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们古代都城二,穿越到夏朝,开启夏代的都城之旅

我们古代都城二,穿越到夏朝,开启夏代的都城之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4/1/24 4:43:20

《古本竹书纪年》称:“自禹至,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471年。”据范文澜《我们通史》,相当于公元前2033至公元前1562年,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

据史籍和传说记载,夏代的祖先最初活动于今河南西部及山西西南部。传到禹夏,部族开始强大,并开始进行与周围部落式地方间的兼并战争。禹是我们历史上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曾“疏通九河”,足迹东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南达衡岳(今湖南湘中南一带),西达黄河中上,北达塞外。大禹治水,发展农业生产,使部族得以强大,为建立夏王朝奠定基础。传因治水有功,舜禅位于禹。“禅位”之说亦不太可信,实际上是部族内部争夺王位的一种美好的称呼。

早期部落式地方王位尚未确立世袭制,故王位的承袭在统治机构内有权势的人物间进行。禹治水有功,可博得部族首领的支持,得以顺利夺得王位,成为夏代的开国君主。

禹伤,子启废除“禅让”制,确立父传子的世袭制,袭了王位。夏传子,家天下”,改贵族承袭为家族世袭也是社会制度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触动贵族集团利益,导致王朝内部激烈争权斗争。夏启在战胜反对者伯益和有扈氏之后,在阳翟(今河南禹州)进行邦国首领会,宴于钩台(即阳翟或阳翟的礼仪式建筑),确立对王朝的统治,故史称夏启有“钧台之享”。启传至太康发生东夷族叛乱,后羿攻入夏都,夺取了王位,史称“太康失国”。不久后羿又被寒浞消灭。整个叛乱持续了40年之久。夏王相的遗腹子少康起兵复国,灭寒浞恢复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夏自少康起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国势日强,子杼曾征服东夷。到十四世孔甲时,王室开始腐败,内乱不止。至最末一个王履癸,亦称夏桀,荒淫无道,“好方鬼神事淫乱”,“不务德,而武伤百姓”,致民不堪命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暴君。这时,商族从东方崛起,商汤起兵伐夏,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夏桀败退守三夔(今山东定陶北),又败,商汤放逐桀于南巢(今安徽中南部,当时是蛮荒之地)伤,夏亡。

夏是一个频繁迁都的朝代,据各种史料综合统计,自禹至桀迁都14次,夏代频繁迁都与早期奴隶制王朝疆域不太固定有关,也可能受当时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如后羿、寒浞作乱,相及少康多有迁都。

夏的政治中心,初期多位于疆域西部,那里是夏部族发祥之地,晋西南古称为“夏墟”。中期因动乱移向东部。最后回到中部,当是受商族人崛起的影响。都城迁移总的范围东西长约7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包含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实质上这就是夏朝统治地的核心地带,也是最强盛时的疆域,周边被方国占据。

夏代统治地域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面积不算很大,与后世统一王朝不能相比。但在约四千年以前的世界上也许已经可算是最大独立王国之一了。夏都14迁共涉及12个都城,下面为夏代都城大概的几个地点:

一,禹都阳城

阳城据史籍记载,阳城是夏禹开国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其地大约在河南登封境内。《太平御览》引韦昭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阳城在箕山北十三里,在嵩山南二十三里,所指正是今天河南登封告成镇的位置。1977年至1980年在告成镇西约1千米的河边台地上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小城址,测定为距今约4405±109年,使用年限至少约400年,城址晚期已进入夏代,但主要部分属于先夏,是一座龙山文化城址,这是否禹居的阳城,值得研究。此外,在告成镇东北隅发现另一古城,经考古发掘证实,这是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城垣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700米,墙体残高8米。城内外散布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板瓦、筒瓦、陶器遗物,城内有战国时房基,南墙外附近有战国时期的铸铁和制造铜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由于城内外出土不少印有“阳城”或“阳城仓器”陶文戳记的战国陶量、陶釜和陶豆等,这里就是春秋战国的阳城城址。秦昭襄王十一年将军撄攻韩,攻取阳城。所记均指这座古城址。考虑地望、年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确有“阳城”,故王城岗城址既是一座先夏城址又是禹居的阳城的可能性很大。

二,夏都斟鄩: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根据文献记载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1959年夏,我们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三,夏都安邑

夏禹及启曾建都的安邑应位今山西夏县境内。《帝王世纪》《水经注》均载:“禹都安邑”,因而县以“夏”得名,附近地区泛称“夏墟”。但夏都安邑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今夏县西北7.5千米的中条山麓有一座“禹王城”古城址,亦称“夏王城”,传说即为夏都安邑的所在地。但经考古证实,这座城址的存在年代比夏代要晚得多,应是战国时魏都安邑,非夏都。古城由大、中、女子座城址相连组成,小城居中心,小城东南隅外有土台称“青台”,上建“禹王庙”,为后人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夏县埝掌东南发现东下冯遗址。这种双壕遗址形态规整,显系经过设计规划和精心施工,与原始社会防野兽的不规则壕沟有本质区别,实际上是以沟代墙的古城址。这种城址曾发现于江浙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因此,东下冯夏遗址应是一座比较原始的古城。是否属禹都安邑自然不能定论,也可能属夏方国城址。夏城之上为商城址。

四,夏都阳翟

《汉书,地理志》载:颍川郡属县“阳翟,夏禹国”。又据《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钓台之享”,而钧台”古释名“阳翟”。故夏禹及其子启均有建都(或临时居留)阳翟的记载。古阳翟即今河南禹州,仍遗有关于禹及启的纪念性建筑,如禹王庙、禹王锁蛟井、古钧台或夏台等。禹州亦得名于禹。

四,阳夏与康城

约公元前20世纪,夏王太康为避后羿内乱,至阳夏(今河南太康)筑土城以居,估计时间不会很长。hou?q太康伤于此。以后少康建都安邑时,将太康原居留地命名为阳夏,取夏之南都意。秦始置县,名阳夏,治所在今太康城关。隋开皇七年(587),改名太康,因太康曾居此且县城郊有太康墓得名。今墓仍存,位城东南1千米处。约公元前19世纪中期,夏王少康在今河南禹州西北17.5千米的荆山东麓、颍河右岸建新都,史称康城。周代曾为康叔封邑。三国魏设康城县,唐贞观三年(629)废,现为康城村。村西有夏少康城遗址。

五,原城

古文献载:“帝杼居原”。杼在此建都时间不长即迁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古原城应位今河南济源境。该地在周代存在若干小国,南有轵、向国,西南有阳樊单国,而在济源城区则另封有原国。

夏朝分封的一些诸侯国

据古文献和考古材料,夏代除中原王朝外,周边存在大量方国,但有关资料大多失传,情况不明。

古文献中有关这些方国的记载非常零星,名称亦不统一。大体说来可分为远古余国、夏王朝分封或其与国及边远民族方国等几类,现知者以封国或与国数为最多。远古余国大多为“五帝”之后,如炎帝后裔的应龙封父、三乌……黄帝封有逢、潞氏、古霍……帝喾后裔后稷(周祖先)……后裔及其所封的昆吾、南唐、北唐、铸国……舜封契(商祖先)等。

据《史记·夏本纪》,夏封国有有扈、有男、斟郛、斟、彤城、褒、费、古杞、缯、辛、冥、戈氏等,可能还有薛、卞。另有若干与国如有莘、有仍、有缗、有施、有娀、有穷、葛、韦顾、三變、涂山氏等。这些封国和与国的一部分在夏末叛服于商,参加景亳会盟,助成汤灭夏。

上述方国的大部分已初步查明其存在的大致方位和年代,但具体情况不明,暂无考古发掘的确实材料。经考古证实的有三座夏方国城址。这就是今河南辉县的孟庄城址、山东章丘的城子崖城址和山东桓台的史家遗址。有趣的是三座夏城址均叠压于龙山文化城址之上。它们的上面又叠压后代城址。说明这三个方国始建于远古时代,是远古地方的继承性发展,并一直持续到商、周时代。

其中孟庄二里头文化夏城址上叠压商城;城子崖岳石文化夏城址上叠压周代城址(很可能是谭国都城);史家岳石文化夏遗址依附于龙山文化城址之上,既是龙山文化城址,又是夏城址。其上又依附商代遗址。这个夏城址出土两片有字甲骨,是迄今所知唯一的夏代甲骨文。

参考中华古国古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商纣王难道真的是昏庸无能的纣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纣王的历史简介,喝纣王水不说纣王无道什么意思,纣王穿越成纣王大儿子

    首先,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来剖析商代的纣王人物形象。纣王是商代最后一位国王,对其统治时间众口一词,但其历史功劳却充溢神秘颜色。我们来谈谈纣王的头衔。纣王是后人的诽谤和评价。历史上,很多人都评论说商纣王昏庸无能,过着朴素腐败的生活。此外,有人说他应用恶棍来残忍,以至不留意本人的祖先。在这种状况下,越来越多

  •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夏朝历史被篡改过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夏商周在没有正统的史书记载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记录来源于考古发掘。只有在文字正式成熟之后,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才得以有了能够皓首穷经的文献材料。夏朝并不是没有记录,在考古学文化里面的二里头文化。在年代上是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年代上大致是吻合的。甲骨文是属于成熟的文字、目前出土的卜辞上的不能识辩出来的

  • 7个小故事周武王使诈收税王阳明教训后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7个小故事,小聪明还是大智慧?01商纣王是史上著名的无道昏君(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被人黑了),天天长夜狂醉,以至于把日子都忘了。一天他突然问左右,今天是几月几号啊?左右也天天跟着他醉生梦死,也把日子忘了,他就派人去问太师箕子,箕子对门人说:“天下之主居然把日子都忘了,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啊,然而,如果全

  • 夏朝到底是否存在?​甲骨文、金文中与夏史相关的族与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与夏史相关的族与地,包含的范围相对宽泛,诸如文献记载的夏朝各都城、重大事件发生地,以及有夏友敌各族活动区域等。当然,因材料不足徵的其余诸姒之族,也应涵盖其中,尤其如斟灌、斟寻与有扈诸氏,均与夏早期重大事件相牵涉,其地望较之是否为姒姓更显重要。今择可考者如下:(1)有扈氏。有扈氏见于《史记·夏本纪》《

  • 夏朝存在吗?夏代史探索东土《史记》《左传》二重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①参见沈长云:《夏代是杜撰的吗——与陈淳先生商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许宏:《关于二里头为早商都邑的假说》,《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许宏:《学术史视角 下的二里头“商都说”与“夏都说”》,《中国文物报》2015年11月20日,第6版;孙庆伟: 《界说与方法——夏代信史考古

  • 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周的灭亡?相信“烽火戏诸侯”的人都还是小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君王,他的父亲就是赫赫有名的周宣王姬静。西周在周宣王即位前已经步入衰败,但经周宣王精心治理,又呈现出一片生机,于是被称为“宣王中兴”,只是这个局面没持续多久便熄火了。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与姜戎开战,称“千亩之战”。周宣王认为胜券在握,没想到一败涂地,致使周朝国力复入萎靡不振。公

  • 史诗级难度的复国,无王之世的终结,华夏族名永定,少康父子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书接上文,野心家寒浞篡位夺权,烹杀后羿,自立为王,又攻破斟灌、斟寻二氏,直入帝丘,杀死夏王相,并封二子“处浇于过,处豷于戈”,一统天下。若无意外,寒氏长存,也许今天我们就不是自称华夏族而是寒夏族了。可意外就这么来了,在帝丘之战中,夏王相的妻子缗逃到了母国有仍氏,并且诞下了夏王相唯一的血脉少康。可能是

  • 西周陶罐出土,里面装满鸡蛋,2900年之前的鸡蛋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陶罐值多少钱,西安半坡出土的陶罐,西周鸡蛋是陪葬品吗

    考古人员见到此状,不禁咧开嘴笑了,十分兴奋。原来,这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陶罐,里面却大有内容,这个平淡无奇的陶罐,里面装的,却是满满一整罐的鸡蛋。这样的场景确实是少见,要知道,这些鸡蛋从西周到如今,已经历经了2900余年的时间了。经过专家的鉴定,这罐鸡蛋属于西周时期的产物,至今已经有2900年的

  • 《东宫》历史上真正的西周九公主,头脑清醒不恋爱脑,却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电视剧《星落凝成糖》在网站上热播,男性主演陈成旭以出色的演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他。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人都知道陈星旭不是星星掉了,而是另一部古风剧《东宫》,被称为“绝世短剧”的古风剧。 《东宫》其实是农夫和蛇的故事。徐州公主枫单纯善良,变成了顾吴承雅,被骗了。母亲自杀了,母亲族丹草被消

  • 《竹书纪年》有记载,可为何夏朝存在至今没有找到证据?国内专家: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竹书纪录片完整版,竹书纪事,夏朝时期的真实现状

    我们常说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个几乎成为中华儿女共识。而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开端。我们知道商有殷墟考古、甲骨文发掘,其存在有充分科学实证;周分东西,无论是史料还是考古均有无可辩驳的确证。三代里唯有夏充满迷雾,部分国外学者至今不承认其存在。我国出土的古书《竹书纪年》,里面虽然清楚记载着夏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