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来自山东的优秀女儿

文成公主:来自山东的优秀女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92 更新时间:2024/2/4 13:17:38

说起文成公主,几乎无人不知,可若说起她的家乡,恐怕很少有人能说

其实,文成公主是妥妥的山东济宁人。

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渊的堂侄、时任灵州(今甘肃灵武市)总管、年仅20岁的李道宗戍边破敌立功,李渊认为,“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彰(曹彰曹操次子)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遂封李道宗为任城王。

任城即是现在的济宁市任城。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李道宗受封任城王之后的第三年,任城王府喜添女婴,成为李道宗的长女,因是皇族宗室之女,被封为金城郡君,就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在任城长到15岁。

济宁美丽的山水不仅孕育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好姑娘,这里深厚的儒学、佛教底蕴和人文影响也养育了文成公主贤惠、儒雅、忠君爱国的情操。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及吐谷浑都娶了唐朝公主,便也遣使入唐求婚,唐太宗未许。

使者回去汇报,说这是吐谷浑王离间所致。松赞干布大怒,即发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

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松赞干布发20余万吐蕃军进屯唐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被唐军打败。

松赞干布只得又遣使到长安谢罪,并再次请求通婚。唐太宗不愿再动干戈,只得假意应允。

松赞干布十分高兴,立即准备了丰厚的聘礼,黄金五千两,珠宝珍玩数百件,命大论禄东赞到长安纳聘。

贞观十四年(640年)十月,禄东赞到达长安,朝见了唐太宗,向唐太宗述说松赞干布仰慕大国、殷切请求结亲的愿望。

唐太宗万般无奈,只好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虽然唐太宗自己有20多个女儿,但是他和她的后妃们谁也舍不得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往天寒地冻、路途遥远的异域之邦,于是便将目光瞄向了皇室宗亲中的女儿们,奈何皇室宗亲中的女儿个个也是金枝玉叶,都被视为掌上明珠,谁也舍不得将自己的女儿嫁到千里之外的吐蕃。

这便为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埋下了伏笔。关于文成公主和亲,历史上有“两个版本”。一说,是时已升任礼部尚书的李道宗一再向皇帝询问和亲之事,李世民长吁短叹,说后妃们都不舍得将自己的女儿去和亲。李道宗不想唐朝失信于吐蕃、燃起战火,不忍生灵涂炭,便自告奋勇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封为公主,嫁往吐蕃,问题迎刃而解。而另一说,则是当时李道宗被朝中奸党陷害,身陷囹圄,全家人悲痛欲绝。当时年仅15岁的金城郡君得知吐蕃和亲、皇室又无人愿嫁的消息后,为了救出父亲,便挺身而出,主动向皇家提出自己可以去和亲的请求,唯一的希望是释放自己的父亲。唐太宗大喜过望,遂将她册封为文成公主,赦免李道宗,并下旨封李道宗为送亲大使,一路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到吐蕃。

历史的真相已无从考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却是不争的事实。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一路西行,穿越吐谷浑,在吐谷浑和吐蕃边界的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松赞干布率军按约早已在此等候迎接。见到前来护送的李道宗,松赞干布非常恭敬,执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唐会要·卷六·和藩公主》记载:“吐蕃赞普弄赞见王,行子婿礼甚谨。”《资治通鉴》也有记载:“赞普见道宗,尽子婿礼。”

文成公主进藏后,被松赞干布封为王后,位居所有王妃之首。同时专门为文成公主修筑宫殿,并在宫殿壁画中详细描绘文成公主艰难入藏的历程,以及她抵达拉萨后所受到的空前礼遇,并命人建大、小昭寺,以供奉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嫁过来的尺尊公主各自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和八岁等身像,以供藏人朝拜。

文成公主不仅为大唐王朝争取到了和平的发展环境,还为吐蕃带去了大唐的文化和烹饪、纺织、医药、蚕桑、建筑等先进的技术,成为第一个把中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青藏高原的使者。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共同度过了9年的时光,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没能生育子女。

按当时大唐规定,和亲的公主在丈夫去世后,可以返回长安,但文成公主没有返回家乡,而是继续留在吐蕃,为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享年55岁。吐蕃为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礼,唐朝也专门派遣使者前往吊祭。

文成公主的高尚品德,得到吐蕃民众的无比尊敬和爱戴,将她奉为“绿度母”。

无法揣摩文成公主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扎根雪域高原长达三十九年的心路历程,直到自己援藏三年后,才有了些许感悟,人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是会产生深厚感情的,也许正如现在拉萨上演的大型历史情景剧《文成公主》中文成公主所说的那样,“天下没有远方,有爱便是故乡”吧!

天下的缘分,有时真是妙不可言。

文成公主或许没有想到,在她去世后一千二百多年,即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西藏,投身雪域,奉献高原,建功边疆,从1995年起,山东更是成建制肩负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的重任,而我有幸成为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队伍中的一员,在雪域高原奋斗了三个春秋。

期间,我们笑说:“文成公主是历史上最早的山东援藏干部!”虽是笑谈,却充满敬意,也以她的事迹来激励我们扎根雪域。

更为巧合的是,援藏结束后,我被组织派遣到文成公主的家乡济宁市开展为期七个月的“四进”工作,这或许是对于援藏情结的一种延续吧!

2月25日,适逢周日,我携前来探亲的爱人和5岁的女儿前往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湖景区乘船游玩,看到不远处的一座岛上,树木郁郁葱葱,一座金黄璀璨的四面雕像巍峨高耸。

不知是何方神圣,人们纷纷揣测,有人说是“四面观音像”,也有人说是“四面佛”,后经询问专业人士,才知道那是文成公主的雕像。

据《兖州府志》记载:“任城王墓:名道宗,唐宗室功臣,封于任城,墓在州南二十里”。

据此推断,李道宗墓应在现在的太白湖区域,即是今天文成公主塑像所在的位置。想不到,万里经年,文成公主会以这种方式魂归故里,与父母团聚,令人唏嘘不已。

看着身边活泼可爱的女儿,遥想当年文成公主别离父母、远离家乡、前往吐蕃那未知的远方时该是何等心情,父母面对生离即是死别的骨肉又该是何等的悲痛,不禁泪湿双眼。

然而,文成公主的伟大之处即在于有着伟大的家国情怀,她舍小家顾大家,为父尽孝,为国尽忠,为夫守节,关爱百姓,谱写了汉藏情深的千古佳话。

佳话仍在继续,当代一批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奔赴西藏的进藏和援藏干部人才正是续写汉藏情深的伟大实践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才是真实的刘禅,“扶不起阿斗”只是抹黑,他其实对诸葛亮充满警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把三国这段历史中的所有人物做一个排名,那么后主刘禅绝对是一个被后世误解最大的人物,“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他身上难以洗刷的标签。历史上的刘禅,他是刘备的长子,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文则遵从诸葛亮,他在乱军中得以生还,格外受到刘备的重视。后来,随着长辈们一个个离世,他背负着“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 唐太宗问萧后,自己的后宫和隋炀帝比如何,萧后说完后太宗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后简历,宇文成都与萧后的小说,萧后人物关系图

    相比之下,隋炀帝杨广和他的差距就是天壤之别了,不仅昏庸无道,而且十分荒淫,后宫虽有佳丽三千,但是仍不满足,经常挑选全国15岁以下的少女入宫,供他享乐。由于天天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后来群雄起义,隋朝终被唐朝所灭。李世民虽然没有像杨广那样每天招一大批女子入宫享乐,但他对自己的后宫生活很是满意。有一次,李

  • 金屋到钩戈,最是无情帝王家。汉武帝一生风流,为何后妃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王朝气势博大,文曲星星光灿烂,长安文化光照日月河山。汉武帝在位54年期间,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空前的盛况,思想、文化、艺术同样得到发展。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不外如是。然而,汉武帝风流一生,佳话无数,后妃却无一人能够善终。宠幸和冷官,不过一念之差。谁逃得脱凄凉悲惨结局呢?最是无情帝王家。1.儿方六岁

  • 唐朝一秀才拿着诗去拜访大臣,大臣:这不是当年我写的诗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时敢于直言的大臣,秀才和村姑对诗,唐朝一秀才写诗

    唐朝诗人李播曾官拜郎中,他主管蕲州时,有一个姓李的秀才前来拜见他,并且李秀才还带着自己写的诗,想请李播指点一二。李播接过秀才的诗一看十分惊讶,原来这些诗都是李播昔日所作。李播心中虽有些猜想,但他仍不动声色的问李秀才:“这些诗是你自己写的吗?”秀才答道:“当然,这是我尽平身所学才写出来的。”李播又说:

  • 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的这一仗,可以说颠覆了西方文明,改变了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5次打败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人口vs唐朝,外网评唐朝与阿拉伯

    在中亚,唐朝的各属国,此后也相继臣服大食,并开始了伊斯兰化历程。看一看《全唐文》或《册府元龟》所载中亚各国求唐援兵共击大食之表文,就可以明白这些中亚小国早已按照两个大国力量此消彼长的形势,按照两个大国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而摇摆于唐和大食之间。向唐朝求援共击大食的邻国和属国有:波斯,南天竺、东曹国、安

  • 《大秦帝国》系列终章《大秦赋》开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大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秦帝国第三部简介,大秦赋魏嫣,大秦赋78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大秦帝国》系列终章《大秦赋》开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大剧《大秦帝国》系列终章《大秦赋》开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大剧剧中人物的衣服,铠甲,化妆还有道具等等看起来也是精致的,如此这般,才能更有代入感,让观众可以更快地融入剧情,融入那个时代背景。而这背后,都是剧组用心制作的结果。为了让剧中场景更为真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探亲,一年后如期归来受刑,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晚年后悔杀兄弟,唐太宗放死囚390人,如何看待唐太宗的纵囚事件

    李世民重视生产,与民生息,发展经济,而且在倡导节俭这方面以身作则。他还制定死刑复奏制度,以示对人生命的尊重,这样的做法与历来皇帝对生命的不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严明法制下,犯法的人很少,被判死刑的就更少了。而李世民非常有仁爱之心。有资料记载,有一天,李世民为了体现自己作为国家最高责任人的高度负责

  • 野史秦汉,秦始皇与蔡伦功过论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到如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秦始皇的坏名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渐渐被洗刷,时至今日,他老人家基本.上已经是个正面人物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国人“大局观”的提高是秦始皇被“平反”的主要原因,与他统一中国的大业相比,杀多少人都只是“小节”而已。相对于赢政先生,蔡伦是个小人物,然而鉴于他对造纸术

  • 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一年的严重失误,你对此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对日本的评价,唐太宗贞观三年课文,根据贞观之治评价唐太宗

    《唐书·大食传》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大食兵马进攻波斯,波斯不支,其王伊俟侯遣使向中国求援。唐太宗皇帝谕之日:“国君相救,理固然已。然朕自贵大使之口,得闻阿剌伯族为何等人,其风俗,其信仰,其首领之品格,皆甚详尽。人民如斯之忠信,首领如斯之才能,焉有不胜之理。尔其慎修德谨行,以博彼等之欢。”

  • 请相信我,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真的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简介,曹植七步成诗搞笑配音,曹植是否真的七步成诗

    但其实你可能真的只是读或背诵了一首假的《七步诗》。众所周知,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逝世,一代枭雄的生命就此落下了帷幕,他的长子曹丕继位,成为了新的魏王。虽然曹丕贵为新一位魏国的继承者,但他却还有一个比他出色千百倍他的弟弟 ——曹植才高八斗这位曹植可是魏国第一大才子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