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想请他为其治病,结果却因为这个行为,病没治好儿子也死了

曹操想请他为其治病,结果却因为这个行为,病没治好儿子也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4/1/23 3:26:57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着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华佗去了,一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一诊断,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头风病。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给一个人管药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让华佗走了。

华佗回到家里,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不了许都。曹操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子。

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告诉使者,如果调查下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谋士荀彧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一死,牵涉到许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自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有点骄傲起来;再说,他正在气头上,哪肯听荀彧的劝阻,气呼呼地说:“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说完,就派人把华佗杀了。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他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他觉得自己遭到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临刑前一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操它救病人。”那狱吏胆小,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书一把火烧毁了。

打从华佗死后,曹操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

华佗死后,他的几个学生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可惜记下华佗的经验的那部医书竟失传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不韦七天七夜都没有出门,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可是个生意人,为了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不韦传奇七天七夜没出屋,吕不韦到底埋在哪,吕不韦到底是怎样的

    原来他得了一个宝贝,他从一个老鸨那里强行买来的一个妓女,名字叫夏莲。吕不韦把夏莲带在身边,亲切的问道,“你父母给你起的名字,你还记得吗”,夏莲从小被老鸨收养,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什么。见状,吕不韦握着夏莲的手,思索片刻,说,“既然你已经是我的人了,那就再不能叫那低俗之名了”,当即,吕不韦就给她改

  • 曹操为她屠城,曹丕娶她为妻,曹植因她作赋,三国第一美女甄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四大美女”,她们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貌。作为“闭月”美女,貂蝉在人们的心中自然是女神般的存在。然而貂蝉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她不过是罗贯中在创造小说时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历史上三国时期“第一美女”,既不是美的不可方物的大小乔姐妹花,也不是有着闭月

  • 曹操帐下那么多实力战将,为什么还总羡慕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各个年龄看曹操和刘备,刘备老婆被曹操抓走,刘备离开曹操说的话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后在赤壁大战中战败,从此三国鼎立。曹操帐下汇集了海内外的文臣武将,诸葛亮曾经评价过:曹操帐下上将千员乃为假,而上将应有三百员。其中当世一流的统兵上将有三十余名,在这三十余名上将中,八虎骑、五子良将是最为出名的。可即便如此,曹操总是特别羡慕刘备,

  • 在之后的春秋战国,乃至王朝时期,秦王室一直自称赵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氏简历,战国赵为王,暨阳南门赵氏

    [var1]姓赵氏“,不是什么自己本来也是赵氏,等于是以和造父祖先的亲戚关系而得以“荣登赵氏”,并非赵氏始祖造父真正的后裔,所以对秦人来说,自己的赵氏肯定不如赵国来得正宗,因此不强调赵氏,而以嬴姓甚至秦氏来自我区分就不难理解了。你这就是对上古史和先秦时代人心态不了解,用现代人的想法臆测古人。[var

  • 曹操做梦都想得到的东吴战神死前一句话千古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01东汉末年,青州府和下属的东莱郡对一桩案子发生分歧,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是非曲直无法判定,于是争相上报案件情况请求中央政府的裁决。当然先上报的奏章就会占据优势。当时青州府的奏章已经寄出,东莱郡守怕自己落后,于是赶紧选拔使者前往洛阳。奏曹史太史慈年仅二十一岁,身高七尺,眉清目秀,擅长弹射,是个远

  • 小伍叔讲春秋战国之秦国(2)五张羊皮换来秦国的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七讲秦国,春秋战国百家讲坛之五,春秋战国之秦国系列第十三集

    [var1]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晋献公也很高兴,把自己最疼爱的大公主伯姬许配给秦穆公,后世也被称为穆姬的,这个伯姬是非常贤惠的。还有种说法就是写百里奚就是伯姬专门向晋献公要的陪嫁。长公主出嫁,晋献公很重视,陪嫁了很多金银财宝,还有许多仆人,包括这些马夫啊,厨师啊、丫鬟啊等等,其中就有这个

  •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的枭雄的地位,赤血枭雄曹操头像,枭雄曹操霸气视频

    话说,当董卓在东汉末年被十八路诸侯打败以后,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也被董卓掠到了长安地区,北方地区被十八路诸侯瓜分殆尽。自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再也不是什么大一统的国家了。不过,没过多久,这十八路诸侯先后被乱世枭雄袁绍和曹操灭了。而曹操又灭了实力强大的袁绍,最终成了北方地区的霸主。在谋士荀彧的建议

  • 真有先见之明!司马迁曾经提到1个预言,秦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即便司马迁的记述中,存在些许不合理的地方,但总体可信度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司马迁的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预言,并不是他胡编乱造,而是老君到访秦国时,和秦献公的对话。[var1]按照老君的说法,秦国看起来很弱小,但终结周朝的必定是秦,最终还能统一天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老君说得完全正确,司马迁对

  • 曹操有多诡计多端?少时的他就已初见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曹操小时候就很机灵,诡计多端,整天“好飞鹰走狗”,四处游荡,不干正经的营生。曹操的叔父眼见侄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很担忧他会成为街头小混混,于是就多次向哥哥,也就是曹操的老爹曹嵩告状。曹操的叔父把大侄子的种种顽劣行为

  • 春秋后期,异族陈氏取代齐国政权,当中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采邑发展以及卿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直接影响了诸侯国政治道路的发展。齐国作为周王首封国之一,其政治特征是公族之卿和异姓之卿联合执政,随着卿族势力的发展,卿族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齐国自立国以来,奉行“尊贤尚功”的方针政策,在执政方面开启公族之卿和异姓之卿联合执政的局面。[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