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经历了渭水之约的唐朝,与澶渊之盟的宋国命运却是截然相反

为何经历了渭水之约的唐朝,与澶渊之盟的宋国命运却是截然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4/2/9 4:03:22

由于中国特有的封闭地理单位,中原王朝在中国古代的对手,主要是北方的游牧民和国内的分裂势力。

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从三代到明清,一直延续至今。中原的王朝和游牧部落,都是各取所需。

[var1]

游牧部落战败后,便投靠中原,向他们低头,双方进行贸易往来。中原一旦战败,就必须和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签订和平协议,支付大量的战争赔偿金,割让土地,甚至有时候还会派出一位公主来迎娶。

而有些王朝则视和平为耻辱,拿和平做挡箭牌,为国家争取更多的时间,最终战胜对手,洗刷耻辱。

而有些王朝,却是将谈判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认为谈判结束后,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唐代渭水之盟,宋朝的澶渊之盟。

01渭水联盟

与宋朝的澶渊盟相比,渭水之盟的名气显然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在世人的心目中,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和一个游牧国家缔结盟约?

[var1]

渭水之盟的这场耻辱的谈判,与唐太宗李世民时代的“天可汗”签署了。渭水之约是公元626年,当时大唐最大的一件大事就是李世民为了谋夺帝位,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而在唐朝境内,还没有被镇压的时候,突厥人趁着大唐衰弱的时候,出兵十万,向大唐发起了进攻。

唐太宗李世民很快就派出了自己的将军尉迟敬德,与突厥作战,大获全胜。但是突厥大军的强大,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抵挡的,一直杀到了渭水,一直杀到了大唐的都城长安。

[var1]

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得率领大军与突厥人周旋,在渭水之畔与突厥可汗达成了和平协议,并以巨额的金钱作为交换。

李世民认为这是一种奇耻大辱,他签署了协议,很快就平息了大唐的叛乱,坐稳了皇帝的位置。枕戈待旦,操练兵马,攻占了北疆的许多地方,为的就是与突厥人作战。

渭水之约三年后,李世民乘着突厥人内讧的机会,派出李靖出征,擒拿了突厥可汗,东突厥覆灭,大唐的疆土延伸到了贝加尔湖的北部,李世民被人尊称为“天可汗”。

[var1]

02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公元1005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二年,辽王朝开始南征,直逼澶州。宋真宗本欲南下,但在寇准的劝说下,前往澶州督战,鼓舞军心。而辽朝在击杀辽将军的时候,也不得不和宋朝签订了《澶渊条约》。

因为宋朝在这一战中处于绝对的下风,所以宋国为了平息这一战,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澶渊条约》,宋朝一年要上缴十万两银子,而“岁币”则是二十万匹。

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宋朝一直没有和辽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直至辽王朝覆灭。然而,辽王朝覆灭后,宋国被其同党金国所出卖,并引发了宋史上最大的屈辱——“靖康之变”。

康王赵构逃往大海,在南边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南宋,并将首都临安作为自己的附属国。直到蒙古人入侵,南宋覆灭。

[var1]

唐宋之别

第一,唐宋时期是有区别的

大唐与宋朝虽然也签订了和平条约,但为什么两国的命运会有这么大的区别?这其中的缘由很是复杂,唐代与大唐签署渭水之约的时候,正是大唐开国之初,皇帝陛下勤勤恳恳,国力大增。

宋国签订澶渊之约的时候,正值元朝中叶,宋真宗胆小,实力低微,国力渐衰,再过数十年,宋国就会出现“三冗之患”。

[var1]

第二,不同的国家政策

唐代的统治者大多是关陇世家,他们和突厥人接触了数百年,对突厥人的性格非常了解,他们的统治阶层都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对这些游牧民族的态度也是一目了然。

但宋朝不一样,因为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地盘就能满足统治阶层的需要。民众对战争的厌恶程度更高,统治阶层内部的党派斗争也很激烈,主和派和主战派互相牵制,根本没有办法集中兵力,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了宋朝的覆灭。

[var1]

第三,他们面临的对手是不同的

唐朝和东突厥是一个传统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但是他们只会在自己的领地上活动,不会在自己的地盘上停留太久。

而宋朝的契丹人,则是汉化程度极高,他们效仿中原王朝的治国之道,像中原王朝那样,占据一片土地,然后派出官员来管理,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封建社会。

[var1]

唐宋两国虽然也签署了和平协议,但他们的命运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然而,宋朝在签订和议后采取的举措也导致了宋朝的失败。

我们可以把现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反抗。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国家,最终脱离了与西方的不平等。这让我们明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足够的毅力,只有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考文献:《唐书》

更多文章

  •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伯乐,缪贤以己之短,衬人之长,慧眼识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10个字简介,缪贤坐牢蔺相如去看,蔺相如劝缪贤读音

    [var1]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转眼间,数百年过去,当和氏璧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它已经是楚国的国之重器了。在楚国的崛起过程中,大司马昭阳战功卓著,而楚威王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便将“和氏璧”赐给昭阳,昭阳感激楚王的知遇之恩,将其视若生命,时刻带在身边。在中国古代,佩戴玉饰也是君子彰显自己道德高尚的

  •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侯卫青,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大结局

    [var1]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坑杀,也叫阬杀,是指古代军队打仗,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主要作用是震慑敌军,炫耀战功。战争起因公元前262年

  • 徐盛用什么东西吓退魏国大军(曹丕三次伐吴为什么都选择广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盛简历,揭秘旧版三国徐盛之死,徐盛如何抵挡曹丕

    有两方面原因1、曹操的评语让他不爽(生子当如孙仲谋)2、孙权的多变让他恼怒。攻打江东一般来说有三个地点[var1]古代,北方的总体实力强于南方,所北方要征服南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如何渡江。你会问,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哪里不能渡江?事实上可供渡江的位置非常少,因为首先你得找到一个基地来建造大量的船。但

  • 杨玉环是安禄山干妈,他对干妈非常好,皇上李隆基都吃醋了!常常埋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竟然跟安禄山还有一腿?安史之乱由她而起?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她的命运也很传奇,一生有三个男人。她不但睡了皇上的儿子,还睡了皇上,后来传说还跟节度使安禄山有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奈何因为长得太过漂亮,就破格把她变

  • 为什么说秦国横扫六国,并不是靠人口优势,它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如何化解六国合围,秦国灭六国顺口溜大全,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后来梁启超又在翻译其它著作时,将这种观点引申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抛却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谈,这里对“病夫”的理解是将一个民族的身体状况与精神风尚高度关联在一起的。[var1]东亚病夫——晚清时外国人对华人的一致看法孔子射箭炫技,能引得“观者如堵墙。西汉时“一汉敌五胡”,唐军一千敌

  • 756年,安禄山生擒哥舒翰,刀放在哥舒翰脖子上笑着说“你以前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哥舒翰吓得脸色苍白,跪下向安禄山求饶说:“臣以前肉眼不识陛下,今天下还未平定,臣愿意替陛下招降李光弼。”为了掌控政治风波,让一些没有根基的人为朝廷效力,右相李林甫建议唐玄宗重用外族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比如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为了以防权力过大,他当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对安禄山等人进行限制

  • 752年,唐玄宗爱上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假意说道:“若被玉环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尽知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这是历史书上都明确写出来的宠爱,但是李隆基本就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杨玉环一开始是他的儿媳妇。因为杨玉环外表出众,又通晓音律,唐玄宗偷偷的把她送进道观,改名杨玉环后纳入后宫。唐玄宗是钟爱杨玉环,但并不是只宠爱她一个人,毕竟后宫佳丽三千。杨玉环被封为贵妃以后,她的家人也跟

  •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是轻视女性,反而是赞扬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比方说吧,孔子曾经讲过“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就以为孔子是个老古板,要求别人只要父母在世,就不能出门远行;其实孔子后边还有一句“游必有方”,意思是如果要远行,必须告诉父母,你是去往何方?不让父母担心。 又比如,“以德报怨”这个典故也跟孔子有关,很多人觉得孔子讲究“仁”讲究过头了,哪有用

  • 678年,唐朝名将王孝杰被吐蕃活捉,吐蕃本有杀唐朝名将的传统 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吐蕃最狡猾的名将,唐朝四大猛将之死,唐朝打败吐蕃名臣是谁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孝杰被捕之后结果如何呢?说到王孝杰,那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和吐蕃的的确确没有一分钱关系。王孝杰出生在大唐都城长安附近的新丰县,自小习武,年纪不大便投身军营,随着部队四处征战。只是,在这次被俘虏的战争之前,王孝杰在军队中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时是公元400年前后,吐蕃在

  • 孔子三十七世孙给叛军宣讲儒家经典,当天夜里,叛军首领全家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简介,孔子家族带头叛国讽刺谁,孔尚贤孔子的第63世孙

    孔巢父在会上着重强调了唐德宗对魏博的信任和支持,并宣传了朝廷对各地藩镇的优惠政策。他寄希望于魏博官兵在危难之际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苦难,紧密围绕在魏博节度使田悦身边,与朱滔等敌对势力彻底撇清界限,坚决贯彻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打造一个河北地区行之有效的忠诚藩镇。[var1] 博学多闻的孔巢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