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伯乐,缪贤以己之短,衬人之长,慧眼识英雄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伯乐,缪贤以己之短,衬人之长,慧眼识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01 更新时间:2024/1/31 18:48:01

[var1]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转眼间,数百年过去,当和氏璧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它已经是楚国的国之重器了。

在楚国的崛起过程中,大司马昭阳战功卓著,而楚威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便将“和氏璧”赐给昭阳,昭阳感激楚王的知遇之恩,将其视若生命,时刻带在身边。

在中国古代,佩戴玉饰也是君子彰显自己道德高尚的一种形式,昭阳时刻带着和氏璧,也有彰显自己身份尊崇,功高劳苦的意味,然而这件国宝却让昭阳在一次外出游玩时,给众人展示后,离奇失踪了。

[var1]

昭阳

和氏璧再次现世是到了五十年后,赵国人缪贤寻得和氏璧,但此时楚国的形势可不大好,秦国相继和韩国,魏国,赵国结盟,剑指楚国,楚顷襄王得知国宝现世,却也无心夺回和氏璧。

楚王是因为内忧外患,无力夺回和氏璧,但这样的重宝从来就不缺少觊觎它的人,和氏璧现世的消息不只被楚国人知道了,消息还被传到了秦国,秦昭襄王就缺这么一块美玉来装饰自己的宫殿。

此时的秦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毕竟周礼尚存,干点什么事情还是要讲个名正言顺的,所以秦昭襄王也不好发兵强取。

就在秦昭襄王为难之际,一位大臣就建议道:“大王何不写一封书信给赵王,就说愿意以15座城邑换取和氏璧,至于什么时候给城邑那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吗,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不就有借口出兵讨伐了吗?”

[var1]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大喜,当即就给赵惠王写了一封书信,赵惠文王也不傻,天下哪有那么划算的交易,秦国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明显就是空头支票,但是赵国又不敢轻易拒绝,毕竟这个时代,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好意”,就怕会引火烧身。

赵惠文王左右为难,便想先选一个使者去和秦国谈判,他把大臣们筛选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就在这时,宦官头子缪贤站了出来,赵惠文王举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是缪贤的门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作为出访秦国的使者,显然他有些不够格,赵惠文王从没听说过蔺相如,就问缪贤:“这蔺相如有什么能耐,能代表赵国去出使秦国?”

[var1]

蔺相如

缪贤对赵惠文王说起了一件事,缪贤曾经犯过罪,为了避祸他准备逃亡到燕国去,是蔺相如拦住了缪贤,他问缪贤:“您了解燕王的为人吗?”

缪贤说道:“我曾随大王与燕王会盟于边境,燕王私下对我说,他很赏识我,很乐意与我交往,所以我才会想到逃亡到燕国去啊!”

蔺相如却对缪贤说道:“赵强燕弱,您是大王身边的红人,燕王才会想要和您交往,无非是希望您可以多在赵王面前替燕国说好话,您现在是赵国的罪臣,您逃亡到燕国去,燕王担心惹怒赵王,又怎么会收留您?说不定还会把您绑了,交还给赵国,您不如主动向大王请罪,说不定还能得到大王宽恕。”

缪贤对赵惠文王说道:“我当时正是听了蔺相如的建议才主动向大王请罪的,大王最后也赦免了我,我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所以才向大王举荐他。”

蔺相如因为缪贤的举荐,就此进入了历史舞台,蔺相如出使秦国,面对咄咄逼人的秦昭襄王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为赵国保住了和氏璧,在渑池会盟又为赵惠文王挽回了面子,他的机智,果敢为后人所称颂。

[var1]

完璧归赵

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了举荐蔺相如的宦官缪贤,缪贤不但能慧眼识英雄,还颇有胆识。他认定了赵惠文王是位贤明的君主,在危难之时主动为君主分忧,举荐蔺相如时,他能毫不避讳自己的过失,来褒扬蔺相如的优点,让他的才华能得到赵惠文王的赏识。

我们常称赞“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缪贤这样“以己之短,衬人之长!”冒着被君王责罚,为国举贤的行为,更应该为后人所敬仰!

更多文章

  •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侯卫青,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大结局

    [var1]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坑杀,也叫阬杀,是指古代军队打仗,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主要作用是震慑敌军,炫耀战功。战争起因公元前262年

  • 徐盛用什么东西吓退魏国大军(曹丕三次伐吴为什么都选择广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盛简历,揭秘旧版三国徐盛之死,徐盛如何抵挡曹丕

    有两方面原因1、曹操的评语让他不爽(生子当如孙仲谋)2、孙权的多变让他恼怒。攻打江东一般来说有三个地点[var1]古代,北方的总体实力强于南方,所北方要征服南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渡江。你会问,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哪里不能渡江?事实上可供渡江的位置非常少,因为首先你得找到一个基地来建造大量的船。但

  • 杨玉环是安禄山干妈,他对干妈非常好,皇上李隆基都吃醋了!常常埋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竟然跟安禄山还有一腿?安史之乱由她而起?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她的命运也很传奇,一生有三个男人。她不但睡了皇上的儿子,还睡了皇上,后来传说还跟节度使安禄山有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奈何因为长得太过漂亮,就破格把她变

  • 为什么说秦国横扫六国,并不是靠人口优势,它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如何化解六国合围,秦国灭六国顺口溜大全,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后来梁启超又在翻译其它著作时,将这种观点引申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抛却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谈,这里对“病夫”的理解是将一个民族的身体状况与精神风尚高度关联在一起的。[var1]东亚病夫——晚清时外国人对华人的一致看法孔子射箭炫技,能引得“观者如堵墙。西汉时“一汉敌五胡”,唐军一千敌

  • 756年,安禄山生擒哥舒翰,刀放在哥舒翰脖子上笑着说“你以前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哥舒翰吓得脸色苍白,跪下向安禄山求饶说:“臣以前肉眼不识陛下,今天下还未平定,臣愿意替陛下招降李光弼。”为了掌控政治风波,让一些没有根基的人为朝廷效力,右相李林甫建议唐玄宗重用外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比如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为了以防权力过大,他当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对安禄山等人进行限制

  • 752年,唐玄宗爱上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假意说道:“若被玉环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尽知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这是历史书上都明确写出来的宠爱,但是李隆基本就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杨玉环一开始是他的儿媳妇。因为杨玉环外表出众,又通晓音律,唐玄宗偷偷的把她送进道观,改名杨玉环后纳入后宫。唐玄宗是钟爱杨玉环,但并不是只宠爱她一个人,毕竟后宫佳丽三千。杨玉环被封为贵妃以后,她的家人也跟

  •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是轻视女性,反而是赞扬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比方说吧,孔子曾经讲过“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就以为孔子是个老古板,要求别人只要父母在世,就不能出门远行;其实孔子后边还有一句“游必有方”,意思是如果要远行,必须告诉父母,你是去往何方?不让父母担心。 又比如,“以德报怨”这个典故也跟孔子有关,很多人觉得孔子讲究“仁”讲究过头了,哪有用

  • 678年,唐朝名将王孝杰被吐蕃活捉,吐蕃本有杀唐朝名将的传统 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吐蕃最狡猾的名将,唐朝四大猛将之死,唐朝打败吐蕃名臣是谁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孝杰被捕之后结果如何呢?说到王孝杰,那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和吐蕃的的确确没有一分钱关系。王孝杰出生在大唐都城长安附近的新丰县,自小习武,年纪不大便投身军营,随着部队四处征战。只是,在这次被俘虏的战争之前,王孝杰在军队中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时是公元400年前后,吐蕃在

  • 孔子三十七世孙给叛军宣讲儒家经典,当天夜里,叛军首领全家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简介,孔子家族带头叛国讽刺谁,孔尚贤孔子的第63世孙

    孔巢父在会上着重强调了唐德宗对魏博的信任和支持,并宣传了朝廷对各地藩镇的优惠政策。他寄希望于魏博官兵在危难之际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苦难,紧密围绕在魏博节度使田悦身边,与朱滔等敌对势力彻底撇清界限,坚决贯彻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打造一个河北地区行之有效的忠诚藩镇。[var1] 博学多闻的孔巢父口

  • 682年,已经69岁的薛仁贵挂帅出征,突厥人问:“唐朝将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不久之后,薛仁贵来到两军阵前,当他脱下头盔的时候,突厥人看到他的模样,相继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相拜,然后一个个都逃跑了。薛仁贵趁势追击,大败突厥,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三万,掠夺牛羊数万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三月的辽东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队围困,无法脱身。这时候,只见一骑单枪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