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大宋朝玩得最溜的宰相

他,大宋朝玩得最溜的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22 更新时间:2024/2/22 1:06:43

01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优秀的诗文,从此神童之名传遍江南。

年纪轻轻的晏殊面对满殿大臣和皇帝,毫不胆摄,很快完成了答卷。

答卷一出,宋真宗惊为天人,赐晏殊同进士出身。

两天后,晏殊再次考试,这次考试成绩将关乎他的前途。

结果晏殊发现自己运气特别好,宋真宗出的题,正好自己前几天刚复习过。

晏殊复习的事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说出来,肯定能考个好成绩;可这要不说,良心又过不去。

晏殊想了一会,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选择,他把复习的事和盘托出。

多么诚实的好孩子,宋真宗大喜,另外出题。

真金不怕火炼,晏殊又考了一个好成绩,宋真宗交口称赞,授晏殊秘书省正字,留秘阁读书深造。

小小年纪的晏殊就此开始自己的官场生涯。

晏殊也成为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扬名天下。

在晏殊考试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宋真宗想赐晏殊同进士出身的时候,宰相寇准表示反对。

因为寇准是个严重的地域歧视者,非常看不起晏殊这样的南方人,坚决反对晏殊出人头地。

宋真宗看不过去了,反驳道:“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

于是在宋真宗力排众议下,晏殊如愿以偿,成为进士。

俗话说,断人前程,有如杀人父母,寇准这一大作,就和晏殊结下了仇。

晏殊能怎么办,胳膊拧不过大腿,他还能拿宰相寇准怎么样,他只能忍。

02

宋真宗说想让太子监国,废掉丁谓,寇准就信以为真,确认无误后,他准备第二天就颁布诏书。

结果寇准的计划被丁谓给知道了,丁谓连夜进宫,说服了神经错乱的宋真宗,下诏罢免寇准宰相之位。

此时的晏殊正担任知制诰,专门负责起草诏书工作。

当天晚上,正好他值班,丁谓就打算让晏殊起草诏书。

丁谓料想晏殊和寇准有仇,这样落井下石的机会,晏殊应该不会拒绝。

可两个都是大佬,谁都得罪不起,晏殊想置身事外。

于是晏殊先拒绝道:罢免宰相的诏书,不是我这个外制官的职责,这事别找我!

说完,晏殊然后转身就走,但他很精,并没有出宫,就静静坐在殿外,让谁都看得到他。

来了个袖手旁观,既不趁机报复寇准,也不惹祸上身,去帮寇准。

最终寇准还是被罢相了。

晏殊是个好人,是个胆小怕事的好人。

偏偏怕啥来啥。

03

但丁谓太厉害了,他再次进宫,三言两语,巧舌如簧,又搞定了神经错乱的宋真宗,李迪依然被罢,自己却复相。

丁谓马上命令翰林学士刘筠起草自己的复相诏书。

刘筠很蒙圈,丁谓的罢相诏书就是他写的,这会又让自己写复相诏书,搞啥呢?

刘筠是个狠人,早就看不惯丁谓这个小人了,立马拒绝,你爱咋滴咋滴,我就不写了。

丁谓很意外,但也没当回事,这又不是没了张屠户,就要吃带毛猪,既然你刘筠不写,那我叫别人写。

谁来写?

能写诏书的不仅只有一个刘筠,还有晏殊。

于是丁谓又给找上了晏殊:小晏呐,刘筠不写,那就你来写,你敢不敢不写?

晏殊头皮一下子就炸了,怎么这么倒霉,又给摊上这么一档子破事?

上次他还能巧妙的躲过去了,这次丁谓点名叫他写,他敢不写吗?

胆小慎微的晏殊,不像刘筠这么有勇气,只好乖乖听命,起草了丁谓复相诏书。

当晏殊写完诏书后,离开了翰林院,正好在枢密院南门遇上了刘筠,侧身走过,根本不敢对刘筠行礼问候。

同样一件事,刚正不阿的刘筠和明哲保身的晏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仅凭此事,两人高下立判。

晏殊是个有良知的好人,但他又是一个不会因为这点良知就做出正义选择的胆小的好人。

可树欲动而风不止,晏殊身处官场,而他这点良知又能保留多少呢?

04

宋真宗死后,宋仁宗继位,但实际掌握大权的是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

众所周知,图书馆管理员都是些很角色。

范仲淹也不例外,他居然太岁头上动土,直接给宋仁宗上书,劝他对刘娥行家人之礼。

刘娥还没说什么,举荐范仲淹的晏殊却吓得半死,你大爷的,你这是要害死我啊!

他马上批评范仲淹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

结果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表明自己的决心,这就是著名的《上资政晏侍郎书》。

这下晏殊慌了,赶紧找来小范面授机宜,劝他别搞事。

范仲淹冷冷回答:承您举荐,每天都怕不称职,让您难堪,谁知道,今天我竟然会以忠直而得罪您。

晏殊听完后,又惭又愧,范仲淹只是一个微末小官,却敢仗义执言,而他又该怎么办呢?

范仲淹的斥责又让晏殊进行了一次选择——要不要支持范仲淹。

晏殊很头疼,支持范仲淹是职责所在,正义之举,可势必会得罪刘娥,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母老虎的屁股更摸不得。

这点晏殊深有体会。

早在天圣五年正月,刘娥要晋身她和宋真宗的皮条客张耆担任枢密使。晏殊表示反对,这一反对,晏殊立马被贬。

吃一堑,长一智。

晏殊想了很久,最终又一次无奈选择明哲保身,没去支持范仲淹。

晏殊是真不想惹刘娥,可偏偏刘娥又找上门。

05

按规矩,朝廷要给李宸妃来写个神道碑铭,就是官方的丧事报告,对死者的生平做个总结。

这是一个天大的麻烦事,事情关涉到一个宋仁宗不知道的天大秘密——宋仁宗以为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刘娥,实际上死去的李宸妃才是他亲生母亲。

很不幸,晏殊知道这个秘密。

更不幸的是,刘娥把为李宸妃写制文的任务交给了晏殊,谁让他是开封城最好的文学家呢。

人怕出名猪怕壮,一口大锅砸向了晏殊,晏殊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接过这烫手的山芋。

晏殊恨不得马上推辞,领导能换人么?这事我不想干!

答案当然是不行,别废话,组织钦定,就你了!

晏殊心里是叫苦不迭,可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无可奈何的晏殊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任务!

老天爷啊,这制文该怎么写?

其实这制文很好想,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一个——就是李宸妃的身份!她就是宋仁宗亲生母亲!

可这事能写出来吗?他一下笔,就等于李宸妃是宋仁宗母亲的身份彻底公诸于众。

这意味着什么,晏殊比谁都清楚!

是装糊涂还是挑明真相?

两个他都得罪不起,偏偏又要选择得罪一个。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最终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动笔了!

写道:“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

意思是以五岳之地灵,才生出了李宸妃这块宝“玉”;以四海之水清,才生得出世间的真“金”!

紧接着又写了句最重要的:“李氏生一女,早卒,无子!”

很好,这样的制文刘娥很满意,晏殊是个值得信任的好同志。

06

此处必有但是。

二十三岁的宋仁宗,开始亲政。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不久,由他亲笔为宋仁宗亲生母亲写的制文,送上了宋仁宗的案前。

当宋仁宗看到“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很高兴。

可当看到“无子”那两个字,就怒了!

宋仁宗怒不可遏,找来宰相吕夷简,怒道:“这个晏殊分明就是迫于刘太后压力而欺君,分明就是耍滑头!想装作不知情就蒙混过关,没门!”

关键时刻,兔死狐悲的吕夷简挺身而出,替晏殊开脱道:晏殊固然有罪,但是这事是宫中隐秘,我这个宰相也知之不详,也许是晏殊真不知情吧,退一万步说,就算他知情,当时正是太后专权,如果他直言李宸妃生了你这个皇帝,恐怕会生起事端,晏殊这是在保护你啊!

吕夷简的解释感觉还挺有道理的,但宋仁宗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晏殊经过此次贬官之后,本就谨小慎微的他,从此更是奉行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

但从他写下这篇制文后,注定将要倒霉到底。

07

庆历四年(1044年),当时以范仲淹、富弼韩琦为首宰执,带着欧阳修、蔡襄等人进行著名的庆历新政。结果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庆历新政逐渐失败,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纷纷被贬。

这事本来时任宰相的晏殊毫无关系,他对庆历新政一点兴趣都没有,从不掺和,能离多远离多远。

但晏殊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因为他是范仲淹的恩主,是富弼的岳父,是欧阳修的老师、老乡,是很多庆历新政骨干的恩师和伯乐,所以庆历新政的政敌们把他也给恨上了;

可富弼等人也没拿他当自己人,他的好女婿富弼更是曾直接骂他是奸佞小人。

晏殊被弄了个里外不是人。

可欧阳修一被贬,庆历新政其他两个骨干孙甫、蔡襄想起了晏殊,联名给他写信,叫他为欧阳修求情。

范仲淹、富弼你救不了,欧阳修是你学生,你这个宰相能救吧?

但晏殊表示拒绝,开玩笑,老子凑这个热闹干嘛?这不老寿星喝砒霜——活得不耐烦了吗?

这下子,惹恼了孙甫、蔡襄,他们把晏殊的老底都给揭了出来,马上弹劾他,主要有两条大罪:

第一动用禁军给他修宅子。嗯,这个没话说,是个罪,不过当时很多人都这么干。这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看有没有人追究。

第二,严重了,要了晏殊老命了,又是晏殊最大的命门——那篇该死的制文!

而这次罢相,晏殊被彻底打落凡尘,再也没有起来过。

08

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二十八日,晏殊病逝,结束了自己五十年之久的官场生涯!

这就是晏殊!

欧阳修曾评价晏殊道: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也正是“明哲保身”,有人说晏殊“圆滑”。

与其说圆滑,不如说是“圆润”,是一种大局观。

这也是晏殊成为宋史上唯一一位一生顺溜的宰相的根本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立志要灭掉宋朝结果亡的却是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秉忠家里世代为官,父亲更是在蒙古人攻取邢州后,被任为都统,后又改任录事。按蒙古的规矩,汉人出仕,为防造反叛变,要将其子女扣留在元帅府做人质,所以13岁时,刘秉忠就被送往元帅府当了人质。刘秉忠在元帅府也并没有贪玩,他好读书,在元帅府经常拿一些藏书观看,还经常帮忙打理事务,刘秉忠于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 杨贵妃养了一只鹦鹉,被鹰啄死后,唐玄宗做了一件事,吓坏群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杨玉环的爱情比其他的美人们都要顺利一点,特别是嗯唐玄奘在一起以后,虽然只是贵妃,但是当时并没有皇后,再加上有皇帝的宠爱,跟一国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要说最能代表杨贵妃受宠的,不是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也不是豪华的宫殿,而是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可不是一般的鸟。深受杨贵妃喜欢的这只鹦鹉,是当时的岭南上贡

  • 他生在宋朝活在元朝死在明朝,活了116岁,见过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他出道的时候,郭靖黄蓉还没降生,可等《神雕侠侣》中杨过都步入中年,郭靖黄蓉已经步入老年了,周伯通还是生龙活虎。几十年中,岁月似乎忘记了周伯通,他非但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还越活越年轻,原来已经花白的头发眉毛后来竟然又黑了很多。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周伯通,曾经资助过全真教,和王重阳是好朋友,和丘处机是老乡。

  • 唐朝,著名的“甘露寺黄金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德裕,唐朝名相,历朝历代评价甚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任内大力倡导节俭,把结余的钱财全部供给军用。数年之间,江南一带奢侈风气大为收敛。李德裕还对当地的祠庙着手大力整顿,拆毁了滥建的淫祠一

  • 他是苏轼好友,不羁土豪隐士,名流青史的“耙耳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最有名的朋友,隐士议论文素材苏轼,苏轼与好友之间的故事

    在诗词史上上卓有建树的诗人词人数不胜数,他们有的随着的万古流芳诗词各领风骚,也有的因为卓越的政治功绩而彪炳千古。但也有人,比如今天这位,他其实很有才,但他的出名却为人不齿,因为怕老婆而为观众所记忆弥新……陈季常:河东狮吼,不羁隐士浪人的标签者,也是史上怕老婆最为杰出者。首先我们认识一下这个人。陈慥,

  • 他是朱元璋最后的朋友,也逃过了明初的腥风血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一条街上长大的发小,同穿一条裤子的交情。他从小就显露出不甘落后的性格,在和一群孩子嬉戏打闹的时候,他总是要做指挥群众的那一个。所以,在郭子兴起兵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这样他将实现自己号令天下的梦想。在力争上游的汤和很少瞧得起同辈的人,却信服朱元璋。他对于朱元璋的

  • 唐朝,鸡汤小故事《厕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有个叫李赤的人,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不定的江湖浪人。《柳宗元集》记载:李赤曾对别人说:“我也擅长写诗歌,风格和李白极为相似。”因此,他自号李赤。李赤到宣州游玩,州里的人安排他到旅馆住宿,他的一位朋友陪他一起住在旅馆。有一天,友人发现李赤和一个女子聊天,这位朋友就调侃他不注意影响,和女子私

  • 他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其品行和死因,都存在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梅殷,字伯殷,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明朝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九岁的梅殷升为驸马都尉,迎娶了皇次女宁国公主,受封荣国公。朱元璋共有十六个女儿,其中二人早夭,其余十四个女儿均成婚。在十四个女婿当中,朱元璋最喜爱的当属梅殷。关于梅殷

  • 唐朝这对龙凤胎哥哥娶了公主妹妹嫁给了皇帝下场凄凉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王氏的祖先是南北朝北魏的颍川太守王神念,王神念的儿子是南梁名将王僧辩。到了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这一辈,他仅仅是个“长上果毅”的低级别的武官,唐玄宗即位后,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祁国公。王皇后的双胞胎哥哥叫王守一,娶了清阳公主。担任过殿中少监和太子少保,属于没有实权的闲职。李隆基担心皇后家族势力强大,威胁

  • 古代监察机构中,六扇门和锦衣卫,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监察机关相当于锦衣卫,明代锦衣卫属于监察体系吗,锦衣卫是什么意思

    文/成长新视点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有六扇门、锦衣卫这样的神秘组织,对于他们的职能是什么、归谁管、谁的权力更大,具体有哪些不一样,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总体来说,六扇门和锦衣卫,都是古代的一种调查部门。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成立时间、工作职责、监察对象和机构性质等四个方面。一、成立时间。1、六扇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