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事儿,与唐代一下九流歌妓有关

这事儿,与唐代一下九流歌妓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55 更新时间:2023/12/14 15:47:20

古时,人有三教九流之分,有高低贵贱之别。

所谓上九流,自然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

用脚趾盖都能想明白,就不细说了。

至于下九流,说法不一。

其中一种: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

瞧,编的多溜,骂人都不带脏字。

当然,这群低人一等的市井人物,多为上流社会所不耻。

今儿个,要说的这事儿,便与唐代一个下九流的歌妓有关。

01

此歌妓,少时父母双亡,曾流落于烟花粉巷,珠翠娼楼。

后竟进了皇宫,做了皇帝的人。

这女人肯定不简单。

谁啊?

绝非卖关子,只知道她姓王,邯郸人,至于她叫啥名,属实不知。

英雄不问出处。

故,她那些灰暗的前尘往事,不再赘言。

为尊重史实,姑且唤她作王氏吧。

且看,她如何助推老公坐上龙椅的。

02

这事儿,发生在大唐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二。

是夜,十六王宅颖王府正莺歌燕舞,觥筹交错,在开新年party。

此颖王,为唐文宗弟弟——李瀍(chán)。

颖王排行为五,非老十六。

那,十六王宅又是咋回事?

简单嘚啵一嘴:

唐时,长安城坊市制度严密,规划整齐,以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街为中轴,分东西两区,共一百零八坊。

其中,长安城东北角,为“入苑坊”。

入苑坊,南临兴宁坊,西靠长乐坊,东北两面毗邻外城墙。

入苑坊内,一排排豪华别墅,雕梁画栋,异常华丽。

除了太子居于东宫,皇帝其他兄弟子侄都住在这联排别墅小区内。

如,颖王府之侧,为唐文宗四弟李溶的安王府。

说白了,入苑坊便是唐朝诸王的代名词。

史称,十六王宅。

时近夜半,颖王李瀍还在欣赏歌舞。

先帝穆宗赐此歌妓,确实不俗。

案前舞者颜如玉,虹裳霞帔步摇冠…

瞧,王氏那舞姿有多曼妙。

李瀍正如痴如醉时,忽然下人来报,神策军把十六王宅给围了!

颖王李瀍听了,立时肝颤胆突突,腿肚子直哆嗦。

歌舞立散,李瀍硬着头皮去府门处一窥究竟。

那些胆小的家人,恨不得寻个地缝躲起来。

只有王氏一人相随,李瀍不由暗叹此女有些胆识。

府门外,火把通明,恍如白昼。

神策军人数众多,刀枪林立,杀气腾腾,怕连只鸟也休想飞出去。

李瀍隐在门内,听门外军官对话,渐然知晓其来意。

原来,神策军来此,为“带皇上一个弟弟,入宫!”

这深更半夜的,“入宫”,怕只是一个幌子。

封官?不可能。

杀头?监狱风云游?倒极像。

李瀍越发心惊肉跳。

不想,此刻神策军头领是个粗人,脑子突然短路,竟忘了该带走皇上哪个弟弟。

“快,快,回去问仇公公,到底要带走谁?”

之后,一军卒策马直奔大明宫方向而去。

仇士良又要杀人,李瀍后背立时直冒凉气。

03

从唐长安城示意图上可见,十六王宅至大明宫距离挺远,此军卒一时半刻难以回转,让他先去忙乎吧。

抽这个空儿,咱先来了解一下大唐的朝局:

彼时,大唐王朝实际当家人,不是唐文宗,而是仇士良。

《新唐书·宦者上》有言: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宦官。

一个宦官,咋如此了得?

时,仇士良为神策左军中尉,把持朝政,一手遮天。

这阉货,姓仇没白姓,跟谁有仇就杀谁。

如,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不甘心为仇士良等宦官所制,想绝地反击。

于是,君臣一番谋划,方案敲定。

下面,好戏开场。

这日,值班将军奏报左金吾衙门后院石榴树夜降甘露,乃祥瑞之兆。

于是,宰相李训等臣子乘机奏请文宗皇帝移驾前往,以沐浴天恩。

为稳妥起见,文宗又派两拨人前往察看此祥瑞属实与否。

戏要做足,没毛病。

此时,刀斧手已暗伏,单等第二拨仇士良等人一到,便可关门打狗,嘁哩喀喳…

不想,仇士良等人一到左金吾卫中庭便发觉其伏兵,脚底抹油立马开溜。

功亏一篑。

随后,仇士良指挥神策军反戈一击,凡与之有关者皆遭屠戮,血流成河。

经此一劫,李训、王涯、贾餗等四位宰相皆人头落地,受株连之人多达千余,朝堂为之一空。

史称,“甘露之变”。

此段史实。

《新唐书·宦者上》记载:“士良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半空。”

又如,开成四年(839年),唐文宗与朝臣周墀的一次谈心。

帝曰:“自尔所况,朕何如主?”

周墀曰:“臣不足以知,然天下言陛下、舜主也。”

帝曰:“谓与周赧、汉献孰愈?”

周墀惶骇曰:“陛下之德,成、康、文、景未足比,何自方二主哉?”

帝曰:“赧、献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不及远矣!”

——见于《新唐书·宦者上》

瞧,连唐文宗都自叹“受制家奴”,不如周赦王、汉献帝。

可见,仇士良弄权,为害不浅。

又如,《资治通鉴·唐纪》如是载:

“仇士良…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凌暴朝士如草芥。”

司马光此段评点,仇士良之专横跋扈,可窥一斑。

连文宗皇帝也不能自主。

故,颖王李瀍被吓成这样,便不足为怪了。

再比如...等等。

04

且说联排别墅内一片死寂,躲在门内的诸位王爷都悬着一颗心。

胆小的,都吓尿裤子了。

午夜时分,那军卒终于回报:仇公公说皇上要带走最大那位!

门外,神策军头领粗疏了一口气,等待是一种煎熬。

门内,李瀍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哎呦,我的娘耶,老仇要杀的人不是我!

他想拉着王氏回去,想快点远离这是非之地。

不想,王氏竟不走,突然反问一句:“这次,仇士良真是来杀人吗?”

李瀍说:“当然,他还能干啥?”

只见王氏振振有词,句句直奔要害:

杀人,会不带皇上圣旨?

杀人,会在此久候命令?

杀人,会不知道该杀谁?

三连问,彻底惊住了李瀍,属实与理不合,“那他来干啥?”

王氏小脑瓜飞速运转:“连圣旨也没有,我料定皇上出事了,此时仇士良要带你四哥安王李溶进宫…?”

(安王李溶,排行老四,时为文宗之大弟,还健在的。)

李瀍哆嗦着说:“难道皇上驾崩了,仇士良想让李溶继位?”

王氏颔首笃定:“皇上龙体欠安日久,完全有此可能,若他继位,你还有命吗?”

李瀍面如土色,深知李溶和仇士良狼狈为奸坏事做尽,若他继位,肯定拿自己开刀。

前有狼,后有狈,形势危如累卵。

此刻,一墙之隔的安王李溶,也战战兢兢,一声也不敢吭。

想想也是,世上几人不畏死。

“要带走最大那位!”

当他听到此语,立时崩溃。

李溶太了解仇士良这阉货,翻脸比翻书还快:他这是要毁灭俩人做坏事的证据,我命休矣!

故,李溶死活也不出门。

人间风景无限好,能活一秒是一秒。

05

再说大明宫,此刻的仇士良也急得团团转。

王氏这脑瓜确实灵光,她估计的一点不差!

是夜,唐文宗突然驾崩,宰相李珏、枢密使刘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李成美监国。

可仇士良与鱼弘志等宦官认为皇太子一旦登上皇位,于已不利。

于是,他们以皇太子“年尚冲幼,未渐师资”为借口,竭力反对其监国。

宰相李珏等竭力抗争:“皇太子名位已定,岂容中变!”

但是,仇士良、鱼弘志以神策军为后盾,李珏等抗争无效。

枪杆子决定话语权,古今亦然。

仇士良立刻想到了好基友,安王李溶。

拥立安王,还能得到杨贤妃的支持。

话说,太和元年(833年),文宗册立长子李永为皇太子,其母德妃已失宠。

时,宠妃杨贤妃恐李永继位,于己不利。

于是,杨贤妃呼呼吹起枕边风,诬陷李永诸多不是。

因与李溶生母杨氏属宗族之亲,便力捧文宗异母弟、安王李溶为皇太弟。

后宫干政,多为一己之私。

这段后宫干政的史实,《旧唐书·武宗纪》如是载:

“初,杨贤妃有宠于文宗…及开成未年,帝多疾,无嗣,贤妃请以安王溶嗣。”

个中缘由,宦官仇士良自然知晓。

若李溶接班,他既得后宫杨妃之助,还将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这买卖儿,超划算,两横一竖,干!

于是,仇士良假传圣旨,立派神策军连夜前往十六宅。

不想领队那丘八脑袋进豆花了,整出这幺蛾子。

此刻,夜已二更。

可安王呢,迟迟接不来,连影儿也没有。

文臣武将,早等得不耐烦了。

仇士良极似热锅上之蚂蚁:快,去催,再去催…

06

再回十六王宅。

看,在此危急时刻,王氏是如何旺夫的。

神策军已冻得瑟瑟发抖,鼻涕泡都结冰了。

可“最大那位”主,就是死活不开门。

不料,颖王府门却突然开了,王氏连推带踹,李瀍才磨磨唧唧地出来了。

接着,王氏不慌不忙地跟出来:各位军爷辛苦了!仇公公说的“最大那位”,就是我家颖王爷!

瞧,我家王爷一米八,体重两百余斤,块头最大,连皇上左右都叫他“大王爷”!

唉,为了让老公靠上“最大那位”,王氏不知累死了多少脑细胞。

早就等不耐烦的神策军头领一看:确实,颖王这块头够大,忙上前拥颖王李瀍上了马车。

而此时,李瀍惊魂未定,暗骂王氏这败家娘们,这是想要我的命呀?

屁股还在隐隐作痛,若不是让她一脚给踹出来,他也不会冒此风险。

不过,李瀍很快便欣喜若狂。

为啥?

只见,马车上俩小太监,一边手忙脚乱把龙袍披到他身上;

一边吆喝:快,快,朝靴,朝靴…还有皇冠…马上要进宫了!

等了半宿,仇士良等来的却不是好基友李溶,不免有些傻眼。

不过,他倒也识相,立刻随风转舵,跪下,山呼“万岁”!

就这样,一锅生米硬是被王氏给做成了熟饭。

于是,李瀍便成了唐代第十六任皇帝,唐武宗。

07

史上,最牛掰的一次射门,竟是一个女人完成的。

至此,瓜众也许会质疑,此纯属胡诌八扯。

还真不是。

此段史实,《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阕史》等皆有所记载。

如,《资治通鉴·唐纪》如是载:

“文宗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引杨嗣复、李珏至禁中,欲奉太子监国。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以太子之立,功不在己,乃言太子幼,且有疾,更议所立。李珏曰:‘太子位已定,岂得中变?’士良、弘志遂矫诏立为太弟。盖宦官兵权在手,宰相无如之何也。”

作为正史,为维护皇家脸面,王氏之举自然不会秉笔直书,不过仇士良矫诏之事,确有其事。

又如,《新唐书·王贤妃传》如是载:

“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

此“阴为助画”之语,虽遮遮掩掩,语焉不详,却足可管中窥豹。

可以肯定,武宗之所以能继位,王氏暗中绝对是出过力的。

再如,《唐阕史》则记载较为详尽:

“仇士良以神策军赴藩邸奉迎安王…‘奉命迎大者,不知安、颍孰为大者?’武宗王才人闻之,拥髻褰裙出言:‘大者即为颍王。大家(文宗)左右因颍王魁伟,皆呼大王!’时安王按序得立,心疑且懦,惧而不出。颍王隐于屏间,王才人踹其出。众惑于其语…”

作为野史的《唐阕史》,便没了那么多顾忌,反倒让人看清了事实真相。

这回,看明白了吧。

人说,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诚哉,斯言。

07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下诏自己改名为“炎”。

《说文解字》云:“炎,火光上也。”

《诗经·小雅·大田》云:“秉畀炎火。”

《尚书·胤征》云:“大炎昆冈,玉石俱焚。”

炎者,火上火,火不小呀。

唐武宗改此名,可窥其行,对唐时之乱象有点火大。

其间,曾大力打压宦官势力,仇士良、鱼弘志先后灭火。

尤其唐武宗知人善任,重用李德裕,政归中书,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于是,唐朝后期便出现了一段可喜的“会昌中兴”。

当然,唐武宗没有忘记王氏当年的拥立之功。

从此,这个歌姬出身的王氏,一路开挂。

对她宠爱有加,封其为“才人”。

后,封其为“贤妃”,以嘉奖其节操。

据《新唐书·王贤妃传》记载:“武宗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王。性机悟。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

值此危局,这临门一脚,你敢踢不?

人生机遇众多,不是谁都可把握。

何况一女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单于的“魔咒”真有那么神?三个大汉皇帝死于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01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西域,准备联络大月氏,一起对抗宿敌匈奴。他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漠漠黄沙,终于来到了大月氏国。结果大月氏人说:“我们不想去。”“你们不是和匈奴人有仇吗?”“这都哪辈子的事儿了,早忘了!”张骞气到呕血,怏怏归国。后来,汉人不靠天不靠人,凭着一己之力,在卫青霍去

  • 这个靠拍马屁接连升官的人还是被武则天给收拾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说的一段话折服了百万士兵,武则天高清正片,顾冠忠新版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有个叫朱前疑的人,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靠着大白天说梦话,专门哄武老太婆开心,竟然从一介平民,做到了京官,此后时来运转,连连升官。有一天,平民朱前疑向女皇上表称:“臣梦陛下寿满八百。”——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女皇陛下已经活了八百岁了。就凭这句话,女皇龙颜大悦,破格提拔他为拾遗。

  • 兄弟被欺负后,曹操长出獠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01一场闹剧就在曹操一心一意对付董卓的时候,武林盟主袁绍有了新的动作。从根本上说,袁绍统领关东联军,其真实目的并非与董卓来个你死我活的斗争。他原本就怕董卓怕得要死,要想让他和董卓在战场上一见高低,犹如痴人说梦。他的目的无非就是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成为一方霸主,让各路诸侯唯他马首是瞻。说句实在话

  • 这个小宦官简直不想活了竟敢告发武则天搞封建迷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人民群众虽然不能创造历史,但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历史就不会那么精彩,就会苍白许多。王伏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民群众。王伏胜是唐高宗麟德年间的一个小宦官。他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胆大包天,竟敢告发武则天搞封建迷信!武则天那时候虽然只是皇后,但经常恃势专权,甚至骑在唐高宗李治脖子上拉屎,处处掣肘。李

  • 这个唐朝名将,经得起大风浪,却受不了小挫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总感觉唐朝名将猛将多,唐朝最牛的名将,唐朝名将樊梨花简历

    01唐朝传奇小说《玄怪录》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猪妖,要当地百姓每年给他进贡美女,不然就要作怪祸害百姓,但那个猪妖后来碰到一个“克星”,被砍掉一只前腿逃走了。猪妖碰到的“克星”,就是唐朝宰相兼名将郭元振,他是因迷路碰到那个猪妖的,阴差阳错救了那个民间女子。有人说,《西游记》中猪八戒在高老庄娶亲

  • 面对严重的边患,明朝是如何处理和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都是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拥有辽阔的地域,而边境线也十分漫长。为此,对于历朝历代的君王来说,守卫边疆的责任十分巨大。而随着朝代的更迭,对于边疆的防守以及作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抵御好外敌,国家的内部才可以长期有效的建设和发展。而在我国历史上,明代在边

  • 杨国忠出差江浙,妻子却怀孕了,他说的一句话所有人都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国忠老婆儿子结局,黑冰杨国忠,杜甫和杨国忠女儿杨莹

    这章仇兼琼,本是剑南节度使,但是他和当朝的宰相李林甫是死对头,他之所以来巴结杨国中,主要想通过他来攀上上杨贵妃,好让贵妃在皇帝面前美言他几句。有了章仇兼琼的帮助,杨国忠是带着厚礼到京城找自己的堂妹,堂哥来看堂妹,还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当然是十分高兴,于是就把杨国忠推荐给了唐玄宗。这在长安当了官,杨国

  • 为什么朱棣做了挺多留名千古的大事,名气却没有秦皇汉武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朱棣做了挺多留名千古的大事,名气却没有秦皇汉武大?秦始皇的功业被汉高祖继承,到汉武帝全面开拓巩固,汉武帝的功业汉宣帝、东汉明帝全面发展,才有了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隋文帝的功业虽然砸在隋炀帝手里,但炀帝确实折腾出了功绩科举制、大运河,到了唐朝又发扬光大。明成祖最伟大的贡献下西洋,开创人类海权文明

  • 靖康之耻有多耻?皇后行完“牵羊礼”自尽,嫔妃公主成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127年,金军南下攻宋后,由于宋钦宗一味地求和,甚至为此敞开大门。金军一路南下,几乎是畅通无阻。当金军兵临城下时,宋朝已经无力抵抗。汴京城破之后,宋朝皇室3000多人悉数被俘。自古亡国之际,女人总是饱受欺负,宋朝的皇后和公主们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皮肉之苦也就罢了,金人非要让他们行“牵羊礼”。通俗来

  • 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功,看看他手下这些人就知道了,全是将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就是房玄龄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怀着雄心壮志投奔了李世民,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李世民给了他发挥的空间,不仅仅是内务方面,就连军事房玄龄也有独到的见解,说他是唐朝的福报也不为过。而且在随着大军征战的时候,别人破城后第一时间都是想着赶紧把财宝抢到手,只有他想的是先把这个城池的人才招揽给李世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