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到底是什么书值得让人反复读?

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到底是什么书值得让人反复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28 更新时间:2024/2/8 21:48:30

学历史从哪本书开始比较好?历史书有很多:《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等,数不胜数。但是最适合我们的到底是哪一本?如果有人问我学历史要看那些书?我一定会告诉他学历史必看的一本书-《资治通鉴》。要知道前段时间人民网、光明网大力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是公认的帝王之书,更是伟人最喜欢的一本书。历史上的人物对这本书评价十分高,更是有人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并且每读一遍就会在书上做好批注。

开个小玩笑,如果你读《史记》和《战国策》,那么人就会变得血气方刚,就想着去当个刺客或者策士,梦想着向荆轲或者苏秦那样纵横四方。但是如果你读《资治通鉴》读多了,那你就会变得成熟稳重,说话三缄其口,做事三思而后行。为什么?因为史记和战国策记载了太多热血故事,把策士和刺客抬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让人非常崇拜。但是资治通鉴不一样,资治通鉴惜字如金,里面记载的事情也都是国家治乱,君臣争斗之事。当你看到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两张纸的时候,你就会感叹数风流人物,俱往矣。

同样是记载孙膑击败庞涓,《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手法就有一些不同。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吴起孙子列传》

这是《史记》的记载,意思就是齐国击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孙膑因此名扬天下,世代传承兵法。是不是感觉热气沸腾的?是不是想自己如果身处于乱世,自己凭借一番努力也能名扬于世?是不是想着双击,666?

齊因乘勝大破魏師,虜太子申。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聲威天下〕。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资治通鉴》

这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意思就是齐国击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太子。但是邹忌陷害田忌,花了十金找一个算命先生。然后说我是田忌的人,田忌三战三胜天下盛名,要是想造反,能有多大可能?算命先生告诉齐王,田忌知道之后就攻打国都,想要杀邹忌,但是打不过,所以跑到楚国了。一个为国立功的将军,就这被人陷害,是不是觉得太可悲了?这里面也有很多小细节,稍微一想那你就更加感觉水深了。

邹忌为什么陷害田忌?很简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只有一个,武将要是当了就没文官的机会,文官要当了就没武将的机会,文官和武将的争斗是必然的,这本身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燕双鹰敢赌别人的枪里没有子弹,但是邹忌不敢赌田忌争不争。文官不知道武将会不会害他,所以会先下手为强;武将也不知道文官要不要害他,所以也想着先下手为强,古代君臣和文物之间的矛盾不都是因此吗?

齐王为什么要杀田忌?只是因为算命先生这样说吗?不是,因为这种流言太多了。有人说田忌要造反,有人说邹忌要造反,到底听谁的?很简单,看谁有实力就解决谁。田忌出身于田氏,而且是将军手握兵权,他造反的成功率肯定比邹忌造反的成功率高,所以解决田忌肯定比解决邹忌重要。所以算命先生说的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齐王有了借口动手。

田忌为什么不辩解而是直接攻打齐国?辩解有用吗?齐王铁定心要解决他,他跳进黄河洗不清。但是为什么攻打齐国?很简单,这是个楚国的投名状。他打不过齐国,怎么办?等死吗?不可能,他要逃跑。他往哪里跑?三晋一家,他跑到三晋就是找死。燕国弱小,齐国让燕国交人燕国不可能不交。那他只能跑到楚国,但是楚国不信他,反而认为他是汉奸。那怎么办?彻底和齐国决裂。能不能打得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楚国相信他。

齐国为什么不刺杀田忌?田忌掌握齐国大量机密,而且身处敌国,万一泄密怎么办?刺杀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齐国没有刺杀。为什么?因为齐国还想着让田忌回来,但是不想他那么早回来。田忌出逃之后,解决掉田忌的残余势力,然后齐王去世换新齐王继位。新齐王把田忌召回来,然后加以用之。原本的丧家之犬又重新得势,那么就会对齐王更加忠心,这一招其实李世民也用过,所以不足为奇。

只是一个小片段,史记和资治通鉴得到的信息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史记往往会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资治通鉴往往通过前因后果告诉我们一个小智慧。类似这样的事情资治通鉴里还有很多,资治通鉴和史记最大的区别就是资治通鉴是讲解权谋的一本书。里面有大量害人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让我们参考看看如何防小人。对于血气方刚年轻人来说,《资治通鉴》是一本很有必要去读的书,更何况还有人读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酒文化,唐朝官儿越大给的酒越多?明朝有限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代的我们,今天的蒸馏酒(白酒)尚未出现。早时候的酿酒工艺尚不时尚,酿造时间短,酒化程度低,酒的质量也很低,酿好之后,往往是汁滓(酒糟)混合在一起,饮时先须过滤。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一诗里所说的“绿蚁新醅酒”,即指未滤去糟的酒。宋代《广韵》对于“醅”字的解释,干脆就是“酒未漉也”。酒滤过之后就变清

  • 元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对外战争有多强,内部就有多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强盛的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一个帝国衰亡的原因,其实在建国初期就已注定。正如大汉王朝“国皆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军事强盛导致地方割据、分崩离析。又如弱宋重文轻武,以至于文风鼎盛、经济繁荣,但举国无可战之兵,元朝亦是如此,经过几代人的征伐,元朝终于在忽必烈手中达到顶峰,遥望四野,再难找到匹

  • 武则天陵墓至今一千多年,为何无人敢挖,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墓在今天陕西省西安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被称为乾陵,是和唐高宗李治一起合葬的墓,除了主墓乾陵,周边还有17个小型陪葬墓,在中国古代历朝皇帝的墓中,这个墓的规模算是很大的,而且在唐十八陵中,乾陵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个,也是唯一没有遭到盗墓的一个。民国时的军阀孙仲连曾派遣一个机械师去开挖武后墓

  • 王阳明:人到中年,守好5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金田路主力 史 上那点事儿 王阳明: 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军事家、教育家人到中年阅尽千帆,最难得的是心境。 守好五个字,修好一片心。 余生,愿你活出更好的自己。 1、容人生下半场,应当修炼出更加开阔的胸襟。王阳明虽然没有做过宰相,却比一般宰相更加大肚能容。 他说:“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

  • 王维为了她放弃驸马之位,久经辗转后,换来的却是她撒手人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维刚开始的人生还是非常顺利的,在白居易还有孟浩然为自己前途担忧的时候,王维早早的就状元及第开始做官了,王维被选为状元得意的不仅是他的仕途,就连他的爱情也跟着他的官图一起来了,太平公主想要嫁给他。要知道王维英俊潇洒又才华横溢,现如今又取得状元的称号,做当朝驸马是绰绰有余,可是王维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公主

  • 武则天要杀袁天罡,为了保命袁天罡说了8字预言,却泄露了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 ----《牧童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有多少人机关算尽,却不如有些人什么都不想来的成功。的确,在一堆聪明人里面,有时候算计太多反而会惹人猜忌,倒不如什么都不做,还能保持住本心。就如唐朝时期的袁天罡一般,他机关算尽,到最后却落得个要被武则天

  • 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朱元璋能够成功,洪秀全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两个人起义的时候背景是比较相似的,比如都是异族统治,而且统治者都很腐败,民不聊生等等。但是朱元璋的时代,已经有人率先揭竿而起了,可以说朱元璋在起义之前,已经有很多同仁帮助他消耗了元朝的力量了,而洪秀全是天下独一份,满清的力量还很强大,所以更加困难。第二就是洪秀全利用的是宗教进行起义,而朱元璋尽管

  • 武则天去世前,为何会把江山还给李家?一件事证明她真的很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武氏为并州文水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生于帝都长安,一说生于利州。武氏是武士彟和杨氏的次女,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武氏的本名没有被记载下来,今有人推测为武元华。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

  • 太子朱标落水被侍卫救起,朱元璋看到侍卫衣服后为何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奇葩朝代,明朝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在明朝君王的统治期间,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明朝中期赫赫有名的红丸案,以及明朝后期青年皇帝爱上了人老珠黄,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姐姐,这些故事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我们今天要来具体讨论的事,是

  • 武松为哥报仇,杀嫂前为啥先扯开她衣服?原因是宋朝的这条法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武松井冈山打虎,还就一个情节想必你也是忘不了的就是,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和大嫂潘金莲。那为什么武松杀掉潘金莲的时候要扯开她的衣裳呢?原来故事的情节安排是存在玄机的呀。不少文学爱好者私下猜测,武松心中虽然充满了愤怒,可是还是明白,这个杀人偿命的道理。那这个宋朝规定,女子与外人偷情是要判处死刑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