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位混血儿是晋朝历史上唯一的明君

这位混血儿是晋朝历史上唯一的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4/1/20 9:44:24

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可见记载的后妃不多,仅有五人,生育了六子一女。

司马睿晚年受制于权臣、大将军王敦,名为天子,其号令却出不去宫门。

晋明帝司马绍,字道畿,生于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祖籍河内郡温县,生于琅琊国(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晋元帝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生母为宫人荀氏。

司马绍年幼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某一天,司马绍坐在父亲的膝前,此时长安有使者到来。父亲司马睿就问司马绍:“你说说太阳和长安城哪个距离京城远啊?”

司马绍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太阳远,长安城近,听说过有人自长安来,没听说有人说自日边来,由此可知长安距离京城近。”晋元帝大感奇异。

第二天,晋元帝大宴群臣,于是又问司马绍同一个问题,太阳和长安城哪个距离京城远?这一次,司马绍却说出了相反的答案:“太阳距离京城近。”

晋元帝疑惑不解,于是问:“昨天你为啥说是长安城呢?”

小司马绍狡黠一笑:“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在京城却没人能望见长安啊!”

晋元帝大喜,认定这个儿子是个神童。

司马绍很有儒生的气质,孝顺长辈,喜欢结交士人,但又不乏军事才能,性情机敏,善于决断,对当时的王导庾亮温峤、桓彝等大臣极为看重。

司马绍常常和大臣辩论儒家理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不轻易屈从于他人的观点。

司马绍还喜好骑马射箭,善于安抚军中将士,当时江东之地的才俊都争相依附。

王敦之乱爆发,京城王室六军很快被击溃四散,时为皇太子的司马绍率京城卫戍将士,想与叛军拼死决战,太子中庶子温峤极力劝阻,并以剑砍断套马的绳索,一行人这才停下作罢。

王敦势力越来越大,进而操控了朝廷,他一直认为司马绍神武且有谋略,受到朝野上下的钦佩和信赖,于是就想以不孝的罪名,废黜其太子之位。

一次朝会上,王敦当众声色俱厉地质问温峤:“皇太子有何功德?值得朝野称道的呢?”

言外之意是威胁温峤提出废黜太子这个话茬。

温峤缓缓答道:“太子探求高深莫测的治世之道,使得国家得以长治久安,这不是目光短浅者能意识到的。从礼的角度出发,这就是所谓的孝道!”

众大臣纷纷支持温峤,认为他的说法符合事实,于是没有人支持王敦,王敦废黜太子、阴谋篡夺皇位的阴谋一时间无法得逞。

晋元帝司马睿驾崩后的永昌元年正月,司马绍正式继承皇位,期间凭借皇家微弱的势力,最终扳倒了权臣势力,东晋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局面。

司马绍发现王敦的部众驻扎在湖边,他就骑着马绕行了一圈。

司马绍的生母荀氏是晋朝俘虏的鲜卑人后裔,因此,司马绍有着明显的鲜卑人特征,皮肤白,须发黄,眼窝凹陷,鼻子大。

王敦驻军的哨兵看到司马绍,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于是说:“这是个奇人啊?”

王敦此时正在白日做梦,梦见太阳围绕军营,于是被惊醒,说:“必定是那个黄须鲜卑奴来啦!”

于是命五个骑兵去追杀。晋明帝司马绍正要策马离开,那匹马临阵惊慌,拉了一地的马粪蛋子。

望着正在冒热气儿的马粪,司马绍灵机一动,取来冷水浇在马粪上,使得马粪迅速冷却。

途中,司马绍还遇到了一个路边小食店的老太婆,于是就把自己的七宝马鞭送给她说:“一会儿有追兵赶到,拜托老人家把这鞭子送给他们。”

过了不一会儿,骑兵果然追了上来,老太婆就被鞭子递给骑兵,骑兵互相传递,把玩了很久,不知是啥宝物,当他们发现地上的马粪是冷的,认为司马绍早跑远了,于是就撤退了,司马绍因此躲过了追杀。

太宁二年(324年),司马绍趁着王敦重病期间,果断平定了王敦之乱,为了稳定朝局,没有追究王敦亲信党羽的罪责。

继续重用丞相王导,和江东世家大族保持着密切的和谐关系。

可惜的是,司马绍正要一展雄才大略,打算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一颗巨星轰然陨落。

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染病身亡,年仅二十七岁,朝廷谥号“明”,庙号“肃宗”,葬武平陵,太子司马衍继承皇位,是为晋成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唯一没立皇后的秦始皇独宠的巴寡妇清曾作为当时唯一女性跻身富豪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晚年最宠的妃子,胡亥和秦始皇的关系,秦始皇霸气语录

    秦始皇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立过皇后的皇帝,但这个受母亲赵姬影响的男人身边却有珍上待遇极为特殊的女人,这个女人要是病人,秦始皇会守在她的床前照顾,她要是来了,秦始皇会跟她平起平坐。更有甚者这个女人去世了,秦始皇还专门为她建立了一台子纪念她,并取名为“怀清台”。这个令秦始皇情有独钟的女人叫巴寡妇清,就是

  • 这位唐朝宰相上班途中遇刺,随侍身负重伤,一顶毡帽救了宰相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武元衡当场殒命,而斐度只是受到一点轻伤,几天就好了,他为啥如此幸运呢?因为斐度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大毡帽,救了他一命。裴度先后辅佐过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是唐帝国著名的宰相,做事刚毅果断,与同为宰相的武元衡全力支持唐宪宗,消除藩镇给朝廷带来的威胁。为此,两位宰相触怒了既得利益的藩镇势力,得罪了李

  • 这位南北朝时期的大臣一百零七岁时还坚守在工作岗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代国有拓跋、贺兰、独孤等三十六部,后被前秦灭掉,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外逃至母亲的老家贺兰部,老将罗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追随者。罗结的选择是正确的,十五岁的拓跋珪凭借政治影响力重建代国,次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称帝,罗结被封为屈蛇侯,成为北魏建国之初的开国元老。历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

  • 匈奴想诱敌深入,汉军将计就计,此战之后汉朝边境再无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位于甘肃的河西地区历来为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原为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来落入匈奴之手。公元前121年,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接连发起两次河西战役,两战皆捷,匈奴浑邪王所部投降,河西地区归了汉朝。得到河西地区,意味着汉王朝基本扫除了西部匈奴的势力,也意味着将对匈奴的残余势力进行更大的打击,匈奴

  • 这事儿,与唐代一下九流歌妓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时,人有三教九流之分,有高低贵贱之别。所谓上九流,自然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用脚趾盖都能想明白,就不细说了。至于下九流,说法不一。其中一种: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瞧,编的多溜,骂人都不带脏字。当然,这群低人一等的市井人物,多为上流社会所不耻。今儿个

  • 匈奴单于的“魔咒”真有那么神?三个大汉皇帝死于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01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西域,准备联络大月氏,一起对抗宿敌匈奴。他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漠漠黄沙,终于来到了大月氏国。结果大月氏人说:“我们不想去。”“你们不是和匈奴人有仇吗?”“这都哪辈子的事儿了,早忘了!”张骞气到呕血,怏怏归国。后来,汉人不靠天不靠人,凭着一己之力,在卫青霍去

  • 这个靠拍马屁接连升官的人还是被武则天给收拾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说的一段话折服了百万士兵,武则天高清正片,顾冠忠新版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有个叫朱前疑的人,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靠着大白天说梦话,专门哄武老太婆开心,竟然从一介平民,做到了京官,此后时来运转,连连升官。有一天,平民朱前疑向女皇上表称:“臣梦陛下寿满八百。”——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女皇陛下已经活了八百岁了。就凭这句话,女皇龙颜大悦,破格提拔他为拾遗。

  • 兄弟被欺负后,曹操长出獠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01一场闹剧就在曹操一心一意对付董卓的时候,武林盟主袁绍有了新的动作。从根本上说,袁绍统领关东联军,其真实目的并非与董卓来个你死我活的斗争。他原本就怕董卓怕得要死,要想让他和董卓在战场上一见高低,犹如痴人说梦。他的目的无非就是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成为一方霸主,让各路诸侯唯他马首是瞻。说句实在话

  • 这个小宦官简直不想活了竟敢告发武则天搞封建迷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人民群众虽然不能创造历史,但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历史就不会那么精彩,就会苍白许多。王伏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民群众。王伏胜是唐高宗麟德年间的一个小宦官。他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胆大包天,竟敢告发武则天搞封建迷信!武则天那时候虽然只是皇后,但经常恃势专权,甚至骑在唐高宗李治脖子上拉屎,处处掣肘。李

  • 这个唐朝名将,经得起大风浪,却受不了小挫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总感觉唐朝名将猛将多,唐朝最牛的名将,唐朝名将樊梨花简历

    01唐朝传奇小说《玄怪录》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猪妖,要当地百姓每年给他进贡美女,不然就要作怪祸害百姓,但那个猪妖后来碰到一个“克星”,被砍掉一只前腿逃走了。猪妖碰到的“克星”,就是唐朝宰相兼名将郭元振,他是因迷路碰到那个猪妖的,阴差阳错救了那个民间女子。有人说,《西游记》中猪八戒在高老庄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