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知我监利】史志篇之屈原离湖著名篇

【知我监利】史志篇之屈原离湖著名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47 更新时间:2024/2/15 21:01:40

知之深,方能爱之切!

监利发布新设专栏 《知我监利》

让您知监利,更爱监利!

两千多年前,楚容城之地有很多湖泊。在容城国都城之西不远处,有一片很大的湖泽。相传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曾在湖边小墩毫口小住,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诗篇《离骚》。

[var1]

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字灵均,故里在今湖北秭归县香溪镇。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与楚王是本家。他在楚怀王时,做过“左徒”(相当于副宰相)。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内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反对违法乱纪,结党营私;对外则力主东联齐、魏、赵,西抗强秦。他振兴楚国、合纵抑秦的主张曾得到楚怀王的重视和支持。但当时屈原在朝中受到郑袖靳尚、子兰等人的排挤和谗害,不仅政治主张和外交思想得不到实现,反而被降为三闾大夫,逐出郢都,流放到楚国的南疆。

[var1]

相传屈原遭流放被迫离开郢都后,沿着夏水南行,来到一个大湖之滨。只见湖畔芳草菲菲,湖内菱荷盛开。抬头望远,水天一色,碧波万顷。而眼前美丽的景色,却难解屈原心中的愁闷。他想到自己的宏伟抱负不能施展,反遭小人的谗言而被放逐,不觉满腔悲愤,思绪像湖水一样起伏难平。

屈原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不觉天色已晚。等他走到湖边小墩毫口时,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瘫软在一家渔民的门前。户主老大娘听到响声,出来一看,发现是一昏迷的过路人。忙将这人扶进草堂,喊家人倒来茶水。饮过茶水后,屈原方才苏醒过来。经过询问,老大娘方知这位昏迷的过路人,竟是久为楚国人深深敬仰的屈原大夫。她忙劈柴生火,用糖料、面粉、干桃仁等蒸制了几个香喷喷、甜滋滋的饼子,请屈原用膳。屈原吃了几口,顿觉神清目爽,连声叫好,称在朝中也未曾尝过这种佳品。

屈原就是住在这位渔民家中,挥笔写下了传颂千古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听说屈原住在湖中小墩,当时不少文人墨客慕名来访,屈原总是请老大娘做这种饼子招待客人。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屈原喜欢吃的饼子叫“屈原饼”,把屈原住过的毫口边的大湖称为“离湖”。

屈原在离湖所著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长达370多行,共计2490个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在《离骚》中,屈原以饱含血泪的文字描写了自己一生的崇高理想、政治斗争和楚国从衰落到快要灭亡的史实,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相传屈原被放逐后,还曾流浪到今黄歇口镇古井村后的河边。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河边一边洗帽带,一边与渔父问答,在这里创作了他的名篇《渔父》。后来,人们将他洗帽的地方叫“濯缨台”。历代《监利县志》都将其作为荆楚名胜载入史册,不少文人墨客慕名到此赋诗怀古。

相传屈原在流放楚国的南疆期间,曾在洞庭湖一带的长江南北长期漂泊,居无定所。其间多次滞留县境,并在狮子山创作了名篇《哀郢》。在《哀郢》诗中,他提到的“夏首”、“夏浦”均指夏水上游的中夏口,即今容城镇的庞公渡。“大坟”即水中高地,指县境内长江边的狮子山。“州土”即指监利一带的楚国地域。我们从诗中的江与夏浦、夏首、大坟、州土等地名可以推断,《哀郢》应是写于监利南部长江之滨的狮子山。

《涉江》诗的创作也与县境地域有关。诗中说“旦余济乎江湘”。“江湘”就是长江和湘水汇合之处 “三江口”,也即洞庭湖口。这告诉我们,屈原是从白螺三江口渡江去湖南的。屈原在《涉江》中回顾了自己在大江南北的流浪生活,表达了不怕流放,爱国、忧民的思想情怀。他还想到监利名人伍子胥与自己有同样的遭遇,并从伍子胥的事迹中受到迪和激励,更加坚定了爱国忧民的信念。

你的家乡有故事吗?

评论区聊一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孟子论廉 |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邹鲁清风)来源:清廉济宁

  • 战国七雄中,有哪些谥号为“文”的君主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雄的七个君主,战国时七雄名将排名,战国七雄皇帝都姓什么

    [var1]一、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嬴驷十九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秦惠文王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

  •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必定先杀这两人,诸葛亮早就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飞死后诸葛亮才真正看清刘备,刘备三请诸葛亮完整版,诸葛亮发现刘备假仁假义

    导语:历史上有很多兔死狗烹的例子,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他原本战败在吴王夫差手上,幸好有谋臣范蠡、文种营救他回来。后来范蠡和文种又帮他出谋划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而此时的勾践居然赐死文种,而范蠡早就料到勾践会有这种做法,他早已经提前跑路,但一辈子都被勾践派遣刺客追杀。三国时期同样是一个乱世,其

  • 韩总统忘记“国耻”,声称日本是合作伙伴,网友:强行篡改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再加上双方在多个岛屿上存在归属权分歧,此举也让韩国人每当提到日本人,估计会痛恨到“牙痒痒”。让韩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总统公然给当初的“侵略者洗地”。根据媒体此前报道的消息,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首尔“三一独立运动104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直接声称日本已经从此前的“侵略者”变

  • 历史的囚徒:“嘴强王者”荀子——怼天怼地怼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著书立说的时候,他勇敢地对传统儒学进行革新;生活中,他也变成了一个颇具质疑精神的人,总用最精练、最有攻击性的语言驳倒对方,所以,后世尊称其为“怼神”。[var1]荀子是赵国人,但赵国对荀子而言,却是一片伤心地。他一身才学,在赵国奋斗了大半辈子,却始终不为所用。直到50岁,他才忍痛离开赵国

  •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起义后为什么成了军事将才?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就是如果大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什么本事,或者本性十分不好,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疏远这样的人,能与他玩到一起的人多半也都是相同本性之人。而反之,若是一个人的本性十分好,那么自然也会影响身边之人一心向善,所以我

  • 历史的余霭:六国贵族的阻挠才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刚刚夺得皇位的那一年(至于我为什么用“夺”这个字呢?大家自己想吧),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然而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农民起义虽然规模也很大,但是时间很短。仅仅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失败了。[var1]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农民阶级

  • 常明:关于曹操同志的评价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的评价简短,曹操临终评价曹昂,一句话说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毛宗岗批点本《三国演义》 相对于嘉靖壬午本,毛宗岗父子删除较为明显的部分共有四处:一、荀彧写给曹操告知袁绍袭取许昌的来信,二、荀彧对曹操和袁绍优弱的分析,三、吕布与刘备在小沛城前的对谈及吕布与袁术的勾连,四、对夏侯惇颂赞的诗句。 其中删去往来信件是毛氏父子的一贯作风,目的在于减免公文式的匠气,使读者

  • 为何为秦始皇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王翦在统一六国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比起销声匿迹,用功成身退来形容他更合适。历史上,秦国功高震主的大臣数不胜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死得都很惨。而王翦父子算是其中少数幸运的几个人。春秋战国时期好像有一个魔咒,在前代君主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在下一位君主时期通常不会有什么好结果。[var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凭借孝公对其

  • 为什么董卓无法在号称“三国第一堡垒”的鹛坞养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公元190年,出于对董卓独霸超纲的不满,关东诸侯兴兵讨董。面对来势汹汹的关东军,董卓心生畏惧,迫于关东诸侯的压力,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盛气凌人的董卓相信了“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的童谣,把汉献帝、公卿百官还有洛阳百姓迁到了长安,自己率军留守洛阳对付关东诸侯。董卓对付关东诸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