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17岁封“票姚校尉”,放现在什么官职?汉武帝偏心得没谱

霍去病17岁封“票姚校尉”,放现在什么官职?汉武帝偏心得没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1/5 23:00:34

这位年仅21岁的少年将军,刚刚率领西汉最为精锐的五万铁骑,横扫了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前部兵锋甚至已经逼近如今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汉书》在记录这场漠北决战时,只用了一句话最为简单的话:“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汉军凯旋班师后,汉武帝鉴于立了大功的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已“无位可进,无官可封”,便别出心裁地新设了“大司马”一职,让两人共同担任。此时的霍去病,实际上已经相当于是汉军的总司令,和舅舅卫青并列为军队一把手。

对于横空出世的霍去病来说,他的晋升速度非常之快,甚至他之前的军事履历上只有两个官职:票姚校尉和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是霍去病的最广为人知的职务,也是在西汉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名号,一般为从一品或二品衔。不过在霍去病担任骠骑将军期间,他的俸禄却与大将军等同,且赏赐金印紫绶,位同三公。在霍去病的官职安排上,汉武帝永远在奉行着一个准则,那就是不断地进行高配。

如果说骠骑将军的名号是霍去病巅峰的代名词,那他17岁被汉武帝破格提拔的“票姚校尉”,则是一代传奇开始。而“票姚校尉”这个看似普通的官职,也正是因为霍去病,而在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充满了特殊性。

校尉一职最早设置于战国末期,秦朝时为中级军官,一般掌管百人左右的队伍。到了汉朝,汉武帝则将校尉视为了军队中的核心,使其地位仅次于将军。汉武帝还将长安御林军及守备部队进行划分,设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大校尉进行分管,并由亲信担任。

汉朝的将军有时并未掌兵,而校尉则一定拥有自己统领的军队,这让校尉的实际权力甚至超过了将军。校尉的俸禄为两千石,与汉朝郡守相同,相当于省部级的待遇。而汉朝校尉部署兵力在千人左右,西汉后期的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在战时领兵更达到了数千,放现在属于军队中的旅长、师长一级。

不过霍去病担任的票姚校尉,却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等于与普通的校尉职位。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正式用年仅17岁的霍去病,让他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漠南,并统领“轻勇骑八百。”

“票姚”也作“ 票鷂 ”,意为迅猛,这也非常符合霍去病的作战风格。而霍去病“票姚”的特殊性,在于他手下的是汉军中最精锐的800骑兵。更为重要的是。汉武帝和卫青都给予霍去病最大“军事自主性”,让他可以自由捕捉战机,寻机歼敌,不必受任何军令约束。

这样的待遇,不仅是在校尉中,连那些封了侯的将军们也都是不敢奢求的。用现在的话说,这一时期的霍去病就相当于汉朝唯一一支特种作战旅的旅长,且脱离于常规部队编制之外,直接听命于皇帝和大将军。

也正因为汉武帝和卫青的大胆放权,才成了霍去病的横空出世。“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初上战场的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首两千余,其中还包括匈奴高官和单于亲属,一战成名。押宝成功的汉武帝也是大为欣喜,下令褒奖“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的“票姚校尉”,在整个汉朝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掌握汉军精锐,拥有军事自主权。这个官职和17岁意气风发的霍去病,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霍去病的军事天赋毋庸置疑,而他同样是最为幸运的一个。放任一个寸功未立的毛头小子自己出去闯荡,这样大胆的手笔,只有汉武帝才拥有这样的魄力。

或许正如历史学家陈梧桐所说的那样:“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

更多文章

  • 韩信被吕后杀害前或许醒悟:当年樊哙向他下跪,真应该将他扶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样的韩信,刘邦当然会好好报答人家了。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最终让韩信当了楚王。韩信是楚国人,对于韩信来说他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可是,我们都知道韩信最后被吕后杀死了。是萧何把他骗到长乐宫当中,吕后对韩信进行了灭族。可以说韩信的死应该是和刘邦没有关系的。毕竟韩信被杀的时候刘邦在外平叛陈郗的叛乱,他压

  • 历史思考:唐朝时期,丁忧制度所呈现的新特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最著名的分封政策,唐朝时期的离婚制度,唐代对丁忧的规定

    历史思考:唐朝丁酉制度有何新特点?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唐朝是一个统一的朝代。统一后,唐朝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随着《大唐开元礼》的修订,统一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诸多纷争和分歧,减少了推行丁酉制的阻力。可以说,丁忧制度在唐代逐渐成熟。母语的兴起唐以前,子为母丧,父在世时,要侍母

  • 霍去病攻下4座重镇,汉武帝亲自取了4个霸气名字,中国至今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霍去病打败匈奴的地点,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举全国之力,霍去病抗击匈奴进军路线

    在飘逸的笔法下,它是宁静致远的生活;在血雨腥风的江湖里,它是刀剑如梦的豪情,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保家卫国”四字,在处于战乱年代的人们眼中从来都不是文字上普通的字眼,它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保家卫国”是用鲜血浇筑而成的堡垒,城后是家,是国,更是千千万万人的性命。说起

  • 奇了个怪!为什么没有人“粉”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九大统一王朝,有的赞美横扫六合的秦朝,有的赞美横扫天下的汉朝,有的憧憬盛世昌盛的唐朝,有的憧憬宋朝,”以士大夫治天下”,还有人崇拜杀四方的元朝,“光尘”“清尘”数不胜数。就连短命臭名昭著的隋朝,也时不时被扒出来给后世留下大运河和科举制度两大遗产。出来夸两句,只有晋朝名声不好,

  • 浅谈唐朝极具风险的宫廷政变是如何成功发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是家常便饭,但有一个朝代是不能跳过的——唐朝。唐朝创造的盛世独树一帜,名扬海外,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唐朝再强大,也抵挡不住太平盛世的翻云覆雨。纵观唐朝历史,影响走向的政变多次发生,最著名的当属唐龙政变。或许读者会有这样的顾虑:皇城一定是全国保护最严密的城市,发动政变当然

  • 韩信,一个集34个成语光环在身的男人,豪横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的34个成语,哪些跟韩信有关的成语,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多达25个

    在古代书籍中,与韩信相关的成语多达34个。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含哲理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但可以了解韩信与其他相关人士的生平事迹,也可以从中学到智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一些成语是跟韩信相关的吧。韩信的为人处世韩信本是一个落魄的士族子弟,不事渔樵耕读,成天在外游荡,有一次他被泼皮们围攻,泼

  • 唐朝时期,官员在归葬父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奉柩归葬,唐朝实行薄葬还是厚葬,归葬文化全文

    唐代官员安葬父母遇到了哪些困难?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在老家父母去世后,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先请假,跟他们说明工作上的事情,然后马上动身去执行任务。葬礼。《大唐开元礼》记录了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如何去参加葬礼:参加葬礼的仪式:当他们第一次听说葬礼时,他们含泪悲伤地回答了使者。问其故,

  • 古代史研读:唐朝官员的仕途-夺情起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古史研究:唐代官员仕途——多庆旗府的缘由随着丁酉制的发展,多庆旗府作为丁酉制的变体,在唐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夺情之事,在整个唐朝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但没有取缔,反而愈演愈烈。皇帝大人一些官员得到了皇帝的高度信任和依赖。丁忧辞官后,皇上会下诏复官。皇帝宠爱的官职包括宦官、大臣的外戚,以及能满足皇帝

  • 国家典籍《永乐大典》文献展亮相兰州市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五单元陈展历数兰州明清珍贵史料本次文献展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文物内涵。《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修成的大型类书,这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合

  • 忽必烈戎马一生,晚年为何会饱受肥胖和痛风之苦?皇太极和他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台北故宫的南薰殿内。有一副忽必烈的画像,这幅画像将忽必烈的相貌、身形、服饰等都十分精致地描绘了出来,连眉毛、胡须甚至皱纹这些小细节都画的十分精致,这幅画被认为是古代肖像画史上传真写实的典范之作。不难看出,画中的忽必烈身形较胖,体态发福,这也是对忽必烈的真实写照。忽必烈最钟爱的妻子察必的去世,和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