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8次合纵攻秦,成功5次失败3次,捞到了什么吗?

六国8次合纵攻秦,成功5次失败3次,捞到了什么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4/2/5 2:38:29

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经说到:“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这句合纵连横的定义解释可谓精辟明了,道尽了合纵和连横的特点,也说出了战国时期秦国崛起之后,秦国对待山东六国的连横,及山东六国对待秦国的合纵。从战国地图上看,秦国在西部,韩国、赵国和魏国在中央,燕国在北方,齐国在东方,楚国在南方。韩、赵、魏三晋北连燕国、南接楚国,即所谓纵的解释:南北为纵,合关东之为纵。由此可见,合纵实质是联盟制衡。六国分别与秦国形成东西向的联合,即所谓横的解释是:东西为横。连横实质则是追随不帮。

[var1]

合纵,不用过多解释,用的最好的便是苏秦,但关于他提出的合纵的详细策略,没有相关文献的记载,只找到了连横的详细策略。时山东六国以合纵对付秦国,张仪便主动入关中向秦惠文王陈说对付合纵的连横之策: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简单来说,就是远交近攻,挑软柿子捏,好比楚国是大国,那就别动他,表示顺从的意思。

[var1]

抓住机会的秦国

齐国遏制和打压魏国发展的两次大战中,齐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国,魏国重新回到中等强国的地位,而收益最大最实质的还是要数秦国。在此之前,秦魏战争,秦国输多赢少,东出不得寸进,进攻中原的路被魏国堵死。而在魏国连续大败之后,魏国被迫交出军事要地——河西之地。公元前332年,魏国献上河西之地的两年后,魏惠王再次割上郡十五县之地与秦国求和。从此之后,秦国不再受制于魏国,反而拥有了黄河天险,可制魏国。秦国在军事实力上超过魏国,两者强弱彻底逆转。

[var1]

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得到河西之地后的秦国,拥有了一步到位、直接进攻赵国的能力。公元前328年,秦赵战争爆发,秦军大胜。而到这时,三晋已彻底陷入到秦、楚、齐三大国的包围中。为了摆脱大国傀儡的地位,三晋需要联合起来,所以在三年以后魏惠王和韩威侯会晤,两年后魏国大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互尊称对方国君为王,是自嗨也是结盟,以此抗衡日渐强大的秦国。因此这时候的周天子再也不被诸侯所尊敬,连做吉祥物的资格都丧失了。

无用的合纵

《战国策》记载,合纵共进行有五次,公元前318年一次,公元前298年一次,公元前287年一次,公元前247年一次,公元前241年一次。它们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数月,长的数年。不过近现代又有历史学者提出在此基础上还有三次,即公元前294年,公元前276年和公元前259年。虽说是六国合纵攻打秦国,实际上六国从来没齐全过,无论是刚开始的第一次,还是最后秦灭六国大势已成的最后一次,总会有那么几个国家会缺席。

[var1]

第一次合纵,齐国未参与,燕国和楚国只响应未出兵;第二次合纵,燕、赵、楚三国未参与;第三次合纵,齐、燕、赵、楚四国未参与;第四次合纵,楚国未参与;第五次合纵,韩、赵、燕、楚四国未参与;第六次合纵,韩、燕、齐三国未参与;第七次合纵,齐国未参与;第八次合纵,齐国未参与。合纵的成功与失败,从不是看参与国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哪国参与了合纵制衡有所成功。但合纵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差。

公元前241年,第八次合纵,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楚、赵、韩、魏、燕五国刚有楚国为合纵长牵头组织起联军,刚到函谷关外,而秦军得到消息也没选择据险关而守,选择了出函谷关,准备与五国联军玩把大的硬碰硬,谁曾想秦军刚出函谷关,五国联军就败退了。合纵失败,还发生了一件乌龙事件——撤退的赵军顺道进攻了连续三次未参加何合纵的齐国,没想到吧,齐国也没想到,秦国也没想到。大难临头之际还不团结,不被秦国的虎狼之师灭国才怪。

[var1]

六国8次合纵攻秦,成功与否都未影响秦国的大局,最多延缓了一下脚步。连续的征讨战争,反而促使整个秦国凝聚在一起,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秦国在这一次次的合纵战争中愈发强大,最后到秦始皇嬴政执政时期,秦并吞八荒、囊括海内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战争与国家形成》

更多文章

  • 吕布和项羽谁更厉害,你以为没法比吗?还是项羽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吕布只是三国第一猛将,而项羽却是中国千年历史的第一猛将。他吕布算什么,在三国时代有点名气而已,在历史中,三国算的有名的就曹操一人。。而历史中,说到霸王,就想到项羽。可想而知,项羽

  • 吕布用的兵器不是方天画戟?有什么作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用的是方天画戟吗,吕布手拿方天画戟壁纸,吕布方天画戟五杀文案

    方天画戟大家听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器,但是在古代却是很常见的普通武器,最早出现在殷商的时期,之后的到了秦朝之后就很普遍了。大多的士兵都用他来做常规武器,如《史书》上记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还有很多书上记载过士兵持用戟。之后我就来讲讲方天画戟,在历史资料上记载,方天画戟是汉代帝王的仪设之物。俗称“方

  • 农民一脚踩空,发现战国大墓,出土的铜鼎是稀世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建国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大发展,长期埋在地下的许多文物被发现,这也让各大博物馆的收藏变得更为充盈。比如在1974年时,河北省博物馆就获得了一大批文物。当时,文管部门就接到消息,平山县三汲乡进行土地平整,有位农民在取土时一脚踏空,结果发现了一座古墓葬。河北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本来就很重要,平山县也陆

  • 吕布一生的战绩一般,却为何公认他是第一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吕布的一生经历总结,三国志9吕布没有的武将,君临天下吕布武将排名

    但是吕布的个人武艺和箭术却是让当时很多人望尘莫及的,所以被公认为第一武将。吕布的武艺到那个层次,在各方势力联合一起讨伐董卓时,吕布一人对战关羽、张飞、刘备三人就可以看到,最开始张飞信心满满,觉得可以凭一己之力拿下吕布,谁知不仅打的很吃力,更是越来趋于下风,于是,关羽紧接着上场接应张飞,但是,这两位在

  • 刘备死后,独揽大权的诸葛亮为何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小蛇讲三国之第15讲文/小蛇/进取精神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讲过这样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直至诸葛亮五丈原逝世,他都没有称帝,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一、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能力再强,若没有可施展的地方,那也只能是空谈,在没有遇到刘备

  • 刘备的阵容那么强大,却为何最终没有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电视剧中,我们认为的刘备就是正义的一方,而其他人,都被当成了反派。从我们的视角中,蜀国的人才非常的多。将士有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五虎上将。谋士有诸葛亮和庞统。都说卧龙和凤雏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刘备得到了这么多厉害的谋士和武将,为什么却没能够统一三国呢?刘备手底下确

  • 为何春秋时各国打仗军队人数很少,而战国时却很多,和这个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简介,春秋后期各国军事排名,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多厉害

    [var1]春秋时虽然西周建立的制度开始崩溃,但还没有完全崩溃。比如按照宗法制规定,天子六师,诸侯三师。一个师大致3000人左右,这样天子最多只有18000人的军队。再加上守卫京师和其他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万人。诸侯的军队只有10000万左右。我们看一下春秋时的齐桓公就知道了,齐桓公虽然是五霸之

  • 刘备死之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何总吃败仗?姜维一句话说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但奇了怪了,刘备刘皇叔将两人全都收入囊中,为何不能得到天下?难不成“正正得负”?真是恐怖如斯。或许,这句话只是侧面夸赞卧龙与凤雏实力拔尖,而非预见性地说出,得到他们,就一定能得到天下的。刘备能否得到天下,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分析。虽说当初三分天下,刘备也占据了当中的一杯羹

  • 反清复明最久的居然是这个国家,明朝灭亡三百多年还在用崇祯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天地会反清复明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出现过,不过到了清朝中期后,这个组织就消失了。而台湾的郑氏在台湾被收复后就不再反清复明了。三藩之乱后,三藩彻底消失,更没法反清复明了。不过唯独李氏朝鲜例外,一直在从事反清复明的工作。我们先看一下李氏朝鲜反清复明的原因。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而建国。之后李成桂上奏

  •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它并不显赫,不像强汉盛唐,能给我们留下汉族、唐人的称呼。它并不“强壮”,不但经常挨揍,甚至连比它个头小得多的邻居也敢打它几拳。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朝代,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中华五千年,宋朝以一己之力,把寻常百姓的吃喝玩乐推上了一个高峰。现在的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