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最为宠爱的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茶饭不思,后宫佳丽三千,却唯独没有一人能使他满意,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与回忆之中。
听高力士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罔顾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甚得玄宗欢心。
其实,在杨玉环17岁时,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婚后小两口本来生活幸福甜蜜,郎才女貌,琴瑟和鸣。
但是李隆基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要知道,李隆基是杨玉环的“公公”,她跟李瑁还是李隆基赐婚的。
于是李隆基大费周章,以“做女道士”为名招杨玉环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
唐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而且她的父亲、叔父,兄弟姊妹都受到了照顾。这就为唐朝的由盛转衰埋下了种子,可以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带来的巨大辉煌,将由唐玄宗一手葬送。
《新唐书》称杨玉环自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仅机敏过人,才气高,而且音乐方面的造诣颇深。
两人一见如故,谈天说地聊得火热。李隆基最爱的曲子是《霓裳羽衣曲》,而她偏偏就能凭着独特的理解把它演绎得出神入化。每当贵妃翩翩起舞,玄宗定会击鼓助兴。
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也是荔枝“妃子笑”的由来。
《杨太真外传》有过记载,有一年宫中的橘树结了许多果实,唐玄宗无意间发现两个长在一起的柑橘,马上派人请玉环过来观赏。
并对玉环说,“这橘子好像懂我的心意似的,知道我们俩心心相印,难以分开,就叫它合欢实吧!”二人欣喜,席下共食果子,并另画师作画《合欢橘》。
唐玄宗因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最终导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
756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跑到马嵬驿的时候,军士们因疲惫与愤怒,兵变杀死了杨国忠(杨氏兄弟),最后逼迫唐玄宗杀死了杨贵妃。
757年,安禄山被杀,李隆基也从成都返回了长安。当李隆基回到长安后,就迫不及待地派人祭奠杨玉环,并打算为她改葬。
只不过,当初拥立李亨的宦官李辅国坚决反对,只给李隆基带回了杨玉环生前的一个香囊。李隆基将宠妃的香囊终日藏于袖中,并找来画工,描摹杨玉环的肖像,悬挂起来,朝夕相对,睹物思人。
我想李隆基是爱杨玉环的,对她娘家人是照顾有加,而不是忌惮,对她是有求必应,而不是随意敷衍。食则同席、寝则同榻,“三千宠爱在一身”一点也不含糊。
从岭南运来荔枝,看到“基因突变”的柑橘要一起分享,华清池卿卿我我,两次吵架把她赶回娘家,又派人接回,像极了热恋中的小情侣,这是帝王身上是难能可贵的。
那杨玉环真的爱李隆基吗?那倒未必。
论才情相貌,苍老的李隆基和年轻英俊的李瑁,无可比拟。但杨玉环似乎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后者。
唯一可比的,就是李隆基手中呼风唤雨的权力,她自始至终都未曾对公公有所拒绝和推辞、对丈夫有所留恋和牵挂?可以说她是个没心没肺的女人。
纵观杨玉环被封为贵妃之后的生涯,她没有直接干政,也没彰显多少政治野心,一味地享受奢靡生活,可以说她活得很通透。
帝王之意,不得不从,与其反抗,不如好好享受生活,与其说是恋人,还不如说是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