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会问出这样的话?这是因为康熙少年得志,登基不久,又使用计谋扳倒了权臣鳌拜,坐稳了江山。
康熙非常仔细,所以问他的老师济世,自己在参加全国科举考试殿试的时候,能否取得名列三甲的好成绩。没想到济世实话实说,他对十多岁的康熙表示,您的学问也就是秀才和贡生的水平。
也就是说,别说考上状元,就是榜眼和探花也不可能。状元、榜眼和探花是古代学子参加全国科举考试时成绩名列前三名的三个人的称号。
康熙不服,秘密地参加了科举考试。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济世看着康熙的成绩目瞪口呆,他对康熙表示:臣要辞职去皇帝老师的职务。
济世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不但是康熙的老师,还曾经当过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的老师。在清朝没有建立的时候,他还是明朝最后一代皇帝崇祯皇帝钦点的状元,也就是全国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如此富有才华的才子,为何在见到康熙的成绩之后坚持辞去职务?说来话长。
原本,济世并不受到康熙皇帝的待见。济世是康熙登基时权臣鳌拜介绍来的教师,加上8岁登基的康熙14岁就亲政了,所以在两人刚见面时,康熙居高临下的眼神对济世表示,你做我的老师凭的是什么本事?
济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表示,如果康熙皇帝不认他这个老师,他只有一直跪下去。另外自己是自愿来教皇帝读书的,而不是鳌拜请来的人,也就是说他自己不是鳌拜的心腹。
看到济世如此坚决,康熙表示:朕承认你是我的老师。但是康熙没有行拜师礼,济世继续跪着,要求康熙皇帝行拜师礼,康熙只得行了拜师礼。
康熙皇帝口服心不服,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故意晚来了一会儿,进屋一看,济世竟然跪在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的画像前,画像被挂在教室的正中间。
康熙还听到济世对画像说道:皇上,我管教您的儿子方法不当,结果他迟到了,我要向您请罪。如果康熙纠正自己的错误,我就站起来。听了这话以后,康熙上课再没有再迟到。
桀骜不驯的康熙皇帝,被使用绵里藏针战术的济世打败了。他在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后面前抱怨。孝庄皇后竟然偏袒济世,她对康熙说:你要把济世当成一块磨刀石,将自己锻炼成国之大器。
教庄皇后还说,我不认为济世是鳌拜的帮凶,就算他是鳌拜的帮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你连鳌拜的帮凶都打不倒,还怎么扳倒鳌拜?康熙皇帝悻悻而去。
之后,康熙经常跟济世聊天,聊着聊着就谈到了参加科举考试能取得什么名次的问题。
济世认为,只有自己教授康熙两年的学问后,才能够使康熙学识达到考取进士的水平,现在康熙皇帝的学问和秀才不差上下,所以反对康熙参加科学考试,以免自取其辱。
心中不服气的康熙。看着距离全国科举考试还有59天,便努力学习,几乎是书不离手,参加考试的时候他化名“龙儿”。可是成绩出来了以后,榜单上没有“龙儿”的名字,康熙有些气馁。
正在此时,主管考试的正副两名考官苏克沙哈和济世求见。原来参加全国科举考试时取得前三名成绩的三人要皇帝亲自点名,这三个人的名字不在考试的榜单上。这时康熙才发现,第三名探花的名字,正好是自己。
济世评价“龙儿”的小哥,他说“龙儿”的小哥立意高远,不过跟第一和第二名的差距也不算小。听到这里,康熙蹦了起来,他对济世说到:老师,“龙儿”就是本人。
济世大吃一惊,他感到自己对康熙学问的评价有所偏颇。惭愧难当的济世决定辞去皇帝老师这一职务。在离开皇宫之前,济世提醒康熙皇帝要小心鳌拜使新。
这时,康熙才发现济世对自己真的是忠心耿耿,他将自己父亲顺治的画像赐给了济世以为留念,济世感动不已。
公元1669年3月14日,康熙将权臣鳌拜掰倒,真正坐稳了江山。
6年后,他又平定了吴三桂等三人的叛乱,而且收回了台,并打退了来自沙俄的侵略者,巩固了我们北部边疆的边境线。之后,又平定了蒙古、西藏等地的叛乱,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