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露历史的隐秘:隋朝为什么对高句丽死缠烂打?

揭露历史的隐秘:隋朝为什么对高句丽死缠烂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9 更新时间:2024/2/6 11:35:27

首先,大家要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高句丽并不是现在的朝鲜,更不是韩国。

隋唐时期,高句丽并不是一个小国,而是一个占据我国辽东地区两百余年的中等强国。

它的人民主要以农耕为主,而且地形复杂,有许许多多易守难攻的天险和城池,至于它的常备军也不低于三十万。

巅峰时期,高句丽的军力甚至达到了六十万人,小国再怎么折腾,也绝对不会拥有如此强大的军力。

而且当时的高句丽甚至还征服了契丹、勿吉等少数民族,吞并了他们的全部部落,这些也极大加强了高句丽军队的战斗力,还使得他们的草原骑兵逐鹿中原。

隋炀帝虽然一生骂名无数,三征高句丽也是无功而返,确实劳民伤财。

但是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想要彻底征服高句丽时,也是举大唐之国力而攻之,耗费的人力也绝对不止百万。

当时的高句丽不同于烜赫一时的突厥,突厥再强也只是一个部落的松散联盟,没有自己的凝聚力,更不可能形成民族合力,虽然武力值爆表,但终究也只是外强中干。

甚至就算大唐不出兵攻打,只要是一场天灾(干旱或者天洪),就能对突厥造成最致命的打击。

而高句丽却是一个几乎独立的汉文化圈,它拥有类似于汉族王朝的集权制国家。

因此,高句丽如果止步于此还好,但如果一旦发展强大起来,它的威胁远超那些纯粹的游牧民族。

图为高句丽宫城遗址

而且南北朝时期就有辽东地区入主中原的案例:鲜卑战神慕容恪建立的燕国。

隋炀帝:勿遗子孙忧也。

唐太宗:若今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唐太宗与隋炀帝眼光都很长远,所以他们能看到高句丽的威胁。

他们本来是想为子孙后代创下一个盛世,奠定万世基业,所以只能辛苦自己出征高句丽。

当然,隋炀帝不顾人民死活,耗空国力的行为不值得我们赞扬。

图为隋炀帝开龙舟时期的场景,劳民又伤财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隋炀帝的眼神绝对不错,视力很好,绝对不需要戴眼镜。

后来北宋皇帝缺乏这种政治眼光,坐视西夏势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祸乱西北边境长达八十余年。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和高句丽死磕到底?

1.隋文帝开皇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文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给隋炀帝留下的家底实在是太殷实了。

隋朝时期行政命令的执行效率冠绝古今,甚至就连秦始皇也不遑多让。

隋炀帝想要兴修水利,好嘛,大运河马上就开凿出来了。

隋炀帝想要迁都,好嘛,东都洛阳万丈高楼平地起。

哪怕是在山西修路筑长城,照样没人敢说什么。

这是隋炀帝能够三征高句丽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必要属性。

你让大宋动员个百万大军,大家坐着看你要等到猴年马月。

但坏就坏在底子实在太好,所以隋炀帝败家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

如果隋炀帝生在宋朝,等大军调过来,他想远征的一腔热血估计也就凉了,可隋朝不一样,他一下令,各地就开始了动员,连返回的时间都没有。

再看看唐朝是怎么远征高句丽的:唐太宗时期,在四川打造战船器具,用江浙精炼武器防具,山东地区开掘军事道路,甚至河南和陕西也没闲着,一直在进行募兵。

做好准备了之后,唐朝才开始了军事行动。

647年,名将李績(徐茂公的原型)率兵与高句丽鏖战十个月,最后无功而返。

648年,薛万彻不服气,又去打了四个月,最后灰头土脸的回了老家。

之后的大唐不断厉兵秣马,举国动员三十万精兵,想要一举灭亡高句丽。

就在这万事俱备的时候,最重要的“东风”李世民驾崩了。

唐高宗李治虽然一生软弱,没什么本事,但武则天可没有善罢甘休。

唐高宗时期,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之前都是几个月几个月的打,现在成了以年为单位,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打。

即便这样,大唐还是没有解决这块烫手山芋。

就在大家都以为高句丽不能征服的时候,高句丽不攻自破了,一场宫廷政变的发生,彻底瓦解了这个帝国的防御。

随后大唐铁骑长驱直入,才终于结束了这场长达数十年的纷争。

高句丽真的很难打,所以隋炀帝哪怕动员百万大军最终也只能是无功而返,李世民、李治时期固然也动员大量兵员,但他们高在懂得节制。

李世民不断温水煮青蛙,李治也是逐渐蚕食,最后才依靠国力碾压了这块硬骨头。

隋炀帝败就败在心气太急了,三次百万大动员,劳民又伤财,这样如果还搞不垮国家,那就真的天理难容了。

2.隋炀帝个人过于理想化。

隋炀帝之所以能够完成“遗臭万年”的壮举,就是因为所有人都不喜欢他,隋朝人是这样的,唐朝人更是如此。

其实说到底,隋唐时期的统治阶层都是一伙人,那就是山东豪族和陇西贵族。

但是这些人都很厌恶隋炀帝,因为隋炀帝动了他们的蛋糕。

其一便是迁都洛阳,关中是关陇贵族的大本营,和他们闹翻了,隋炀帝肯定讨不到好处,所以隋炀帝一不做二不休选择了东都洛阳。

其二便是隋炀帝热衷于用出身贫寒的士人,特别是那些南朝投降过来的。

他想要建立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朝堂体系,实现皇权独尊。

最后,隋炀帝还需要有自己的军队。

当时的军队基本上都掌握在关陇贵族手里,隋炀帝大权旁落,怎么能够甘心?

如果隋朝的皇帝能够实现大权独揽,隋文帝杨坚也不至于会做一辈子的“妻管严”了。

他的老婆独孤伽罗所在的独孤家可是关陇地区的大哥,要是真闹翻了,天下还不知道该姓谁了。

到了隋炀帝时期,这位“热血小青年”可不愿意束手束脚,为了再次打乱势力排行榜,实现大权独揽,就必须转嫁危机。

正好这个时候高句丽冒出来了,正好撞到了隋炀帝的枪口上。

他不仅想在讨伐高句丽的军事作战中收回军权,还想提升自己的个人威望,从而真正打破关陇贵族和山东豪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可问题是,杨广想的很好,现实却给了他一盆冷水,“三征高句丽”全部无功而返,劳民又伤财。

就好像杨广搬起了一块石头,想要做武器,结果却砸了自己的脚。

甚至不只是砸了脚,还把自己给砸死了。

而且杨广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当时的关中是关陇贵族的囊中之物,而太行山以东则是山东豪族的地盘,天下的赋税又是先经过宰相的手才能进入国库。

而杨广需要新的财源,这个新财源的出现需要推迟一百五十年之后的安史之乱——江淮财源。

在当时,杨广无论怎么做都只是逆天而行,折腾不过天下的大势,最终只会崩盘。

综上所述:

1.高句丽绝对不是弹丸小国,而是可以威胁隋唐帝国的中等强国。

高句丽造成的威胁直到唐高宗时期才完全结束。

而且也不是因为大唐的军队多厉害,而是由于高句丽内部的纷乱夺权。

2.杨广的政治眼光很高,想要通过远征高句丽树立个人威望,进一步整合政治力量,加强皇权。

但他的行为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所以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终究还是徒劳的。

最后,唐王朝取代隋王朝,其实统治阶层基本没什么大变化,变的只是皇族而已。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三国志》《晋书》《明史》《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露历史的隐秘: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751年,32岁的杨贵妃认了48岁的安禄山做儿子。按照少数民族的惯例,儿子过生日的时候,母亲是要亲自给儿子洗澡的。于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初三,大唐皇宫里鸿锦似海,灯花连天,要给杨贵妃的“儿子”安禄山过生日,洗生日澡。当朝最受宠的贵妃要给一个臣子洗生日澡,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极其荒诞,更让人意想

  • 我国古代五大巨贪:唐朝一奇才贪了64吨胡椒,最后这位把皇帝贪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每一位贤明的君王对待贪官都是零容忍,我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皇帝反贪的行动。尤其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反贪力度最大,采取连坐制的方式定罪,如今看起来确实有点矫枉过正。但在那个时代,确实杀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贪官,而且在之后很多年里,朝廷上的贪污之风也一直未能流传起来。虽然治贪在每个朝代都有出现,但贪官却是

  • 史上最大的焚书运动,不是秦始皇造就的,而是这位皇帝的一时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代皇帝中的大文学家梁元帝萧绎出生于公元508年,作为皇子,萧绎本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然后安稳的坐上皇位。但所谓命运弄人,年幼的萧绎在宫中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他的一只眼睛被夺去了光明。这下,萧绎失去的可不仅仅是一只眼睛,他的王位继承权也永远地失去了。毕竟,古代继承皇位者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身

  • 古代三位女性统治者:吕雉、武则天、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和吕雉谁厉害,吕后和武则天政绩,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谁更美

    吕雉吕雉(前241年-前180年2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伤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我们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我们,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

  • 曹操爱而不得的三位谋士:两位重创曹操,一位差点颠覆其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就连曹操,身为一代雄主,也生出天下英才不能都为其所用的感慨。尽管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他生平所见,依旧有三位大才令他念念不忘。这其中,一人差点颠覆了曹操的霸业,另外两人则给他带来严重损失。首先要说的是沮授。最初,沮授在韩馥手下做事,但并不受重视;直到袁绍入住冀州,沮授才感觉到自己的一腔抱负,

  • 古代打仗胜利者为何要烧杀抢掠,士兵为钱打仗,李世民都不敢制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抢掠,日本在徐水烧杀抢掠的暴行,宋江抢掠民女

    古代军队烧杀想象图头条问答上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古代打仗胜利的一方总要烧杀抢掠,伤害妇女”?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古典帝国的士兵究竟为什么打仗?古代的君王和统帅又靠什么让士兵心甘情愿去赴汤蹈火?答案就是四个字:功名利禄。而古代君王和统帅又靠什么让将军和士兵宁愿战伤也不投降

  • 堪称史上最惨追星族,膜拜关羽遭嫌弃,大把年纪只是偏将被人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被黑得最惨一次,关羽经典语录,关羽大刀多少斤

    毕竟,时势所逼,不成为英雄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刀下亡魂。但是,三国里面也有一些小人物,虽然名声不显,却同样获得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要知道在三国后期,人才匮乏,魏延都可以作为蜀国的征西大将军。所以说,一些小人物抓住机会上位,也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国的一个小人物,名字叫做廖化。还记得三国里

  • 古代如何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两千年前就很重视了,唐代最严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在古代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古人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根据礼记记载,早在西周就有对食品交易的规定说:无古不识,果实未熟,不育于世,意思是说五谷和果实还没有时尚,不可以去集市上卖。这一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同时还规定在禁渔禁猎期禁止捕鱼狩猎,并且不得在市场中售卖,

  • 古代打仗的阵法究竟存不存在,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阵法一直有,只是被“玩坏”。阵法一直有所谓阵,就是队形配置的方式。人数多起来时,如果没有阵,没有适当的组织、配置,那么,冲起来以后,战场就如同春运的火车站,敌人还没打,自己就踩踏起来了。所以,东西方战场,都有阵法。只是因文化、地形、技术差异而各有特色而已。因为年代久远,先秦时期的阵法已经难以考究。不

  • 这个节日似乎失传了,曾经与元宵、中秋媲美,武则天把它推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据资料记载,农历二月十二,是一年一度的花朝节。花朝是个什么鬼?原来,它是一个庆贺花神生日的日子,旧时人们在花神庙摆花糕香供,青年男女聚在花魁树下欢歌起舞,古人相信万物有灵,美好的日子将随着花开而来。难怪在广州,今天不少人聚集在公园里,与花共舞。今天的这个节日,据说在过去与元宵、中秋媲美,然而,随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