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当上了太上皇,为什么权力还在他的手上

乾隆皇帝当上了太上皇,为什么权力还在他的手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87 更新时间:2024/1/19 16:51:22

乾隆皇帝在把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以后,却一直牢牢地掌控着朝政。他还把藩属国的所有使臣集中起来,对他们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乾隆为什么给藩属国的使臣们说这个话呢?因为本国是不用说的,大家都看得出来,知道是他掌控朝政。外国则可能不了解,他需要给他们交代一下。由此可见,乾隆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天下还是他的天下,权力还在他的手里。

而且,乾隆这个话还是说给嘉庆听的。“大事还是我办”,那什么是大事呢?这个并没有标准,因此需要嘉庆自己去领悟。嘉庆要想把这个傀儡皇帝当好,要想自己能够把皇帝当到他爹乾隆皇帝去世后,只能事无巨细都乾隆汇报了。

那么,既然乾隆想要把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不把皇位让出来就是了。干嘛又要让出来,又不放权力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乾隆把话说过头了,收不了场。

乾隆皇帝在25岁登上皇位后,曾下了一道圣旨,说他自己在位的时间不会超过他爷爷康熙

乾隆当时说这个话,是有原因的。其一,表示他尊奉康熙。尊奉康熙,其实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表明他爹雍正和他弘历都得位很正。这种做法,古时候的皇帝都经使用。其二,表示他不会在位太长的时间,免得造成康熙晚年“太子造反”这样的悲剧。其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已经25岁,康熙在位61年,他不超过康熙,因此在位应该是60年。那么到了60年后,他也85岁了。在他们家族的历史上,还很少有活到85岁的。也就是说,估计到不了85岁,乾隆就挂了。所以说那么一句没用的面子话,也无所谓。

哪知道他竟然那么能活,都85岁了,还活得好好的。这样,就不好收场了,不让出皇位,也不可能了。

(康熙剧照)

第二,乾隆皇帝想当完美皇帝,行舜之道。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是大清帝国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虽然这一段时期,主要得力于康熙、雍正两朝治武功的积蓄。同时也依赖于当时气候转暖,遇到了一段风调雨顺的岁月。也就是说,虽然并不主要是乾隆的功劳。但乾隆不这么认为,他恰恰认为是他的功劳。他的功绩超过历史上的所有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乾隆自己号称“十全老人”。“老人”一词,在现在或许是个贬义词,但在古代不同。古代是“老人”政治,是“老人”说了算。而且还“十全十美”,可见,乾隆皇帝对自己是相当自得的。

不过,乾隆皇帝虽然自得,却还有一项“伟大功绩”没有完成。因为古代对皇帝的最高评价是“行尧舜之道”。什么是“行尧舜之道”呢?就是禅让。乾隆皇帝还没有干过禅让这件事。所以,把皇位禅让给嘉庆,他就补了这一块短板,要称为“十全老人”,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第三,乾隆皇帝累了,他想休息一会儿。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皇权高度集中,因此不会受到影响,但皇帝又会累得够呛。皇帝要不想累,就得重用一些大臣,或者一些身边的人。

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吗?既然要重用一些人,为什么不设立宰相来帮皇帝分担事情呢?错了。设立宰相帮皇帝分担事情,宰相的权力就会变大。重用一些人,这些人名不正,言也不顺,所以关键时刻还得靠皇帝。

乾隆虽然早年很勤政,但他确实太累了,也没兴奋感了,所以晚年的时候,才会重用和珅等人。但就算这样,乾隆依然很累。要想不太累,又要保住他“完美皇帝”的名声,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假禅让”。也就是说,“禅让”了,但权力不变。

标签: 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颜率是如何靠着一张嘴,解决了周王室的危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颜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秦王兴师逼近周王室,以此为要挟,向周王索要九鼎。周王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招来重臣颜率商量应对之策。颜率表示,大王不要慌张,这件事交给我,我去找齐国帮帮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到了齐国,颜率见到齐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然秦国无道,兴兵胁迫周王索取九鼎,我们

  • “一条鞭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推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条鞭法,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和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

  • 古代太子自称什么 太子一般能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皇太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皇太子”能享受什么待遇?太子都自称什么?太子,是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周时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或称太子,或称世子,并无一统标准,秦朝国祚短,未立太子,汉代称皇太子, 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

  • 孝庄为什么得不到皇太极的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为什么得不到皇太极的宠爱?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留名青史的人物,但要提起在位时间最长,缔造出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盛世的人,唯有康熙。《清史稿》中对其功绩记载是:“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年仅8岁登基,16岁掌管大权,在清朝入关初期局势动

  • 诸葛亮至死都在北伐,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大家除了会想到关于张飞这些英雄豪杰之外,也会想到特别聪明的诸葛亮,他拥有着非常不错的头脑,甚至也可以用聪明绝顶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一生为刘备鞠躬尽瘁,并且也辅佐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可见为刘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整个历史的长河当中,这也是一个特别有名的英雄人物。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

  • 为何唐朝的公主很难嫁出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老古话说的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啊,有着非凡的背景,天天穿金戴银,锦衣玉食的。谁娶了皇帝的女儿那就是驸马爷,有着地位和权力。但是在国力强盛的大唐却不是这样的。在唐朝290多年的统治中,其公主则有210位,嫁出去的公主只有130位,在当时皇帝的女儿是很愁嫁的,其原因则是跟当时时代有密切的关联。其一。与

  • 历史上同出西凉的董卓和马超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看三国比较多的朋友对凉州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西汉建武威郡以来名字换了多次,匈奴占据河西走廊时称姑臧,西汉占领后建武威郡,东汉称西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周围几省,比如陕西等地,史称凉州。在汉末三国时期,西凉

  • 战国中期,魏国会先打压齐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是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是最先崛起的诸侯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这两位君主的努力,

  • 夷陵之战后吴国国力超过蜀国,为何却从不北伐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三国英雄辈,这个时代中的英雄,都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作为。然而真正能青史留名的却只有少数,经过一番残酷的吞并割据后,只剩下了魏蜀吴三个国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国鼎立之时,互为牵制,弱弱联手制衡强势的一方。不过三国的后期吴国却很少参与,倒是蜀国和魏国之间战事连连,诸葛亮六出祁山更是耳熟能详。那么吴国

  • 鲁仲连的一番话,秦军撤退,赵国获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鲁仲连,春秋,历史解密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很有才能,比较擅长于谋略和辩论,但是他却一直都不肯做官。在长平的时候,和敌军打仗赵军失败了,第二年敌军更过分的向东边进发,后来把邯郸围起来了。平原君眼看着自己国家的城池越来越危险,可是却没有一个国家敢过来帮助自己,心中十分苦恼。后来魏王派了一个人过来对他说:“秦之所以要围攻你们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