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屈原写的《招魂》篇章,《招魂》里面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描写美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再加上琼浆玉液,让人看完是口水直流。不过,这些食物却都是给伤人吃的,是因为楚王伤在了秦国,屈原打算将楚王的魂魄召回楚国,于是便著称《招魂》吟唱,用美食来勾引楚王的亡魂。
这种以“美食”来献祭亡魂、吸引亡魂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也是我们地方比较特殊的冥文化之一:活人要吃好喝好,伤人也要吃好喝好。
这种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当时的人们就会以猪肉进行陪葬,例如:猪头、猪蹄、猪大肠等等。而那些富裕的人,则会用一整头猪来进行陪葬,旁边还摆满了一系列的厨房餐具,就等大快朵颐。
[var1]
春秋战国时期,陪葬时就多了一些其它是食物,例如陕西曾出土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里面就发现了一些墓主人“吃剩下”的牛腱,就可以古代对于伤者“吃饭”的讲究。
在汉朝的时候,这种习俗逐渐变得完善,汉朝的下葬仪式极其奢侈、厚葬成风,给伤者所陪葬的食物更是精挑细选,做出来的菜品也是眼花缭乱。
当然,也正是如此奢侈的陪葬风格,才让自己的坟墓被人掏的一干二净。而始作俑者,正是曹操。读过《三国》的人应该都了解,曹操乃是盗墓贼的祖宗,而且只挖汉朝的墓,不挖春秋战国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曹操要的不是钱,是粮食,而汉朝的墓葬里却有着大量的粮食!在考古的记载当中发现,汉朝的陪葬墓穴中,有无数个装满粮食的容器,包括罐子、陶缸、陶翁等等,最多的墓葬则有“万石”粮食,堪称“阴间粮仓”!
另外,墓葬里面不光有吃的“饭”,还有喝的“酒”,更有一桌子丝毫无动的饭菜、酒水等着盗墓的人前去“品尝”。
[var1]
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在“宋辽”的墓葬当中,墓主人担心被的墓被盗墓贼破新,身体遭到拆解等等,特意令人在自己的墓葬里摆上一桌子好酒好菜,墓墙壁上刻画出笑脸相迎的壁纸,来表示自己的欢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感化盗墓贼,不要破新自己的尸骨等等。
在唐朝,墓葬当中首先引入西方甜点:点心,历史记载,唐朝是甜品最多的一个朝代,而且唐朝的墓葬里充满了小瓶小罐,里面都是一些甜点,或许这也是唐朝女生都比较胖的原因吧。
[var1]
到了明朝,伤人吃饭这件事就变成了“吃到伤”。一些人快咽气的时候,家里的人都会往其嘴里赛许多吃的,哪怕塞不下也不会停,一直到此人离去才肯罢休。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另一个世界挨饿,多给你点吃的带着过去。
而且,这人下葬之前,也要每天一日三餐的伺候着,好酒好菜更是数不胜数,在下葬的路上,还要洒上饭汤,来贿赂其它的魂魄不要欺负刚刚下葬之人。
[var1]
另外,不光伤人吃,活人也要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伤者家属宴请客人的说法,一连吃上好几天,吃的也都是大鱼大肉。这些事发也足以看出我国对“黄泉美食”的看重,这背后其实就是对伤人的挂念和不舍,毕竟伤者为大。
作为吃货大国,其实我们吃的粽子、青团等等,都是给伤人祭祀的食物,如今却变成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