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
历史解读
排队进入考场
历史解读
考官批卷
明清科举考试,皆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八股文的字数每多变化,明《四书》的题目规定要写二百字以上,《五经》的题目规定要写三百字以上。
科考等级:县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县试】由考⽣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通过县试的考⽣统称为童⽣。
【院试】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院试合格后取得⽣员(秀才)资格,⽅能进⼊府、州、县学学习。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1)【乡试】明清两代乡试每三年举⾏⼀次,经过乡试(省考),被考取的秀才成功的为举人。
(2)【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的⼀次考试,因在春季举⾏,故⼜称春闱。
(3)【殿试】是科举制最⾼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亲⾃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主管殿试,并不亲⾃策问。录取分为三甲:⼀甲三名,赐“进⼠及第”的称号,第⼀名称状元(⿍元),第⼆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甲若⼲名,赐“进⼠出⾝”的称号;三甲若⼲名,赐“同进⼠出⾝”的称号。⼆、三甲第⼀名皆称传胪,⼀、⼆、三甲统称进⼠。
统计的清朝状元榜籍贯来看,江浙两省绝对是人才输送大户。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浙江省北部。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历史解读
状元榜及科普资料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这面镜子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清朝科举制度及状元全国分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