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相李斯,为何终落得被腰斩的下场,文武百官没一人求情?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终落得被腰斩的下场,文武百官没一人求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79 更新时间:2024/1/21 11:28:25

没有李斯秦始皇统一六国也许也没如此的顺利,同样若是没有李斯,赵高一人也许还不能祸害秦朝,并使其走下坡路直至被替代。一代名相李斯,风光了一身,在官场驰骋多年却落得个被腰斩的下场,而文武百官没有一人为他求情,这又是为何?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代名相李斯】

如果说陈胜起义的契机是流放途中的感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重八想要推翻元朝的原因是为了生存,那么李斯从一个平平无奇负责整理文书的小官,到一代名相的原因就是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当李斯见到一只活在厕所,畏畏缩缩,担惊受怕,一只生活在米堆中优哉游哉,毫不畏惧的两只小鼠,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所造就的个性,获得的东西,意识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即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他所遇见的环境有关。

意识到这一点的李斯,辞去原本的职位,远赴齐国拜荀子为师,这便是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荀子的教导之下,李斯学有所成。

若是没有机遇,那便自己创造机遇,李斯学成之后,拜别自己的老师荀子,去往他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斟酌之后想要去往的国家——秦国。

在秦国,李斯得到吕不韦的赏识,又通过吕不韦遇见了秦始皇嬴政。他就此一步步地走向那一人下,万人之上的位子。

在秦始皇尚未统一六国的时候,他根据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与局势的变化,向秦始皇提出实现大一统的战略目标,并且说明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均占的大好时机,此外还制定了“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从最弱的韩国入手的战略方针。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出谋划策,深受嬴政的重视,他也从一个无名小卒,提拔到长史,又从长史被提拔到客卿之位,做到了李斯所想的平步青云。

紧接着深受嬴政重用的李斯,迎来了人生之中的第二个抉择,那便是郑国渠。郑国渠,是韩国用于拖延时间,消耗秦国人力物力的一个措施,可是这个计划并没有被实施,郑国“间谍”的身份还暴露了。

郑国身份暴露之后,其他国家发现“间谍”的妙用,于是都派人前往秦国“身在曹营心在汉”,意在牵制秦国。因此,作为其他国家来自秦国谋生存的客卿,成了重点清查对象,甚至下达了逐客令,而李斯正在被驱逐的客卿之中。

为了避免现有得到的一切,李斯写下了广为流传的《谏逐客书》。这一份《谏逐客书》将李斯留在了秦国,还获得了廷尉之职。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李斯也没有闲着,他不断地进言,劝嬴政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形成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始皇也这么做了。甚至“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举措都有他的影子,都与他的建议相关。

秦朝的建立与李斯的建议息息相关,而他的政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晚年的李斯,因为做错了一个抉择,“一步错,步步错”到最后无可挽回。

【一步错,步步错】

秦始皇在南巡的路上突然逝世,并留有遗诏暗示由扶苏继位。基于扶苏远在蒙恬的军队之中,李斯怕皇子知晓之后,产生变故,选择秘不发丧,而这一举措也给管理遗诏的赵高可乘之机。他胁迫、诱惑李斯与其一起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正因为这一个抉择,使得李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做错了选择。可能连李斯都没有想到,自己所做的这一个选择间接地导致了秦二世而亡的命运。

胡亥,并不是做皇帝的合适人选,他会做的无疑是延续秦始皇的暴政,严刑峻法,再加上有着不良心思的赵高在一旁,原本伟大的大秦帝国就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李斯与一些官员一起上书劝说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却使得自己丢了性命,将与其一起上书的官员一同关进监狱。而赵高更是落井下石,不仅截胡了李斯写给胡亥的建议,还利用严刑逼供,让李斯被迫承认自己与儿子想要骑兵谋反。

一步错,步步错,一代名相李斯就此不敌赵高,败下阵来。也许听信赵高之言的李斯并不会想到自己走到最后,竟然会落得腰斩的下场。

而百官没有人为之求情,并不是李斯是真的十恶不赦,而是众臣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因为没有李斯牵制的赵高,更是权利滔天,群臣忙着应付赵高,本就自顾不暇,更不用说为被赵高陷害的李斯求情。

【结语】

是非功过,功败垂成往往只是在一念之间,李斯忙碌了大半辈子,最后却毁在了自己的手里,若是他即使收手,便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若是他及时发现赵高的阴谋,他也不会如此。可惜没有如果,这一场博弈之中,李斯终究是落败了。

参考资料:《谏逐客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苏史

更多文章

  • 故事:秦桧临终前请高人作法买通阴差,被阎王识破罚入十八层地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深秋的某个夜晚。临安府秦桧官邸,刚刚看了一场歌舞的秦会之,伸着懒腰对正在撤去果盘点心的一群下人道:“老爷我有点累了,叫人去卧房把被窝给我暖了。”大管家秦达慌忙上前一边应着一边吩咐了两个丫鬟赶去秦桧的卧房。秦桧近几年来,官场算是让他混明白了。可以说是权倾朝野,高宗赵构被他哄得服服贴贴的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嫔妃被逼衣不裹体,皇后无奈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文人历史。学过历史的都应该知道,在我们古代有一个非常耻辱的黑历史,它叫做“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我们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浩劫,给上百年来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事件让后人颇受多少惊吓,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讨论一番“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这个事件发生在北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为何康熙也获得这个称号?网友:专家在拍马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和康熙的关系,千古一帝秦始皇背景音乐,百家讲坛秦始皇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这个名词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两千多年来已经被世人所公认。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外,还有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等。 这些帝王,往往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出色的建树。然而,笔者发现近些年来,有人给

  • 为什么《满江红》里的秦桧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只说这部电影里面的秦桧吧。首先,替身将一个完整的形象分解成不同的镜像。我觉得他的替身梗非常巧妙,因为有很多事情不是他自己去完成的,而是他的替身去完成的;他的替身呢,又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所以这两相交错起来,一个完整的秦桧没有获得对于整个事件完整的真相,那么于是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平庸之恶,导致

  • 秦始皇去世了2000多年,为何大家越来越喜欢他了?和欧盟教训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真的存活至今吗,秦始皇能活三年吗,秦始皇死多久了

    继位 秦庄襄王去世后,嬴政才十几岁,虽然继承了王位,但是十几岁黄口小儿怎么去和朝堂上那些老谋深算的大臣斗智斗勇,于是吕不韦表面上辅助新帝处理政务,实际上却企图一人把持朝政。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嬴政对于朝廷事务越发熟悉,慢慢脱离了吕不韦的掌控,逐渐将身边的心腹换成自己的势力,慢慢的嬴政已经不再是那个

  • 秦始皇到底长啥样?专家用最新的AI技术复原,揭开数千年谜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关于秦始皇的故事,很多人说到他与吕不韦到底是不是父子?也有人想象少年天子的他是如何一步步抛开吕不韦的钳制,成就霸业。也有人会惊叹秦始皇拿到的就是一个悲惨晋江男主剧本,他父亲抛下赵姬和嬴政自个逃命,年幼的嬴政不得不与母亲终日躲藏,直到九岁,吕不韦为了讨好他的父亲,嬴政和赵姬有了回国的机会。而回国后

  • 元朝长期推行的五户丝食邑分封制,主要有哪些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食邑五户,元朝什么制度代替了分封制,元朝食邑万户是什么

    元朝曾长时期施行五户丝食邑分封制,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食邑分封组织内,投下主所享有的财政特权亦有所不同。诸投下主在其五户丝分封食邑内,具有一定的财政特权,然而其所能享有的权力。诸投下主在五户丝食邑分封组织内的财权如诸投下主在草原兀鲁思分封内,具有较为独立的财权,能够自主对其封地内的部民,制定和征收赋税

  • 秦始皇修长城不给工钱?别听信谣言,老百姓抢着去还嫌工程小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原因可能两个,一是朝中大臣的提汉,二是中原地区确实长期被匈奴骚扰。当然说起修长城人们都会觉得是大工程,根据惊人的数据也会让人匪夷所思,以现在货币价衡,当年投入的经费约2900亿元,另外一百多万人的人工费总计大约3800亿,这样一计算秦始皇给工人开的工资一点也不低,多么让人激动的数字

  • 水浒里的吃喝158:宋江不虚伪,他是真纠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看着史进渐行渐远的背影,宋江的内心忽然生出了强烈的不安。回到大帐之中,他辗转多时,最终还是提起笔来,给吴用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军攻打东平不顺,我派史进进城去找他过去的老相识——一个名叫李瑞兰的娼妓,去当细作,待到攻城之日他在城内放火,我们里应外合……咦,吴用没在宋江身边吗?还需要写信告知?我们记得

  • 秦始皇修秦直道,为何2000年来都寸草不生?看地下埋的啥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无论是谁,都不可否定,这个男人在奠定了中国后世的基础,期间秦始皇修筑的两样东西,更是加强了广阔的中原大地和边境的沟通,一个就是为了加快军粮等物质运输,方便秦军南下所开通的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之内。 另外一个就是秦直道了,而这恰好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秦始皇三十五年,嬴政下令从云阳修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