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们为什么爱唐朝?——张扬、自由的女性群像

我们为什么爱唐朝?——张扬、自由的女性群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4/1/9 8:58:11

武则天杨玉环鱼玄机?还是圆润、大气、开放?

你是否发现,不管你是会想到某个具体的人,还是某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特征,相较于其它朝代的女性而言,我们对唐代女性的认知似乎会多一些,那她们的外貌打扮、婚姻生活究竟是何模样呢?

西安博物院藏 唐女立俑

1、体态

很多人都会说唐代女性以胖为美,只有身形丰满才能称得上是美人,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尽然。

大众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大概是和通过各种方式接收到的信息有关,如“环肥燕瘦”中胖胖的杨贵妃、莫高窟壁画中胖胖的贵妇人、《簪花仕女图》中胖胖的仕女们、博物馆里胖胖的唐彩陶女俑……

但是,以上这些并不是全部啊,如在《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画作中,在“皓齿歌、细腰舞”等诗词中……女子可都是清秀、苗条的形象。

所以,“胖美人”这一时代形象并非是300多年唐朝历史中的统一审美标准,这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唐墓壁画里得到了证明。

从那些纪年明确、年代序列较完整的壁画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代女子从初唐时的轻盈纤瘦,到盛唐时的丰腴肥硕,再到晚唐时又瘦身回到匀称的变化过程。

《步辇图》局部

2、服饰

受当时开放、融合的多民族文化影响,唐代女性的服装在颜色方面多用像大红、翠绿、鹅黄类绚烂多彩的色调,款式方面除了在传统窄袖衫、襦配长裙的基础上,多了如胡服、低领罗纱、改良自男装的紧口裤等选择外,还曾在裁剪版型方面一度大胆到令人咂舌,最典型的就是影视剧中常见的大领口袒领服。

“慢束罗裙半露胸”,如果不是有笔墨石刻为证,我们恐怕不会相信,在封建礼教要求深闺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的社会,女性竟然敢穿着“半露酥胸”的服饰走上街头、站在人前,大大方方地展现自己的美!

当然,和女性的体态变化一样,袒领服也经历了从唐太宗时期的小领口,到武则天时期的大领口,再到玄宗之后缩紧回小领口的变化,这其实也体现了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过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三彩女坐立俑

3、妆容

盛唐女子对化妆这件事的热情,在历史上怕是无人能及。从第一步敷铅粉,到最后一步点绛唇,经过繁复的妆容环节打造出的华丽妆颜,就如那盛世大唐,叫人念念不忘。

唐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

“最爱铅华薄薄妆”,大抵是唐朝女子的化妆技巧太过高超,为遮掩脸上瑕疵而敷的厚厚的白色铅粉(日本艺伎仍在沿用),居然在阅人无数的郑史眼中,只有薄薄的一层;

待肤如凝脂后,第二步便是抹胭脂。“人面桃花相映红”,用胭脂染过后的面颊、脸睑、耳朵,不仅似桃花,还似飞霞,红得妖冶、红得痛快;

接下来是描眉。那时,色如翠玉的绿眉大行其道,可独步一时的杨贵妃不愿与世人同俗,别具匠心的用墨将眉染黑,引发了“六宫争画黑烟眉”的时尚潮流。

至于眉型,我们能在《簪花仕女图》等唐画中看到又短又宽的“蛾眉”、从眉心往上翘的倒“八字眉”,其它的,如却月、垂珠、拂云……这些《十眉图》中的眉型记载早已失传,只能靠后人按图索骥去揣摩了;

《簪花仕女图》局部

再下一步是抹额黄。源自南北朝时对金黄佛像的模仿而诞生的额黄妆(将前额涂黄),在唐代女子手中被抹到了极致,在她们的额头上,没有浓淡之分,没有深浅过渡,额上的每一寸都是最灿烂、最明亮的黄,“满额鹅黄金缕衣”,豪迈、霸气。

脸白、颊红、眉翠、额黄,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妆容已经够艳丽了?不, 这还不够,还得在眉心间贴上喜欢的花钿,在酒窝处扮上朱红的妆靥(Ye,四声),在两鬓间勾出似血的斜红,最后用或红、或乌的口脂点出唐人最爱的樱桃小口,至此,才算完成了一次悦己悦人的妆容。

中晚唐后,国运渐衰,女子脸上的颜色大多亦不再明艳,有的甚至仅用素粉涂白前额、鼻子和下巴,一个时代也就此在女子的面庞上凋落。

唐代女性的婚姻,既延续了封建男权社会的传统,又多了些许的自由和温情。

1、门第

唐人的婚姻观,一方面看重门当户对,尤其是那些自魏晋传承下来的旧士族,如太原王氏、范阳卢氏等,他们自视清高,仗着家族积累下的百年名望,看不上当朝新贵,在婚姻领域更是明显,他们只愿互相通婚,哪怕对方是公主、宰相,照样拒你于门外,像魏徴、唐文宗,都有过向旧士族求嫁娶失败的经历;

另一方面,“攀高枝”的思想非常普遍。上有王公权贵想攀附旧士族以抬升威望,下有民间百姓想“娶妇要娶大家女”以改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在唐朝的婚姻关系中,旧士族家的女儿地位最高,大户人家的女儿最受欢迎。

2、嫁妆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这一点在唐朝十分适用。

在唐代,律法明确规定了女性的嫁妆是她们的私人财产,归夫妻共享,不属于夫家财产,且女性离婚或再嫁时可以带出。因为古代女子很少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嫁妆不仅是娘家实力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她们婚后压箱底的生活保障。

由于有了律令的支持,有了对经济的支配权,于是那些带着丰厚嫁妆出嫁的女子在夫家便有了说话做事的底气,但这也导致了有些富家女仗着钱财在夫家颐指气使、娇纵蛮横和“寒女不得嫁”、女性晚婚等社会问题。

3、和离

离婚,这个冰冷的字眼,这件更容易让女性受到伤害的事,在唐人那似乎平添了几丝对女子的柔情。

1900年,莫高窟出土了多件唐代的《放妻书》,它们相当于今天的离婚协议模板,男女双方只需写上名字即可。做为社会认可的离婚凭证,用的是“放妻”,不是“休妻”、“弃妇”,就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了。

这些放妻书涵盖了多种离婚情况。

如上图这张基于双方感情“今已不和”的文书,男方不仅会祝福女方再嫁时“更选重官双职之夫”、享“琴瑟合韵”,并会一次性付清女方离婚后的“三年衣粮”,最后还说“伏愿娘子千秋万岁”,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离婚也很美好?

又如在因妻子“一言千口”而致夫妻二人“反目生嫌”的文书中(P3730号),男方也并没有将过错全部归于女方,而是说双方都有责任,“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强调了互相看不顺眼、心意不合,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末了也表达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祝愿。

P3730号放妻书

再如有文书特意提到了“忽有不照验约,倚巷曲街,点眼弄眉,思寻旧事,便招解脱之罪。为需后凭,谨立。”什么意思?意思是,如果离婚后在大街上、在曲巷里,继续挤眉弄眼骚扰对方,那便是违背了契约精神,可以上告官府。按照常理,这条更偏向对离婚后女性的人身保护。

更特别的是,在这些以男性为主导的文书中,竟出现了以放妻书为名,实则“遣夫”的“放夫书”,这针对的应是男方入赘女方家的婚姻情况。

总的来说,以上种种让我们知道,在近两千年的绝对男权统治历史中,也曾有那么一些女性有过喘息的机会,能够张扬、自信地活着,把这算做喜欢唐朝的原因之一,也不足为过吧!

更多文章

  •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考古显示:商朝躲的并非洪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都城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所以不会轻易挪动。纵观历史上的那些都城,西安、南京、洛阳等,他们要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于易守难攻之地,要么是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具有经济中心意义的同时,也具有政治中心意义。所以尽管我国历史发展时间久,历经的朝代多,但迁都的事件是少之又少。然而

  • 白居易一生中真的爱过33个女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居易的婚姻简介,白居易的一生轨迹,白居易爱情经历

    白居易的父亲比母亲年轻大很多,老夫少妻再加上聚少离多,因此夫妻感情很一般。白居易的母亲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白居易的身上,希望他出人头地。白居易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年轻气盛的时候认识了同乡的女子湘灵。湘灵长得漂亮,而且又善解人意,和白居易两人可谓是情投意合。白居易一天回家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要求娶湘灵

  • “狐狸精”苏妲己,被后人抹黑3000年!容貌复原,难怪纣王沉迷酒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文人历史。现在我们对于那种破坏别人家庭长相又漂亮的女人,除了称她为“第三者”,还称她为“狐狸精”。“狐狸精”这个词语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相信看过《封神榜》的小伙伴们都应该了解,“狐狸精”指的就是纣王的宠妃苏妲己,世人对苏妲己的印象都是祸国殃民、迷惑君王,那么真正的苏妲己真的是这样吗?

  • 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唐代的外来香料真“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汉实物及画像砖上的博山炉▲唐阎立本《职贡图》表现婆利、罗刹、林邑各国朝贡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就有焚香祭祀的行为,先祖们以燔木升烟仪式告祭天地,可谓是后世祭祀用香的鼻祖。汉武帝通西域,统南越,开海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南部湿热地区及海外香料传入中原。熏香在此时流行开来,沉香、苏

  • 知道杨贵妃备受宠爱却没有被立为皇后的真实原因后,立不立都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贵妃高清视频免费看,杨贵妃tvb,杨贵妃为啥不当皇后

    但是为什么她有如此多的宠爱,却只能封为贵妃,而不封为皇后呢?而且杨贵妃为什么又不向唐玄宗提出立皇后的要求呢?而且皇后的位置已经空了很久了,其实有很多种说法,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分析:有的学者认为,唐玄宗看中的是自己的儿子寿王瑁的妃子,也就是说公公娶儿媳。唐玄宗为了得到他,先让他做了一段时间的道士,但毕

  • 人祭!人殉!占卜!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解读(人文历史科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殷商玉人,殷人的十大预言,为啥商朝人要占卜

    提起商朝,我们难免要联想到残酷的殉葬制度,记录占卜的甲骨文以及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而这些,都和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密切相关。《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以鬼神为中心,以“天命观”决定一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商的祖先契,是母

  • 古代并无“火折子”,南北朝时期我国曾发明类似火柴之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827年火柴发明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地方的人有任何的可以“自行引燃”的点火工具——都要有两种东西皆俱——加温到可引起燃烧的物什和易燃物,才可以产生火。或曰,“火折子”不过是保存的火种揣在怀里、藏在袖中。然而,第一,“火种”也需要氧气,藏匿在这些地方,时间稍长不会熄灭么?第二,即便“火种”,也有温度

  • 妲己真实身份曝光,全天下的男人都欠她一个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妲己在后人眼中是怎样的形象呢?是狐狸精,是祸害,是千古罪人。他锻造大炮,弑臣迷惑君王,造成民乱,君臣分离,各地征伐不断,毁掉了坚不可摧的商王朝百年基业。妲己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很多,大多妩媚多愁善感冷酷无情。为了一时的快感,他们忽略了别人的痛苦。只有港台版的温碧霞的妲己《封神演义》略有不同。她天生善良美

  • 武则天:从小小才人爬到皇后,最后成为一代帝王的血泪奋斗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初入深宫,圣宠难寻。武则天最初入宫的时候年仅14岁,相比于宫中的那些莺莺燕燕,年轻的武则天脸上的青涩稚嫩还未褪去,所以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幸。武则天是唐朝一位国公的女儿,母亲杨氏是前朝的皇亲贵胄,武则天自小便才气过人,而唐太宗之所以会收武则天入宫也是因为看中了她的才华。武则天在皇宫中平安度过了几年,

  • 唐朝有那么多诗人,为何只有李白整日游山玩水,不用为生活奔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和唐朝诗人的关系,李白为啥有钱游山玩水,唐朝诗人李白静夜思的原文及赏析

    在唐代的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不但能够从官府获得收入,而且还能从诸侯爵位中获得财务支持,也能获得封号来获得经济收入。而只有最功过效率诗人才能获得这些礼遇,李白便是其中一个。由于当时朝廷深爱诗文,以至于朝廷重用他,以表彰他的诗歌天资,当之无愧。因此,他凭借自身绝世的天赋,得到皇室的赏识和支持,做到了不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