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并非败在垓下,而是阿房宫放的那把火,烧掉了人心

项羽并非败在垓下,而是阿房宫放的那把火,烧掉了人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37 更新时间:2023/12/16 18:44:17

乌江自刎,引来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扼腕叹息。为何总会有人对一个失败的英雄如此的一往情深?这也难怪,就在项羽27岁那年,他基本上成了雄踞天下的盟主了,他可以指着谁谁是什么王那个谁就得俯首听命,天下大势基本成型,这么一个能征善战的一流的军事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但最终被一个无赖彻底地打败,这事搁谁谁也想不通。

未尝败北还是满盘皆输了,项羽是从何时开始向失败的道路上大步快行的?这可能是他一直疏忽的问题,在他的词典里,也许就没有失败这个词儿,要败也是他把别人打败。历史记下了秦都咸阳的那把火,那场烧了三个多月的火,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最终化为灰烬,纵火者是谁?项羽。那把火烧掉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人心。胸怀天下者,就该有接纳天下万物的胸襟,乱世的救世主,更应该有怜惜芸芸众生的情怀,阿房宫的那场火告诉当时的人们,推翻了一个王朝的项羽和所有的乱中取胜的军阀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让我纳闷的是,当时作为谋士的范增看到了那场火后为何还要继续留在项羽的身旁?此时的他还没看出一个刚愎自负者的本来面目吗?

历史学家习惯了将项羽和后来取得了天下的刘邦单个人的能力作比较,比较的结果是项羽是完美的天神,而刘邦不过是天神身边的一坨屎。其实这样的比较只偏重于俩人的前期表现,既不全面,又不能与后来的结果相吻合。可以这么说,结果的对过程的最好的诠释。刘邦本人是不咋地,但他可以用比自己有能力得多的人,他有张良韩信萧何彭越英布,遇事大家一起商量,项羽有谁呢?除掉“年七十,好奇计”的范增,还有谁?单个人再怎么优秀,也有出纰漏的时候,但是项羽太过于自信,自信到只有他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传说有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小人物曾向项羽提出一个建议,说如果要建都城关中是最理想的地方,那儿是一个大盆地,四面全是山,有四个重要的关口,东边是和河南交界的函谷关,南边是靠近湖北的武关,西边是大散关,北边是萧关,四个关口环绕,其它地方都进不来。所以自古以来陕西有一个别名叫“四塞”之地。向他提出这个建议的人的下场如何呢?说出来会惊出你一身冷汗,——烹了。不需要我细说这“烹了”是啥意思吧?

读中学的时候接触到“鸿门宴”,那时真的对西楚霸王怒其不争呀,多好的铲除对手的机会呀,一时妇人之仁,以至于后患无穷,我觉得今天对于“鸿门宴”这一次的运用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是的,最初的动机的确不良,但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本意了,这个词儿确切的含义应该是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如果不会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大事业必将成为大失败。在垓下让项羽输得一塌糊涂的韩信,原本就给他霸王打过工,在给霸王打工的日子里,韩信始终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这个人才很快被刘邦发现了,许以种种优越的条件,韩信能不动心吗?韩信本来是霸王刺向敌人的一把利剑,结果是这把锋利的剑却指向了霸王,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还有江洋大盗出身的彭越,此人虽对政治一窍不通,却同样是战时一把不可多得的兵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而项羽又错过了这么好的一把兵器。

循着项羽的足迹,不难发现,他是在一错再错,步步为自己挖坑,退无可退了,最后只能自己跳下去了,垓下不过是他错误的道路的终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谁说蜀道难于上青天?李白开始怀疑自己……古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蜀道,初离蜀道心将碎全诗,中国古代史上的李白有多潇洒

    北连秦岭、南接云贵东邻大巴山区、西衔青藏高原诗人李白曾感慨蜀道之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假如他穿越到今天的成都会选择乘坐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去拜访名山大川呢?又会如何评价今天的交通发展带来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新气象?历史名人重访成都系列长图- 李白篇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来

  • 项羽死后,刘邦立即重用仇人,杀了恩人,却换来407年太平河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自此,刘邦夺得大秦天下,吞四海,并九州,建立大汉王朝,史称汉高祖!此时的刘邦,可谓是人生得意,意气风发。从当初的区区亭长趁乱而起,趁势起义到如今的剿灭诸侯,独霸天下,刘邦的帝王伟业自然离不开众多能人志士如韩信,萧何等人的帮助,可最重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能与智慧。没有一个成功领导者是愚蠢的草包,刘邦此人

  • 唐朝第一美女杨贵妃到底多美,古容貌复原图曝光,网友:太漂亮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五集纪录片唐朝杨贵妃,历史中真正杨贵妃的容貌,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图片

    杨贵妃的名字叫杨玉环,于719年出身在一个官宦世家,她的曾祖父原本是隋朝的高官,拥有极高的权力,但是后来被李世民所杀。而在唐朝的时候,杨玉环的父亲和叔父也曾在河南担任过官职。但是在她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杨玉环就被寄养了叔父家中。杨玉环原本就容貌出众,再加上家庭条件优越,所以杨玉环从小就能歌善舞,

  • 魏延比姜维强百倍,诸葛亮却选姜维做接班人,姜维死前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维为啥叫板魏延,典藏姜维和普通姜维外观,姜维为什么收不过魏延

    从隆中草庐出山开始,作者罗贯中就将自己的笔墨和爱浓浓地挥洒在诸葛孔明身上,一开场就将先主少有的火烧博望坡的战绩搬到诸葛亮头上,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六出祁山,诸葛亮一直是书里中后期的绝对主角,一直持续到第六次北伐星落五丈原。随着诸葛亮的落幕,一件事情引起了读者们的关注,那就是诸葛亮对自己继承人的选择。魏

  • 唐文宗李昂为何在“甘露之变”后软禁,后宫中只有两位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昂简历,李昂作品在线阅读,唐文宗李昂是南方人吗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

  • 项羽死后,面对他被肢解的尸体,刘邦没有忘记他们曾约为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翻开定格历史的书册,我们看到无数英雄人物,也看到无数拥有过命交情的兄弟,他们的兄弟之情源于战场,止于战场,最后忠于最初的情谊。曾经在战场上赫赫有名的项羽死后,他的尸体被肢解,造成他尸体被肢解的正是曾经的兄弟刘邦,但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并没有忘记他们曾经“约为兄弟”。约为兄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故事

  • 血溅龙椅!大唐皇位争夺战竟然有四次“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方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方是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亲手射杀太子李建成,尉迟恭射杀李元吉。唐高祖李渊无奈,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大唐皇位的第一次更替就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似乎在昭示着后人想要坐上大唐龙椅,必须踏过鲜血才行。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

  • 项羽宁可自刎也不过乌江,并不是因为傻,而是发现江边不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自刎乌江作文素材,项羽自刎乌江感想,项羽自刎乌江完整版视频

    但是我们知道,项羽和刘邦不同,项羽出生于名门,从小就有雄心壮志要成为楚国的霸主,然而刘邦则是一个小混混,但是后来刘邦开始发迹,拥有了几十万兵马,而项羽对中只剩下十几个人跟随他。在乌江之上,虽然项羽还是有机会进入江东,但是项羽为什么没有选择过江,而是在乌江自刎?很多人说项羽是犯傻,但其实项羽并不是犯傻

  • 官场不倒翁,左右逢源官至宰相,死后被李世民唾弃谥号被收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示范古人云:“魏征笑封德义,不负蒋观之。”这首诗中提到的人,就是古代丞相、古代庸臣冯德义。众所周知,唐太宗贞观年间涌现出不少贤臣名将,而生活在隋唐时期的冯德义更是功成名就。朝代君王更替,他始终骄傲自满,世人称他盖世无双。奇才。可他一死,就被唐太宗废了,连生前所赐的财产都收回了,还收回了赐给他的谥号。

  • 霍去病17岁封“票姚校尉”,放现在什么官职?汉武帝偏心得没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的官职有多高,霍去病为什么封侯这么快,霍去病的功绩相当于现在的多大

    这位年仅21岁的少年将军,刚刚率领西汉最为精锐的五万铁骑,横扫了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前部兵锋甚至已经逼近如今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汉书》在记录这场漠北决战时,只用了一句话最为简单的话:“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军凯旋班师后,汉武帝鉴于立了大功的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已“无位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