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王要变卖王府正殿,遭到官员怒斥,只有李自成张献忠敢要

蜀王要变卖王府正殿,遭到官员怒斥,只有李自成张献忠敢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73 更新时间:2024/1/26 10:12:16

各种史料对于朱至澍的评价都不太好,众所周知,明朝历代蜀皆贤德,但到了朱至澍这一代算是毁了。他的自私自利,软弱无能,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蜀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发生在末代蜀王朱至澍身上的事情,看看蜀藩是如何加速毁在他手上的。

朱至澍是蜀恭王朱奉铨嫡长子,他的祖父朱宣圻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蜀王,正因如此,他爹朱奉铨袭爵的时候,年纪已经有点大了。不过他爹在位时间并不长,所以很快就轮到朱至澍上位了。

朱至澍袭爵的时候,明朝已经摇摇欲坠,不过他远在蜀藩,暂时没有危险。向来无大志的朱至澍,便终日沉溺享乐,对明朝目前的困难局面视若无睹,完全还没有想过一损俱损的道理,史料就记载他:

“暮宴朝歌,肉山酒海,坐视兵民饥困而不恤。”

虽说朱至澍每日都在享乐,但他也并非完全不关心国家大事,那么他关心的是什么呢?文章开头便说了,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自缢殉国,如此重大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蜀国。朱至澍一听,既然皇帝死了,那我是不是可以当个监国,执掌大权了。

以朱至澍的性格和能力来说,他既没有想过做监国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无法带领大家恢复河山,他只是想体验一下手握大权的感觉罢了。有的官员表示愿意支持朱至澍,但此事遭到一个人强烈反对,他就是四川巡按御史刘之勃。

刘之勃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就算明朝没了,但明朝的大批宗室还在,怎么也轮不到软弱无能的朱至澍出任监国。二是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就已经把南京转变为备用都城,随时可以运转起来,即便要退,也是退到南京,绝不可能到你蜀地来。

刘之勃的想法是有道理的,的确轮也轮不到朱至澍做监国,也不可能将蜀地作为都城。就因为刘之勃极力阻止,甚至以死相逼,朱至澍才放弃要做监国的想法,不过却因此记恨刘之勃。

而就在蜀藩正为监国一事争论时,明朝的大臣们经过协商,已经决定拥护福王朱由崧出任监国。后来朱由崧还被拥立为帝,南明王朝正式建立,改元弘光元年。既然群龙“有”首了,那么明朝其余宗室,理应团结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恢复大明江山才是,尤其是身为宗室首富的蜀王,可蜀王朱至澍是怎样做的呢?

有人可能会对“首富”这个说法产生怀疑,毕竟前面我们在说蜀端王朱宣圻的时候,他曾主动辞去禄米一千石,可后来又以“赡养不敷”为由,请求恢复这一千石禄米。朱宣圻是朱至澍的祖父,既然在那个时候,蜀王府就已经赡养不敷了,到了朱至澍这一代,还怎么可能是“首富”呢?

关于蜀王府有多富裕这件事,我们下一篇文章再来细说,今天笔者就简单和大家提一下,当时其实就有“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的说法。几年前的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大家应该知道,那时候就出水了大量来自蜀王府的宝物,其中就包括蜀王金宝和蜀世子宝。

总之,朱至澍是很富裕的,他虽然没有任何军事能力,但可以有钱出钱。可问题是,他并不愿意出钱。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的军队先攻下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下一步计划就是直奔成都。

此时刘之勃就建议朱至澍募兵镇守,可朱至澍因为之前出任监国的事,仍对刘之勃怀恨在心,因此他的提议自然不可能答应。再说朱至澍早就已经吓坏了,此时此刻只想赶紧逃命。

只不过出逃一事遭到众人反对,虽说朱至澍这个人软弱无能,但他毕竟是蜀地藩王,有他在,大家还不至于彻底绝望,如果连他都跑了,那么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因此就在他准备出逃的时候,被守门的士兵拦住,这才不得不作罢。

朱至澍留下后,众人希望他能够借钱助饷,可朱至澍看到刘之勃就来气,加上众人又阻止他出逃,因此他拒绝出钱,甚至开始哭穷。大家自然不肯相信朱至澍的说辞,后者见状便耍起无赖,说:

“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

承运殿是蜀王府的正殿,如今蜀王却说要变卖,吓得大家都说不出话来,因为一来谁出得起这个钱?二来谁敢买啊?刘之勃看到朱至澍这样无赖,也是气急败坏,直接怒斥道,承运殿没人能买得起,只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敢要!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朱至澍的确是个目光短浅的人,蜀藩都大祸临头了,他还只顾着个人与大家的恩怨。刘之勃的话,其实也是为了骂醒他,意思是他再执迷不悟,迟早李自成和张献忠会攻占蜀地,到时候承运殿自然就是人家的了。可惜结果却是“蜀王终不悟”,朱至澍反而更加恼怒刘之勃,直接拂袖而去。

很快,张献忠带着军队就杀过来了,眼看就要攻进城,直到这时候,朱至澍才知道着急。他立马拿钱出来募兵守城,表示愿意来的一人赏白金五十两。然而都到这时候了,谁还会来,只有一些地痞无赖,这些人拿了钱也跑了。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张献忠带兵攻陷成都,直奔蜀王府,他肯定是不会放过蜀王的。事已至此,不管朱至澍再怎么愚蠢,他也已经料想到自己的结局。于是,在张献忠赶到之前,他领着自己的妃妾,跳进蜀王府后花园的菊井自尽。

之前笔者曾介绍过蜀成王朱让栩所写的《成都十景》,其中就包括蜀王府后花园的菊井。当年朱让栩常常带着一班人在这里摆下美酒,品菊吟诗,没想到如今,这里却成为蜀王的葬身之所,实在令人唏嘘。

朱至澍等人自尽后,张献忠才赶到,他得知蜀王已经自尽,仍不肯放过他,还让人将朱至澍尸体捞起来,然后狠狠刺了几刀,接着丢入江中喂鱼。府中其余活着的人,也都被张献忠抓住杀了。即便这样,张献忠还不满意,最后下令:

“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与朱姓血脉牵连者,尽皆诛杀。”

原本朱至澍守着自己的财富,不愿意拿出来募兵守城,可到了最后,这些财富他一点都没带走,全数归了张献忠。由于此时明朝已经灭亡,所以朱至澍死后也没有谥号,蜀藩就此绝世。

(参考文献《明史》《成都通史》《四川通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1566:御前会议五阁员,历史上只严嵩徐阶在,其他人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此次举行御前会议的日子就是特例,另外嘉靖帝把清流一派的高拱和张居正暂时招进内阁,列席了这次会议,虽然嘉靖什么也没说,但很明显意有所指。明朝的法定节日有三个:正旦节、冬至节、元宵节。明朝规定,正旦节从正月初一开始,文武百官要放假五天;冬至节从冬至那天算起放三天假;而元宵节,从永乐七年开始“赐朝参京

  • 唐朝有个倭国人,他做的木龙会飞,木鸟会鸣叫,木猫会捉老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木龙和木鸡,木龙摆件能撮合缘分吗,唐朝那些猫事儿西域猫国

    唐穆宗时期。韩志和这个人非常善于机关术。他用木头雕刻成“鸾、鹤、鸟、鹊”的形状,内部放置机关,启动机关,木鸟就会腾空而起,飞到“三二百尺”的高空,飞行数百步才停落下来。韩志和雕刻的这些木鸟不仅会飞,还能啄食、鸣叫。他还制做了一只木猫,能够捕捉老鼠。韩志和把这些奇巧的作品献给唐穆宗,皇帝观赏之后,非常

  •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商周时期,簋是盛装食物的。到了宋代,这类器物的功用已经发生改变,成为一种香炉的样式,我们称为“簋式炉”。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簋式炉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簋式小炉鼎:有两个耳和三个足,也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对宋代人来说,是作为香炉供香的。南宋官窑青瓷双耳香鼎,日本静嘉堂藏南宋官窑双耳青瓷香鼎残件,老虎洞窑址

  • 唐朝故事一则:乌将军砍下来的手变成了猪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祖籍魏州贵乡(今属河北邯郸大名县),唐朝著名将领、宰相。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咸享四年(673年),郭元振考中进士,时年仅十八岁,最初任职通泉县(今属四川射洪)县尉。郭元振因为太年轻的缘故,做官不着调,常常违法乱纪,甚至贩卖抢掠人口,铸造私钱。境内百姓深受其害,不

  • 山东人做错了什么?导致朱元璋这么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传说朱元璋最恨山东人,发誓要把山东人杀光。他如此憎恨山东人,理由似乎很充分:元朝末年,遭到残酷压榨和剥削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一支最大的起义军就是白莲教,首领是刘福通和郭子兴。他们以红巾裹首,号称“红巾军”。那时的朱元璋连和尚都当不下去了,就到起义军那里去当兵,后来成为郭子

  • 唐朝小故事13则:各种秀、晒、炫、俗、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素材源自唐柳宗元《龙城录》《龙城录》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中国唐代传奇小说。主要记述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多为荒诞不经的传说。特此精选13则。01夜坐谈鬼而怪至一天晚上无事可干,君诲、韩愈、柳宗元三人,坐在一起谈论鬼神。时值严冬,外面又是寒风又是大雪,窗外点点微明若流萤。

  • 神秘的西夏,是个怎样的存在?为何消失得干干净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01在宁夏首府银川市的西郊,贺兰山下有一片规模宏大的陵园。在这个面积近6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9座帝王陵墓,以及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这些陵墓的地面建筑早已损毁殆尽,成为废墟。高大的陵台失去了外层的砖木建筑,露出塔形的夯土台。这里就是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西夏王陵。如今的三号陵园,

  • 唐朝惊悚故事一则:陈凯歌把它拍成了电影,你看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南唐史学家尉迟偓[wò]在《中朝故事》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惊悚的段子——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的某一天,长安城教坊附近来了一对不知姓名的父子,在闹市中表演幻术。男子“挈一小儿年十岁已来,有刀截下头,卧于地上,以头安置之,遂乞钱。”这位父亲用手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当众用刀割下小男孩的脑

  • 睡在一张床上的北宋皇帝和辽国皇帝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经历似乎“证明”了这点。小时候他差点被奸臣耶律乙辛暗杀,若不是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提醒辽道宗外出游猎时把这个孙子带上,小小年纪的耶律延禧就成了刀下鬼了。但上天保得了他一时,保不了他一世,后来他当了亡国奴。和宋徽宗一样,这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人心涣散、内外矛盾激化。面对危机,他不但

  • 唐朝版《寻秦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沈亚之,字下贤,唐朝著名文学家,曾为大文豪韩愈门下弟子,和李贺、杜牧、张祜等著名诗人是常来常往的好友,李贺赞誉他为“吴兴才人”。元和十年(815年),沈亚之考取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栎阳县令、福建团练副使、殿中丞御史、郢州掾等官职。太和元年(公元827年)春天,沈亚之要去邠[bīn]州(今属陕西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