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直接杀了刘邦,那接下来历史会如何发展?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直接杀了刘邦,那接下来历史会如何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9 更新时间:2024/2/6 11:23:15

而且,在这场混战当中,接下来项羽大概率会被其他诸侯王围攻,自己也未必就占到什么便宜。真正渔翁得利的人,极有可能是那位被扶持起来的义帝熊心,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复国王族。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其实还真不是说项羽不能打,或者项羽能力不行。只是因为鸿门宴开始的时候,咸阳内部的局势比较复杂而已。我们不妨来简单复盘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鸿门宴开始一个半月之前,刘邦首先率军抵达咸阳,迫使那位秦王子婴开城投降。而从史书上的种种记载来看,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之后,其实很有可能是想要自己割据关中自立的。

当时的刘邦,极有可能想要和子婴联手,一起割据关中。

在《史记.高祖本纪》当中,曾经有明确记载:在鸿门宴开始之前,刘邦麾下的司马曹无伤,曾经悄悄给项羽发了密信。而曹无伤信上所说的内容,就是说刘邦想要和子婴联手,任命子婴作为相国,联手控制关中。

司马这个官职,在当时秦汉时期的军队当中,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曹无伤说的这个事情,极有可能是真的。

只不过可惜的是,在刘邦接收关中的同时,项羽和其他起义军首领,已经在赶来咸阳的路上了。而在这一路上,项羽因为担心投降自己的二十万秦军,返回关中之后,会直接叛变,所以就找了机会,直接坑杀了这二十万秦军。

但即便如此,即便项羽将这二十万秦军降卒,全部屠杀一空。等到鸿门宴开始之前,项羽这边依然有四十万大军。

这样一来,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项羽这四十万人,到底是哪来的呢?

虽说古代行军打仗的时候,往往有虚报军队规模,给自己壮声势的惯例。但整整四十万大军,就算是打个对折,依然还有二十万人。而巨鹿之战开始之前,当时楚国派去救援赵国的军队,总共只有五万人。而且这五万人,也有可能是虚报了一部分。

再加上打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完全是靠着楚国一家的军队,直接和王离统领的秦军单挑。至于其他国家的起义军,基本上就没参加过前面的战斗。所以在开战的过程当中,项羽肯定也会折损不少人手。

这样算下来,打完巨鹿之战以后,项羽手里能控制的楚国军队,能够达到三四万人,已经很不错了。

而从项羽打完巨鹿之战,到项羽进入关中,这期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这一年当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项羽其实是在和那位名将章邯对峙。在这段时间里,就算项羽拼命招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军队,扩充到几十万人。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

鸿门宴之前,项羽那边所谓的四十万大军,其中至少有一半,根本不是项羽直接领导的楚军,而是其他诸侯国的起义军。

至于说项羽直属的军队,则是应该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考虑项羽比较能打,此时的项羽,如果只率领自己麾下的军队,和刘邦进行单挑,应该还是能打赢刘邦。但同时,项羽自身的损失,会大的难以想象。

因为当时刘邦这边,也是有十万大军的。再加上之前的一个半月当中,刘邦尽全力收服民心。这样一来,如果当时刘邦和项羽真的撕破脸,刘邦战败没有问题,但项羽损失肯定也会大的超乎想象。

而这样一来,打赢了刘邦之后的项羽,自身战斗力锐减。想要继续压制其他诸侯,继续做他的西楚霸王,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从此时的局面来看,如果项羽选择直接和刘邦撕破脸,正面开战,其实是下策中的下策。

而且,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当时的项羽来说,刘邦真的是他的敌人吗?

如果项羽知道后来楚汉战争的事情,那显然肯定会优先重视刘邦。但问题是,举行鸿门宴之前,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

首先,两人都是楚国那边的复国势力。其次,之前刘邦打了败仗,还曾经去投奔过项梁,也就是项羽的叔叔。后来还是项梁借了刘邦几千人,刘邦这才缓过劲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邦其实也是出身项家军。只不过和那些项家军的江东子弟相比,刘邦更像是一个编外人员。

甚至于打巨鹿之战以前,项羽其实曾经提出过,想要和刘邦一起走,直接去进攻秦国本土。这事在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只不过后来,那位楚王熊心和其他楚国高层认为,项羽太过残暴,不适合参加西路军,所以才让项羽去了东路军,去巨鹿那边营救赵国。

所以,从当时项羽的角度来说,刘邦其实就是一个有点超出他控制的盟友,但还不至于到敌人的份上。而且,对项羽而言,此时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排在刘邦之前,那就是那位楚王熊心。

实际上,从打巨鹿之战开始,那位被项家拥立的楚王,就一直在尝试制衡项羽。这倒也没毛病,毕竟作为一个楚王,熊心肯定是想自己独掌大权。但问题是,熊心之前是被项家拥立的,自己没有实权。好不容易熬到项羽叔叔战死,项羽自己又迅速崛起。

所以,如果项羽灭秦之后,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么接下来,等待他的,一定是那位楚王的政治手腕。楚王熊心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拿走项羽的兵权,然后不断打压项羽。最后,为了自己的地位,说不定会直接想办法干掉项羽。

至于说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军队,情况则更为复杂。简单来说,因为打巨鹿之战的时候,很多国家并不看好项羽。所以他们之前出力比较少,有的甚至干脆就一直在作壁上观,根本就没有参战。甚至还有一些势力,压根连援军都没派。

而当项羽带着那些参与巨鹿之战的人,一起打进关中之后,那些没参与巨鹿之战的势力,这时候开始着急了,他们也想参与分蛋糕。这样一来,其他几个刚刚复国的诸侯国,内部其实比楚国更乱。

以上这些,就是鸿门宴开始之前,各方的真实处境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妨继续假设:假如项羽真的在鸿门宴上,直接干掉了刘邦,接下来历史会怎么发展呢?

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其实大致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项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计后果,直接让人砍了刘邦。

那么接下来,刘邦麾下的十万大军,一定会直接哗变。同时,项羽这边的其他诸侯,也会瞬间和项羽保持距离,直接脱离项羽的控制。甚至有可能,这些诸侯干脆直接联手,直接一起进攻项羽。

因为从这些诸侯的角度来说,这件事释放的信号,就是项羽想要吃独食。连出身楚国的刘邦,项羽都没放过。那么同样,项羽自然随时也可以杀他们了。

如此一来,其他诸侯为了自保,大概率会联手对抗项羽。同时,楚国那边的楚王熊心,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宣布项羽叛乱。其他那些留守的各国势力,为了给自己争夺分蛋糕的机会,也会加入这个队伍,一起进攻项羽。

到那个时候,项羽就真的是‘举世皆敌’了。

所以,盲目杀刘邦,这个办法其实是下策中的下策。

第二种可能,项羽之前已经留了后手。在杀刘邦的同时,迅速接管了刘邦的军队。

这个选择,其实也只能说是中策。因为就算项羽控制了刘邦的军队,此时的项羽,手里最多也就只有二十万人。在关中地区,项羽确实可以压制其他诸侯。但同时,其他人还是会联手反对项羽。

所以再之后,那位楚王熊心,大概率还是会宣布项羽叛变。同时,其他复国诸侯,还是会为了分蛋糕,然后一起进攻项羽。这样一来,最好的结果,就是项羽接管的刘邦的军队之后,第一时间再干掉其他一起来的诸侯,然后扼守函谷关,割据关中自立。

而且,就算项羽选择割据关中,他也无法恢复当年秦国的地盘。因为刘邦在攻入关中的同时,已经派了自己的另外一部分军队,直接去接管四川地区了。也就是说,就算项羽这个时候翻脸,他最多也只能拿到关中,不可能拿下汉中和四川地区。

另外,这个操作的难度,其实也是相当大的。因为刘邦那边的军队,也不是刘邦自己一个人的,那里面其实也有很多其他诸侯的军队。比如说韩国当时就派出了张良,率领韩国的复国军队,跟着刘邦一起打仗。

所以,项羽就算杀了刘邦,想要短时间内控制刘邦的军队,也不太可能。而一旦项羽失手,刘邦麾下的少量军队哗变,后果一样是不堪设想。只要项羽对其他诸侯,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到时候关中地区一定会陷入混战。

第三种可能,则是所谓的‘中上之策’。项羽杀了刘邦之后,直接在刘邦军队当中,扶持起另外一个人做首领。比如那个写举报信的曹无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样做的结果,同样也会在道义上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

因为之前出兵的时候,大家曾经有约定:先入关中之人,可以直接封王。如今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却直接杀了他。这个结果,其他诸侯王显然会非常抵触。或许,短时间内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不会反对项羽。但是各自就藩之后,他们还是会对项羽非常抵触。

总之,如果鸿门宴上,项羽选择杀了刘邦。最好的结果,其实也就是项羽成为一个普通诸侯王而已。但是接下来,项羽会失去引导大势的能力。而失去这个能力之后,就意味着接下来项羽对付那位楚王熊心的时候,压力会很大。

最后,项羽大概率还是要战败被杀。

相比之下,项羽当时做出的选择,其实是最正确的。不杀刘邦,但是又把刘邦分到了偏远的四川地区,再用那三位秦朝降将,堵在刘邦家门口。同时,因为不杀刘邦,所以项羽得到了其他诸侯的认可,有了分蛋糕的资格。

接下来,项羽就可以直接给大家封王,同时借着这个机会,将那位楚王熊心,拔高为‘义帝’。楚王成了义帝之后,地位虽然上升了,但是楚国的地盘,却被项羽分封的那几位诸侯王给瓜分了。这样一来,楚王熊心就彻底没了实权,自然也就没法再对付项羽了。

当然,除了杀和不杀,项羽其实还有第三个选择。在鸿门宴上,项羽完全有能力直接绑架刘邦。然后,项羽可以继续给刘邦封王,甚至可以直接封刘邦为关中王。但是同时,项羽直接用政治手段,绑架刘邦,不让刘邦真正就藩。

这样一来,接下来项羽可以派自己的人手,帮助刘邦管理关中。最后关中这块地盘,自然也就落入到项羽的手里了。刘邦那边的军队,也会落到项羽的口袋里。

但问题是,想要完成这个方案,需要非常高超的政治手腕。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平衡和妥协。而从项羽的表现来看,项羽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让历朝历代都头疼不已的匈奴,是如今的哪个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时的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岳飞打的匈奴指的是哪一个民族,古代的匈奴现在是什么民族

    但匈奴人行踪诡异,骑射了得,要想战胜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抵御匈奴就成了历朝历代最让人头疼的难题。从秦朝开始,这支骁勇善战的民族,就像是洪水猛兽一般,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匈奴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匈奴的崛起 关于匈奴一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他们自称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子孙后代,盘

  • 战国纵横家张仪和公孙衍,双方几番较量,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活跃在战国时期的地方,其实都是从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小国全部消失了,大国与大国之间,也不再是争夺霸主的斗争了,实际上已经到了关乎它们自身存亡的时刻了,由此便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外交策略——合纵和连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的策略;连横,则是“事一

  • 古战争 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示意图挥军南下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回到国都邺城,开始了平定南方的准备:训练水军;派遣大将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曹操自任丞相,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九月,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得知

  • 古战争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典故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8个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分兵两路,一路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

  • 战国初期的魏国强大到什么程度,又为何衰落,出路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前期,其实仍然是延续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的状况,各诸侯对于霸主之位,仍旧野心勃勃,周王室也一直未能改变不断被利用的局面,秦国还是受三晋所阻不能东进,楚国因变化不彻底而国力不强,燕国刚刚开始发展,变化最大的是三晋中的魏国,率先在国内实施了大力变化,提升了自身的实力,成为了战国初期名副其实的霸主,无

  • 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为何还派关羽去守华容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孔明算出曹操命不该绝,知道关羽重义气,所以留给关羽一个人情,让他报答曹操,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关羽离开曹营时还过五关斩六将,对曹操是有愧疚歉意的。之前无以为报,这次放过曹操算是还清了,正

  • 公元前387年,吴起东征齐国凯旋而归,宰相公叔设宴庆贺并请夫人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吴起在魏国屡立战功,风生水起,宰相公叔很是妒忌,生怕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想挤走他。但魏武侯魏击很信任吴起,所以这件事情有点棘手。公叔苦思冥想多日,找不到一个稳妥的办法。仆人见他愁眉不展、心事忡忡,于是询问原因。公叔没有隐瞒,将原委告诉仆人。仆人诡异地爆笑笑说:“主公这还不容易呀,您娶的是公主,让吴

  • 后三国时代 宋朝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收付许多领土,但未能统一全国。1125年金朝南侵,靖康之耻,北宋灭亡。1127年,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1235年,宋元战争爆发,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一、北宋、辽国、夏时期此时,三

  • 为什么秦国能取代其他几个地方统一六国?建成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2023集权的郡县制在秦朝正式被确立,之前被贵族统治和把持的分封制彻底被废除,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地方层面和基层治理方面都从分裂走向了融合,大一统的趋势和观念渐渐在人们心中被树立起来。[var1]当时,战国七雄并起,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各个地方的雄主都试图通过变法来求取国富民强,以图大业,经过激烈的竞

  •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不仅促成了将相和,而且还让赵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了,让秦国颇为忌惮。赵惠文王离去之后,赵孝成王登上了王位,秦国看到赵国局势不稳,于是,就派兵前来攻打赵国。接下来,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最后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役不仅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而且还让廉颇和蔺相如进入了郁郁寡欢的状态,并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