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三国那段充满了刀光剑影的历史中,每一派阵营的“创业先驱”,其麾下都有一大批能臣猛将于左右辅佐,这才开创了一番江山大业。当然了,虽说从整体实力上来看,昭烈先帝刘备的阵营明显要弱了那么一些,但实际上无论是根据演义的渲染亦或是在正史的记载中,刘备手下也的确不缺猛将的存在,谋士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随着蜀汉发展到后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这才使得蜀汉出现了明显的人才凋零,也着实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不过呢,虽说刘备手下的名将并不在少数,但战力与兵权却不是同等分量的存在。一般而言,掌握兵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最为强势的实力,所以除了是最被主公所信任之人,其他将领往往不会被委以兵权这一重要的权力。哪怕是在五虎上将之中,也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真正获得过兵权,而至于老将黄忠和西凉马超,他们二人一个出身低微,另一个则又不被刘备所信任,再加上与其他三位相比,马超与黄忠的战功也的确有些少,所以自然也就不具备掌控兵权的资格。由此可见,兵权的确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那么,既然连黄忠和马超这等猛将都不曾手握兵权,蜀汉阵营中又有几位获得过这一项权力的存在呢?
首先三位自然就要属关羽、张飞和赵云了,他们三人的经历与功绩想必也就不用小编再为亲们做过多的介绍了吧?前二者本就是刘备的异性兄弟,三人情同手足,感情绝对是一等一的好,再加上关羽和张飞都具有万人敌的本领,前者还享有千古一代武圣的地位称号,如此一来,感情深厚加之能力超群,刘备自然放心将兵权交予他们二人,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而赵云虽说是半路归顺,但无论是从之前的七进七出,再到后来的种种英勇战绩,乃至于北伐时期建下的不朽功勋,也无一不在证明他的军事能力与战略才识。因此,尽管从情感上刘备与赵云之间并没有关、张那样的亲近,但毕竟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将兵权交到他手中刘备还是很放心的。
这四位手握兵权的名将便是被演义一再“黑化”的名将魏延。其实根据史料记载,魏延并不是什么降将出身,他本就是刘备军中的一员战将,只不过因为胸怀韬略,才识出众,这才被一步步提到了大将的位置上。并且,刘备对于魏延也是保持着一种欣赏的态度,所以在打下汉中之后,他还是不顾旁人的目光,仍旧将汉中太守的职位封给了魏延,足见君臣情谊。再后来,尽管魏延被杨仪陷害致死,但接替魏延兵权的大将王平,却依旧能够调动三万大军,由此可见,魏延所掌握的兵权也不一定比关羽等人要差哦。
再一位手握兵权之人,便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的另一位重臣,那就是出身于川蜀本地的李严。根据史料记载,李严曾被先主任命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因此,也有人认为刘备之所以赋予李严兵权,实际上就是为了用他来牵制蜀汉丞相孔明的权力。只不过,奈何李严本人不争气,由于后来过于躁动,最终还是被孔明罢黜为庶民,后则改名为李平,直至郁郁而终。
第六位手握兵权的名将便是霍峻了。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一个人物在书中出场的次数来作为衡量这个人实力的标准,别看霍峻的出场次数不多,但诸如在镇守葭萌关一役中,霍峻只带领了部下百人,就退却了上万敌军,其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在之后,刘备设立梓潼郡,将霍峻任命为了梓潼郡守。而在当时,梓潼郡地势险要,同样也是一块战略要地,因此,足以证明霍峻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当然了,既然是镇守重要关隘,没有兵权又怎么行事呢?
最后一位手握兵权的名将便是刘备身边同样资历老练的大将陈到了。其实,早在刘备从豫州城的时候,陈到就始终跟随其左右,担任护卫之职。直到刘备去世之后,他才被分配到了李严手下,与他一同镇守永安。而别看陈到的名气不大,但他的手中却拥有一支七百人组成的精英军团。据史料记载,在夷陵之战中,陈到率领部下七百精兵,直接杀退了东吴追赶而来万余“白毦兵”,其实力自然也是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