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阳是个好地方,
纷纷在这里举行过招聘。
对当地本心并不清静的读书人而言,
选择跟随哪位首领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诸侯们到来时,读书人纷纷议论,
哪个更有实力,哪个更有前途,
去哪家待遇好、环境佳、升职空间大。
几位大咖经过,高阳的才子儒生被招走了大半,
剩下的读书人,大半是面试被刷下来的。
其中只有一个叫郦食其的岿然不动,
在各路豪杰敲锣打鼓招贤纳士,
读书人趋之若鹜简历纷飞之时,
他却闭门不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
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躁动,
但是他要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特定的人。
不久,刘邦的大军途径高留,
招聘场面似乎冷清了很多,
实在是因为人才所剩不多了,
但一直拒绝应聘的郦食其听到这个消息却无比激动,
他们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他托人引荐,很快就收到了刘邦的面试通知书。
郦食其走进考场时,看见了自己等待的人,
很不巧的是,这个人正在岔着双腿让人洗脚,
这是刘邦招牌式的居家式接见,
刘邦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相反,他觉得这个考生实在是一般,
年过60不说,见了自己也不跪拜,
只勉勉强强的鞠了一躬。
这老儒生一开口,更印证了刘邦的想法。
郦食其突兀的问:“阁下是想帮助秦朝消灭各路诸侯吗?”
刘邦愣住了,他抬头看了一眼这个问话的老儒生,
满眼不屑,怒骂:“你这个竖儒,
我起兵当然是为了灭无道秦朝。”
郦食其声音更大了:“如果真想灭秦,就不该这么怠慢我老人家!”
刘邦笑了,自从起义以来,
遇到的儒生个个号称满腹韬略,
个个自认谋略过人,
仗着读了些书,天天唾沫横飞,
指点诸王,说今天灭这个,明天解决那个,
刘邦最讨厌的就是这帮人,
所以他对待这种人从来都很直接,
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当场脱裤,
往对方的帽子里尿上一泡。
但是眼前这位读书人显然熟知刘邦的脾气,
没有给刘邦解腰带的机会,便开口说道:“我有大礼相送。”
这下刘邦倒是感兴趣了,
他停下解腰带的手,
问对方:“我和你相比,怎么着也算个土豪吧,
你这个穷酸儒生还能送什么礼给我?”
郦食其望着刘邦,到关键时刻了,
这个礼物一定能够打动他!
“沛公若能用我,我愿意把陈留送给您,
只要您陈兵陈留之外等待,
待我去进游说片刻,陈留就是您的了!”
刘邦闻听此言,心跳加速,
陈留虽然不大,
但战略地位他还是清楚的,
立马停止足浴,让人上菜,
他要和这个读书人边吃边聊。
刘邦一改傲慢态度,
用恭敬的语气问道:“先生要如何游说陈留?!”
此时的郦食其却是笑而不言,
似乎没有听到这句话,自顾自的吃起来。
刘邦想起他之前托引荐人带给自己的一句话:
我乃高阳酒徒,高阳人人谓我狂,而我嗤之以鼻!
刘邦仍不放心,首次见面,实在不知这老头靠不靠谱。
郦食其却对刘邦的犹豫毫不担心,
胃口出奇的好,
他明白,这个诱惑太大了,刘邦一定会答应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
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就照先生说的办!”
一丝笑容爬上了郦食其的嘴角,
这一刻终于来了,让天下格局听从我的安排!
攻下一座城的方式有很多种,
围城、水淹、火攻等等,
但攻城是一件苦差事,伤亡也大,稍微运气不好,
不知道那次就中了城门射来的冷箭阵亡了。
刘邦当时尚在创业初期,手下也就万把人,攻下陈留尤其困难。
刘邦按照郦食其的安排陈兵陈留城下,
郦食其进城找陈留县令喝酒谈天,
还没等刘邦等的不耐烦,城门就打开了。
这种劝降效率,简直让刘邦惊掉下巴,
不仅当场录用郦食其,而且马上封爵广野君。
对郦食其来说,辛福来的太突然,
这实在是一次成功的应聘。
这是郦食其第一次在历史上崭露头角,而在这之前。
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门卫。
[var1]
02
他饱读诗书,却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重用,
在找刘邦面试的那年,他就已经六十岁了。
青春岁月一去不返。
一次又一次的等待,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使得这个本应在家养老的人变成了一个火药桶,
只要有合适的引线和时机就会爆炸,所以家乡的人称他为狂生。
让人奇怪的是,
在各路诸侯路过陈留举办招聘时,
他却闭门不出。
原因也很好理解,他此生所余的时光不多了,
如果还想做一番事业,就一定不能跟错人。
终于,他抓住了刘邦路过高阳的这次机会,
毛遂自荐,送上大礼,
得以跟随刘邦,顺利作了的外交官,专门负责劝降工作。
汉王三年,项羽和刘邦反复争夺荥阳,
彼时韩信分兵攻打齐国,无法合兵共战。
刘邦多次身陷险境,被项羽围困,非常狼狈。
刘邦因此想放弃荥阳一线,
但郦食其和刘邦起了争论,
刘邦认为退守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为上策,
而郦食其却认为正面坚持为根本。
郦食其敏锐的观察出,
荥阳,
将成为楚汉之争的主要地方,
不可轻言放弃,一切分晓,都在这里定矣。
他没有说错,象棋棋盘上妇孺皆知的楚河汉界,就在荥阳。
郦食其给刘邦打气,
论述了荥阳作为粮仓和战略要地的重要性,
更鼓动刘邦振奋精神,
重夺荥阳,做好硬碰硬的的准备。
这背后的战略逻辑就是正面必须拖住项羽,
为分战场韩信攻打齐国兼并诸侯赢得时间,
最后实现合围逆转。
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
为了牵扯住楚军主力,
他又重整旗鼓,发兵荥阳。
就在此时,郦食其也坐着马车出发了,
他日夜兼程地奔出兵营,
抢在韩信正式攻打前先行游说齐国,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齐国地广兵强,韩信打下来也要一年,太慢!
03
按照郦食其的设想,如今局势十分紧张,
唯有尽快拿下齐国,才能早日形成合围之势。
刘邦同意让他出使齐国,
并不是他有多相信郦食其能成功,
毕竟这不是一个城,而是七十二城,
他劝降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万兵马,
而是二十万万雄兵。
刘邦只是双管齐下,倘若郦食其失败了,
韩信按原计划打也一样。
但郦食其不愧为狂生,说到便做到,
郦食其不但成功了,还创造了史上最快攻城速度。
几天后,郦食其入齐国参拜齐王。
按说来到敌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
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给齐王上课。
课堂题目叫论刘邦哪里好和论汉军需要几天能打死你。
可见郦食其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郦食其的无礼举动不仅没有引起齐王的愤怒,
齐王反而拉着他的手,奉为上宾,
并友好地邀请他喝酒撸串,
这是因为郦食其说的确实有道理,
背后又有韩信大军迫近,
如果有人告诉你,要怎么做才能多活几年,
即使话说的难听点,那也是不要紧的,
这位千杯不倒的外交官把齐王说得服服帖帖,
喝得甘拜下风。
齐王正式宣布放弃备战,七十二城全部投降。
前后用时,也就是几天。
郦食其在喝酒的间歇,写信告知韩信齐国已降的消息。
韩信带兵刚到齐国边境,
本来打算结结实实的打一仗,
结果却听到齐国投降,
这位平日用兵如神、无一败绩的神将也不禁感叹,
郦食其动动嘴皮子,最多在加上几顿大酒,抵得上数十万雄兵啊。
然而,感叹归感叹,韩信还是举兵发动了夜袭。
这次夜袭的直接结果,就是把郦食其送进了油锅。
04
烹杀郦食其的是齐王,
这位已经投降的齐王还没醒酒,
就听到韩信发动进攻的消息,其慌乱和愤怒可想而知。
他踢开郦食其的房门,大骂他卑鄙无耻,奸诈小人,
欺骗了自己的感情——如果喝几顿大酒就会有感情的话。
韩信发兵之所以攻打已经投降的齐国,
后世多评为韩信听信蒯通之言,为抢军功而故意开战。
从后来韩信打下齐国逼刘邦封齐王来看,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即使人人都可为郦食其鸣不平,
骂韩信贪功,猪队友。
但耐人寻味的是,
最该骂他的受害者郦食其在下油锅之前却没有骂,
反而说了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大礼者不怕责备。
史载: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这不仅不是骂韩信,反而有些替韩信说话的意思。
这种情形似乎不合乎逻辑,
但是如果说郦食其早就知道韩信要发兵的话,一切就合乎逻辑了。
其实郦食其之前的游说,有的就是为了配合进攻的。
攻入秦国首都前,
刘邦有次攻打秦峣,因秦兵甚强,
郦食其就带了很多礼物去游说,
果然马到成功,
秦将拜倒在郦老爷子三寸不烂之舌之下,
当然还有秦将拜金的缘故。
不仅答应投降,还要和刘邦联合打咸阳。
但是就在此时,刘邦发兵了,
打了已经投降的秦军措手不及,势如破竹大破秦军。
只不过那次郦食其和刘邦配合妥当,
及时脱身,毫发无损。
这次其实也有脱身的机会。
齐王愤怒归愤怒,
但是脑子还是清楚的,
他对郦食其说,你若去游说韩信撤兵,我就免你一死。
郦食其的反应出人意料,
他跳脚大骂:要杀就杀,老子才不给你去游说。
此情此景,郦食其说出这句话,
就意味着他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韩信攻打齐国,郦食其游说齐国,都是刘邦的命令,
考虑到刘邦处处防范制衡韩信,
所以郦食其的死,不仅仅是韩信因妒忌抢功做了猪队友那么简单。
太多疑团导致了郦食其的死,难有定论,
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郦食其临死时的态度。
面对田广提出的一线生机,郦食其毅然拒绝,从容赴死。
韩信追击毫无备战、仓狂出逃的田横田广,很快就攻下齐国。
郦食其终究还是完成了自己的此行的目的——加快收复齐国的速度。
郦食其是高阳酒徒,别人叫他狂生,
其实,他终究还是那个儒生而已。
儒家之道,杀身成仁。
他做到了。
05
刘邦夺天下之后,依然对儒生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唯独非常想念这位叫郦食其的儒生,特别是分封功臣之时。
刘邦将郦食其的儿子破格封为高粱侯,世袭爵位。
大概在刘邦的梦里,
怕是会常常梦到往日的旧时光吧,
旧时光里,一定会有一位老者的身影,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郦食其,他对着刘邦长揖不拜,
说到:在下乃高阳酒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