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7岁那年还只是雍正一个皇子。一日他去宫里给自己父亲请安,偶然间遇到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叫做马佳氏,她虽然贵为雍正的宠妃,但实际年龄却与乾隆相仿。
马佳氏的一颦一笑都让乾隆魂牵梦萦,情窦初开的年纪里乾隆脑海始终对马佳氏的画面挥之不去。后来他常常借故进宫,就是为了偷偷去看马佳氏一眼。
雍正病重期间,乾隆更是多次进出宫中探望父亲。那一日,马佳氏原本坐在寝宫里梳妆打扮。
可百无聊赖的乾隆不知怎么的就晃荡到了马佳氏的寝宫前,透过隔窗乾隆再一次被马佳氏吸引,薄薄的罩衫下马佳氏的身体曲线若隐若现,她的纤纤玉手更是让乾隆看的心痒痒。
昏了头的乾隆不知不觉跨入马佳氏的寝宫,之后又悄悄的走到马佳氏的身后,轻轻用手捂住她的眼睛。马佳氏被乾隆这般“调情”举动给吓了一大跳,慌乱之下她抄起手边的簪子朝着捂住她眼睛那双手给扎了下去。
乾隆疼的大叫一声,方才松开自己的双手。而马佳氏一看来人是阿哥,不由得下跪道歉,并拿出自己手帕想要为乾隆包扎伤口。
乾隆倒也没那么金贵,他连忙摆手表示不用,并且宽慰马佳氏几句,让她不用把今天之事放在心上。
其实乾隆也有几分心虚,毕竟宫中向来人多口杂,倘若他“调戏”贵妃之事被传出去恐怕对双方都不利,所以乾隆只能速速离开这是非之地。
可没曾想纸包不住火,这件事还没到晚上就传到乾隆生母钮钴禄氏那里,钮钴禄氏因为马佳氏备受皇帝恩宠,所以向来对她心生不满。
这下可好,让钮钴禄氏抓到马佳氏“小辫子”哪里还有放手的可能,钮钴禄将整件事定性为马佳氏在“勾引皇子”,于是便将她抓到自己的寝宫审问,最后居然还要以“代皇帝管理后宫”的名义对她处以极刑。
当时收到风声的乾隆虽然匆匆赶来宫中想要向母亲求情,但奈何还是来晚了一步。人到时候,马佳氏早已香消玉殒,乾隆抱着马佳氏遗体痛哭不已。
其后他便咬破自己手指,在马佳氏脖颈中点了一道血印,并自责道:“都是我害了你,若有来世,我们以此红记相认。”
从此之后,马佳氏成为乾隆心中抹不去一道白月光,即便多年之后他已成帝王,身边妃子美女无数,但马佳氏印象依然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尤其是在迟暮年纪,但他见到和珅时那种熟悉感居然会再度涌上心头。
和珅一个新晋小生,能和马佳氏有什么联系呢?其实不然,和珅虽然出身贵族,但他幼年丧父丧母,幸得父亲的偏房可怜,才被养大成人。
不过和珅很争气,他天资聪颖、年少好学,十几岁时候他就能饱读诗书,精通满、汉等语言。
后来他被恩师吴省兰举荐给护军统领冯英廉认识,这个冯将军慧眼识珠,一看和珅相貌堂堂、做事稳重,大有成才的可能,于是他不仅带他进宫,安排他做了御前侍卫的职务,而且还把自己孙女嫁给他。
可御前侍卫只不过是一个后勤处的小官,没有多大权利和地位。况且和珅在岗多年也轮不到和乾隆说上话,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做官也就这样一眼望到尽头,谁知道一桩小事会让和珅走入皇帝视野,继而飞黄腾达。
什么样的小事呢?1775年的一日,乾隆着急摆驾出门,但几个侍卫却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勃然大怒,痛斥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几个侍卫面面相觑,不敢回答。只有一旁的和珅敢轻轻的回了圣上一句“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这句回话是和珅引用了《论语》里一句经典,乾隆一听就明白此人肚子里是有些文墨在的。于是他立马看向和珅,并让他上前跟自己回话。
和珅赶紧出列跪谢,跪拜之间乾隆隐约见到此人脖颈中有一颗红痣,其位置像极当年他抹在马佳氏脖颈那颗血印。
乾隆一看到这颗红痣就五味杂陈,深埋心里回忆也都涌上心头。他示意和珅抬头面圣,一看到和珅面容白净、双眼有神,竟然和当年的马佳氏颇有几分相似,不禁让乾隆湿润了眼眶。
乾隆询问和珅年纪,和珅如实回到自己已经二十有六了。一听这话乾隆再度感慨,马佳氏离去至今刚好26年,这和珅不仅相貌神似,而且红痣也对的上。
难道说他真的是马佳氏的投胎转世?马佳氏上辈子大概是尝尽人间疾苦,所以这辈子再回到自己身边时,宁愿投胎做一个男人。
自那以后,乾隆认定和珅就是马佳氏的投胎转世,所以对他是关爱有加。空缺的户部右侍郎之位,乾隆立马让和珅填上。两个月后和珅又再度奉命进入军机处,到了年底他已经荣升为一品朝冠。
和珅的官运就如同坐上火箭一般飞速上升。在乾隆晚年里和珅就是圣上身边的大红人,就是因为皇帝宠幸才最终将他宠成一个大贪官。可谁敢相信这个贪官上位之初仅仅只是凭了一颗小小的红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