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又叫智瑶,是为智襄子。由于当时智氏在晋国的实力最强,所以智襄子表现得跋扈贪婪,仗势欺人。一次,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故意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事后,家臣智国跑来劝诫智伯,苦口婆心讲了一堆大道理,说你这样欺辱别人,别人肯定会记仇报复。智瑶听了哈哈大笑,说别人的生伤祸福都取决于我。我不降灾落祸他就不错了,他敢找事儿只有伤路一条!”
果然,接下来智瑶就开始刷起了存在感,找茬了,他先后向韩康子、魏桓子与赵襄子要地。前二位装作惹不起也暂时不打算惹,于是便满足了智瑶的要求,只有赵襄子一口回绝。之前尝到了甜头,虚荣心膨胀了起来,突然吃了一嘴黄莲,智瑶彻底愤怒,于是叫上韩魏两家去揍赵家,并许诺一并分赵氏的土地。
韩魏两家并不愿意被当工具使,但也惹不起智瑶,只好委屈求全了。其实他们与赵氏同病相怜,都有被智氏吃下的危险,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当被围困在晋阳的赵襄子来联络他们对付智瑶的时候,他们一拍即合。于是,赵襄子夜里派人将灌入晋阳的河水改道灌向智伯的军营,然后联合赵魏,三面夹击智瑶,消灭了智氏。
其实韩氏、魏氏早有联合赵氏反击智氏的迹象,只是智瑶不去在意。在往晋阳城灌水的时候,智伯叫上韩康子与魏桓子一起察看水势。当时魏桓子驾车,韩康子陪乘,智伯享受主人一样的待遇。眼见晋阳城内一片汪洋,破城指日可待,智瑶得意忘形,于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亡人之国呀!”
魏桓子与韩康子听了顿时直冒冷汗,心说眼前的一切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将来,原因很简单,智伯只需要把成功经验复制一下,用汾水灌安邑,用绛水灌平阳,赵魏两家就玩完了。所以二人不由得对了一下暗号:魏桓子用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背。这一幕正好被智瑶的手下絺疵看到。
私下,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对您有二心,我们要提前防备才是。”
智伯说:“你怎会知道?”
絺疵说:“形势所迫呗!现在我们一起攻打赵氏,等事成之后就灭韩、魏,他们早有觉察。所以破城在即,他们脸上都没有喜悦,反而忧虑忡忡,这就说明他们可能会未雨绸缪!”
韩魏两家敢吗?智瑶想了想,摇了摇头 。第二天,智伯用絺疵的话质问韩、魏二子。二子惊愕,很快镇定,矢口否认,他们说这一定是有人挑拨离间,我们三家不合,自然就给了赵氏喘息的机会。再说,眼看赵氏被灭,田地到手,我们怎能到嘴的肥肉不吃反去做那些危险而没有把握的事情呢?除非是傻子才会那样做。
智瑶听了韩魏二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爆笑笑以示歉意。二子走后,絺疵匆匆进来,面带窘色问智瑶为什么把他的话告诉韩、魏二子?
智伯故作惊讶说:“你怎会知道?”
絺疵说:“二子瞪了臣半天,眼睛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最后一句话没说就走了,说明他们知道是臣向您谏言了!”
智瑶呵呵一笑,说:“先生多虑了,他们不会做傻事儿的,不然就是自取灭亡!”絺疵叹了口气,以出使齐国为借口离开了智瑶。事情果然被絺疵言中,韩氏、魏氏很快与赵氏联手,一起进攻智氏。智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立刻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最终族人被诛尽,他的头骨还被赵襄子做了酒器,智果当初说过的话果然应验。
其实晋国六卿变四卿本就是一个相互厮杀吞并的过程,也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所以一家独大的智氏必然会向其他三家伸手,这就是智襄子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根源所在。总体而言,智襄子在接下来的策略操作还算得当,也就是联合韩氏与魏氏分割赵氏,然后再将后者逐一吃掉,只是过于锋芒毕露,过于自信自恋,过早地暴露野心,于是让韩赵魏三氏由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转变为抱团取暖。
[var1]
[var1]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