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京为何有岳家封地?岳飞后代曾出过宰相,祠堂保留至今

北京为何有岳家封地?岳飞后代曾出过宰相,祠堂保留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1/19 12:22:20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南宋名将岳飞抗击金兵保卫江山的故事,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相应也衍生出评书、影视剧等一系列文艺作品。而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映,让观众们再次热议起千年前宋朝与金朝的历史风云。

历史总有诸多巧合。如今的城市副中心地处当年金国的近畿,也是岳飞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之一的幽州。可能连岳飞本人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死后其后代竟然定居于此,并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历史可以从大运河森林公园旁边的岳文肃公祠以及出土于永乐店镇坚村的墓志得以印证,其中祠堂供奉的就是岳飞的第十世孙岳正。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两端都有岳家祠堂,两座祠堂南北呼应,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发扬光大。

副中心有岳飞后代的封地

沿着云帆路一路向南,临近大运河森林公园银枫秋实景区能看到一座新建的两进院落。该院落坐北朝南,一扇正门两扇侧门,正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岳文肃公祠。祠堂没有开放,第一进院子的北、东、西三侧均有房间,其中北侧的房间正中间有供桌,墙上也有画像,院子中间靠左的位置摆放至一尊青铜鼎。

距离岳文肃公祠不远是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入口之一,而祠堂门前就是景区的停车场。“岳文肃公祠,这是岳飞的后人吗?岳飞老家河南,死在杭州,怎么通州也会有岳飞的后代?”不少路过此地的游客都会有些意外。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这里每年的特定日子都有人上香祭祀。通过查找通州文物志等资料,记者了解到,这座祠堂供奉的人叫岳正,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重臣,也是岳飞的第十世孙,属于长子岳云一支。而且从岳正的父亲开始,就生活在通州,并在通州有封地。

时间回拨南宋初期,彼时南宋朝廷在南方偏安一隅,北方的领土则多被金国占据,爱国将领岳飞一路北伐大败金军,并攻至朱仙镇(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部)。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最终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一代名将终因莫须有的罪名遇害。直到岳飞死后20年,宋孝宗降旨为其“追复原管,以礼改葬”,冤狱终于平反。

此后岳家人一直繁衍生息,并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代代相传。到了明朝,岳家人更是在通州有了自己的封地。

明朝初年,岳飞后人、岳正的父亲岳兴是永乐年间皇太孙朱瞻基府军的一名武将,府军则是朱棣保护朱瞻基设置的军事机构。公元1425年,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传位于太子朱瞻基。彼时,朱瞻基正在从南京返回北京的路上,这一路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燧和朱高煦多次截击,但是都被朱瞻基躲过。最终20天后,朱瞻基抵达北京。

一路的历经千难万险,朱瞻基自然要赏赐身边的护卫。岳兴被封为怀远将军,而根据《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九十》记载:宣德七年五月,升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岳兴,为府军前卫指挥同知。除了升迁,岳兴还获得了京城的一座宅邸,以及京郊的一块封地,而这块封地就是如今的永乐店镇坚村。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岳家人却在距离坚村10公里左右的于家务乡北新店村生活,这又引出一段有趣的“谐音梗”传说。

这里先交代一下坚村的历史,按照1990年出版的《北京市通县地名志》记载:“明代已成村,坚姓首至此地定居,因姓得名。”而据《明史·成祖本纪》记载,明初向北京地区最晚一次移民是永乐三年,而岳兴获得封地是在宣德年间,所以坚村成村在前,岳兴获得封地在后。加之“岳”字在古代的读音念作“要”,这样两个姓氏的读音放在一起便成了“煎药”,意味着“坚”姓人要煎垮“岳”姓人,犯了忌讳。所以岳兴带着家人前往北辛店村定居。

坚村出土岳正母亲墓志

虽然岳兴这一支族人没有在坚村生活,但是家人去世后仍葬在坚村。这一点从坚村出土的岳正母亲墓志得到验证。

2004年11月,通州区永乐店坚村村北的道路施工队发现岳飞家族的墓志,而发现地也正是岳家坟的所在地。据文物专家鉴定,墓志属于岳飞后人、明代进士岳正的母亲,墓志铭是岳正亲自撰写的。该墓志分为志盖和志底两块,长宽约为65厘米,厚度约为9厘米,志盖呈深黑色,志底呈乳白色,为大理石材料。

墓志铭里写着“不肖孤正泣血谨述并书,孤端、祥、海泣血刻石”。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任德永介绍,墓志铭里的“正”就是岳正,而“端、祥、海”是岳正的三个兄弟,“孤”则是代表母亲死后,兄弟四人成了孤儿。

岳正所书写的墓志铭表达其母丧痛悼之情。当时岳正已经蒙冤被迫害,但长文中只字不提,只言其“祸”及母亲,其忠于朝廷可见一斑,与志文所言其父扈从洪熙帝自南京北上登基而不顾家属之忠,一脉相承。文中赞述其母幼小临难从容,能理大事,在儿获“罪”戴刑远戍边荒而生离之际,镇静自若并晓以大义。与岳母刺字送岳飞抗金之事有异曲同工之处,颇显中华民族女性之伟大,有较大教育意义。

岳正是岳飞后代中少有的进士

据记载,岳正(1418年—1472年),字季方,号蒙泉,谥文肃,顺天府通州漷县人。1457年入阁宰相职,以文章气节名世。岳正一生爱憎分明,忠直敢谏,主张正义,执政为民。明嘉靖十年(1531年),后人曾在漷县古城文庙旁为他建筑一座岳文肃公祠以示纪念,通州州府将他列入州文庙内乡贤祭礼群。明代的岳文肃公祠被拆后,又在大运河岸边重建。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岳正进京参加会试,考取会元,相当于笔试第一名,然后在殿试中接受皇帝的直接“测评”,面试获得第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探花”,被赐“进士及第”匾额。

岳正入职后,初到翰林院,后以修撰官身份进入内阁。才入内阁28天,岳正在向明英宗谏言时,因过于激动,口水溅到了明英宗的龙袍上,依然侃侃而谈。有人劝他锋芒不要太过了,等得到信任后再去谏言也不迟。岳正不以为然地说:“皇上如此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皇上对我的希望啊!”

正是因为岳正的“直男”品性,得罪了奸臣,岳正被贬广东任钦州同知。即便这样,岳正被流放戍所时,明英宗还常思念起他,曾说:“岳正倒好,只是大胆。”岳正闻言,作《自赞小像》,其中有:“岳正倒好,只是大胆,惟帝念哉,必当有感,如或赦汝,再敢不敢。”最后一句为“臣尝闻古人之言,盖将之死而靡憾也”。可见其不仅在文采上继承了祖先岳飞,连“忠义”都酷似其祖先岳飞。

除了文采和忠义,岳正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正爱好绘画,尤擅画葡萄,曾写过一篇《画葡萄说》。在文中,岳正不仅表达了他对作画的追求,即“在意不在象,在韵不在巧”与“所画者必有意焉”,这正是当时流行的文人画的意趣。还有他对葡萄寓意的总结,从葡萄的干、节、枝、叶、蔓、果、味、屈伸等方面的特性,来比附君子做人、为官应有的品德。岳正对葡萄寓意的全新诠释,其实也是对人生品格的总结。

据《明史》记载,岳正除了是出色的政治家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颇高。2009年,居住在通州的岳家后人所编著的《岳家诗——岳飞、岳正及岳钟琪诗文》出版发行,作者之一的岳福安就是于家务乡北辛店人。据介绍,岳正和岳钟琪分别是岳飞第10世、第21世孙。他们和岳飞一样,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都有出类拔萃的诗文流传于世。

其中,岳飞的诗文在当代见于岳珂著、王曾瑜校注的《金佗粹编续编》和郭光辑注的《岳飞集辑注》,两书总印数仅6千余册。而岳正的《类博稿》只能在几家大图书馆的《四库全书》中找到,岳钟琪的诗集更仅限于清光绪九年的木刻本流传下来的遗存。《满江红》众所周知,可知道岳飞其他诗词的人不多,岳正以及岳钟琪的诗词也曾举朝传诵,可后世也知者甚少。

《岳家诗》中收录了岳飞20多首诗文和10多篇文章。而岳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以文章气节闻名于世,有《类博稿》10卷传世,《岳家诗》中收录了岳正古诗歌辞、律诗绝句、杂言、碑铭等200余篇。

至于清朝大将军岳钟琪,他是大清的栋梁之臣,辅佐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是维护国家统一、开辟中国西部的先驱,史称“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有《姜园》和《复荣》等诗集三卷、近300首诗歌传世,《岳家诗》中收录了200余首。

正如岳家后人写下的《赞岳正》:“卓绝文笔为国兴,为人刚正谏英宗。类博十卷惊天地,岳祖之后又一峰。”

摄影:党维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白酒历史冷知识,从元朝至今各朝代喝什么白酒,看完长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你们都知道元朝到现在人们都是喝什么白酒,白酒和现在我们的白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心中一些不解和不知道的冷知识,甚至是酒友都不知道的冷知识。元朝以后,我们都知道蒸馏酒有阿拉伯传入了中国,自此元朝的民间喝的酒除了有米酒黄酒之外还有蒸馏酒,在那个时候酒被形象的称为糟香酒或者是烧酒,它是在用制

  • 汉代官员坐着上朝,唐代站着,从朱元璋开始,就变得更奇葩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严重的小人得志心理,他将丞相胡惟庸杀了后,直接废除丞相制度,少了丞相衔接的一环,六部尚书就由皇帝直接领导负责了,他权力高度集中。还有一点,朱元璋以后,那些当官

  • 靖康之耻中,韦太后在金国生下了两个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靖康简介,靖康之耻韦太后大结局,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

    。但是以当时的情况,也许韦太后真的在金国生下了孩子。而且也有记载说之前有一个小孩叫韦太后母亲,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韦太后产子这样的传闻才会愈演愈烈。当时金国把皇室很多的人都抓去了,而且还有很多妃子也被掳去了。这些人本来是国家里面非常尊贵的女人,但是在金人的面前他们就像是草芥一样。不堪受辱当时的韦太后仅

  • 小万历皇帝每天学习历史 唐太宗曾说,以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小万历皇帝每天学习历史。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得失盛衰的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天下兴亡的道理就那么几条,年年岁岁,亘古不变。对现在的统治者而言,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 赵眘与赵构都出五服了,为什么还选他做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先是靖康之变,北宋宗室被一扫而空,编制名册,押往金国。别说宗室了,就是大臣、富户,都被一掳而尽。那些亲王皇孙们,谁能逃过此劫?也有没被掳走的。比如燕王赵俣,是宋神宗的十二子,哲宗与徽宗的弟弟,喜好音乐,特别擅长击鼓,有“笛王”之美称。他虽然贵为王爵,行事十分亲民,在开封市民中有很好的声望。靖康之变,

  •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三百年征战军制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间表,南北朝军制现状,两晋南北朝完整版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魏武(曹操)为相国,置武卫营,相府以领军主之。文帝(曹丕)增置中营,於是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是时有中、左、右、前军各一帅,又有中护、中领

  • 元朝的特殊官帽,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经夏商周等十余个朝代更替,随着等级秩序的建立,每个朝代的官帽特点也不尽相同。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虽然从开国皇帝忽必烈开始,有一些汉化,但蒙古是一个草原游牧民族,所以元朝时期的帽子依然有浓郁的草原特色,保留有浓厚的蒙古气息。 历史起源:元朝的官员们戴一种像斗笠一样

  • 《永乐大典》的诞生与流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正式上线,在一个名为“识典古籍”的网站上,可以自由浏览现存《永乐大典》的部分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古籍知识的普及,更通过网络化与数据化的形式,将珍贵的历史典籍进行持久的保存与传播。纵观中国古典文献史,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所谓的“十厄”,每到改朝换代或战乱之时,皇家与民间珍藏的

  • 雪中悍刀行:书中隐藏的历史典故,白衣陈芝豹在南北朝确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导语:《雪中悍刀行》是一本架空历史小说,或多或少的借鉴真实历史,暗含了无数历史典故。比如说白衣陈芝豹,在南北朝的时候就确有其人。历史解读雪中悍刀行插画今天我们就来选取其中的三个典

  • 李清照:一路写尽诗情画意,半世过完颠沛流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文/麦大人一她号称“千古第一才女”,技压群芳,一时无两。成就远远盖过卓文君、蔡文姬和上官婉儿,想想这三人都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女子,可见她的卓尔不群。从古时的晁补之、杨慎、沈谦到现代的胡适、吕思勉无不对其推崇备至,甘愿成为她的忠实拥趸。“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这是后人对李清照的赞许。李清照在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