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国中后期,曹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征,而荆州就成为曹军南下的第一道隘口,无论是西取西川还是东取东吴,曹操必须先拿下荆州。然而此时刘备、东吴孙权都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就成为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曹操带着十五万大家浩浩荡荡从许都出发,直逼荆州。此时荆州刘表虽死,但尚有10万精兵,而且荆州士兵都熟悉水战,可以以逸待劳,轻松对付不善水性的北方士兵。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兵强马壮的荆州不战而降,少主刘琮投降了曹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原因在于蔡瑁。刘表死后,军政大权几乎都落到了刘表小舅子蔡瑁手中。说起蔡瑁,大家对他的普遍印象都是两个字“窝囊”,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中了东吴的反间计,误杀了蔡瑁、张允。这两位水军都督不仅出力不讨好,最后还搭上了性命,实在窝囊。
不过在历史上,蔡瑁并非一无是处,刘表平定荆州期间,蔡瑁对出了不少力,再加上刘表后来娶了蔡瑁的二姐为妻,可以说蔡瑁当时在荆州的势力很大。
然而在刘表临终前后,荆州出现了两股势力,让蔡瑁深感不安。
第一股势力就是刘表的长子刘琦,刘表死后荆州之主理应让刘琦继任,由于刘琦并非蔡夫人所生,所以蔡瑁、蔡夫人对他都很排斥,极力拥护小儿子刘琮为荆州之主,一旦刘琦成为荆州之主,刘琦很有可能把蔡家赶出去。刘琦也没有闲着,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屯兵江夏。
第二股势力就是刘备了,曹操南下之前,刘备依附于刘表,暂时驻扎在新野宛城一代,成为曹操南下的第一道屏障,刘备此人胸有大志,肯定不甘于待在一个小地方。刘表死后,说不定刘备也会打荆州的主意。
蔡瑁心中惶恐不安,这两股势力不管哪一方得手,他蔡家往后的日子都不好过。而且,蔡瑁除了要防备曹操、刘琦、刘备之外,还要时刻提防东吴孙权。此时的荆州,犹如一块烫手的山芋,掌握着荆州军政大权的蔡瑁寝食难安。
曹操的到来,给蔡瑁提供了机会。当时曹操依然打着汉王朝的旗号到处讨伐,无论曹操走到哪里,都代表着汉朝天子,蔡瑁转念一想,与其让刘琦、刘备、孙权夺取荆州,还不如主动把荆州献给曹操,这样不仅可以封官加爵,还能保全自己在荆州的地位,可谓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荆州当时面临的局势较为复杂,如果没有其他势力觊觎荆州,如果曹操带着恨意而来,像之前为了报父仇而屠徐州城那样去进攻荆州,也许蔡瑁会选择背水一战,誓死抵抗曹操。而现在,曹操也不想动用武力,南征目的只是为了让荆州归顺于他,头像还能得到朝廷的封赏。所以,蔡瑁审时度势之后,才决定把荆州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