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诸葛亮自知寿数已尽,恐自己的墓地被敌人知晓,尸首得不到安宁。便密奏后主刘禅:“若臣一旦死后,不搞厚葬、不择安葬为宜,只须将臣的尸装入棺木,用新绳新杠抬着,一直往南走,等到强杠断烂之时,就是臣的葬身之地。”
其实诸葛亮目的借着四位士兵抬棺往南走,这其中和当时三国秘葬文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诸葛亮的聪明,他的敌人有多少对他恨之入骨,死后如果真让人知道葬身地那还得了......这只不过是他的障眼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会葬在哪,其它人更不可能知道了,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生前所预料到的。因为棺太大太重,加上棺内装住着尸体,如果向北走路途太远,一个人搬不动,两个人又抬不起,三个人前面一个抬不起,后面两个抬得起,所以必须要四个人抬才合适,前面两个后面两个。
“绳断下葬”最高明,因为诸葛亮算到如果被司马懿找到葬身之地,恐怕会对他不利,于是他决定再施一计,于是便有了“绳断下葬”这一计!因为诸葛亮都不知道绳会什么时候断,所以司马懿就更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了!
大家可能会问诸葛亮为何要这样做呢?诸葛亮生前一名军事家、政治家,在政治舞台上难免得罪小人,死后被小人算计报复;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代,杀敌无数,敌人的后代也难免报复;如何避免这种报复呢,后人怀着美好的愿望,编造了诸葛亮算无遗策的这个故事。他算定军士会偷懒割断绳索,而尊敬自己的刘禅也会发现军士做假杀了军士,从而无人知晓自己的埋葬所在。这寄托了人们对诸葛亮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他死后千年能得到安宁。这便是诸葛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