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矩:明朝最正直的太监,死后百官自发为他送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陈矩:明朝最正直的太监,死后百官自发为他送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4/2/1 6:02:44

在《明史》中曾经有两句关于东厂的记录:“刑罚用稀,厂卫狱中至生青草。”由于厂卫狱中所关押的犯人稀少,以至于长上了青草。想必这样的场景跟很多读者心目中的东厂差别很大。

说起明朝,可能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东厂、锦衣卫、太监、白银、郑和下西洋等关键词。其中,而这些总少不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参与——宦官。明朝宦官专权非常严重,但其实在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严加防范,不但不准许宦官干政,还不准许他们识字读书。后来明成祖朱棣夺取王位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宦官的功劳,所以他渐渐越来越信任重用宦官,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到专权的程度。

▲明成祖朱棣画像

01

在明朝,真正的宦官专权是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随后明宪宗身边的汪直;明武宗身边的刘瑾;明熹宗身边的魏忠贤等等,个个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臣。

不过。在整个明朝有权有势的宦官其实很多,也并非个个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例如七下西洋的郑和,不但赚回了大量的白银,还让国威远扬。

还有万历年间的陈矩,他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亡故之后文武百官纷纷为他送葬,而民间百姓称他为“佛”。那么陈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年仅9岁的陈矩被选入宫,分派在另一名大太监高忠名下服役。三年后,在鞑靼俺答汗带兵逼近京师时,少年陈矩目睹高忠全副武装地参与防守京城,他心中十分震撼敬佩,从此立志要经世治国,刻苦学习。

▲明朝京城画像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春,陈矩奉命将犯罪被贬的代藩奉国将军朱廷堂押送到凤阳,他并不像当时很多其他的宦官出门办差时一样,总是四处敲诈敛财,而是低调安静,闲暇时便是写书看文,沿路官员百姓都对他十分有好感,便称他为“佛”。

02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陈矩得以执掌东厂,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职位,但陈矩认为自己必须遵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他为人正直大方,从不小肚鸡肠,也不因公谋私。

而且在处理犯罪的官员时,也尽量争取宽大仁厚。有一次,明神宗因为女儿荣昌公主和驸马杨元春吵架的事,想要从重惩办一批臣子,陈矩却劝他说这种公主的闺房小事,不值得如此张扬,于是神宗便只是小小惩罚了一下杨元春便将此事了结。

▲明神宗与陈矩剧照

而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的"妖书"大案,更是让陈矩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一天清早,朝廷内外和众多大臣官员家门口都出现了一份匿名《续忧危议》,这封匿名信意图揭发郑贵妃和朝廷中的众多重臣勾结密谋换掉太子,信中称:“大率母爱者子贵。郑贵妃之专擅,回天转日何难哉?”神宗看后又惊又怒,让陈矩带领着锦衣卫彻查此事。

这件事的发生让朝野内外一片震惊,人人自危,有心人想要抓住这个机会铲除异己,便努力拉拢陈矩。但陈矩自有打算,他根本不想借此事掀起腥风血雨,如果把事情越闹越大只会祸乱朝廷,他只想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下,尽快将此事处理,没过多久他便找到了一个机会。

▲陈矩剧照

03

一个叫皦生光的京城无赖,曾经企图以伪造的诗句来要挟郑贵妃和国舅,此次“妖书”案中他也由可疑之处,所以他就被陈矩的手下给抓了起来,施以刑讯,但是皦生光无论如何严刑拷打也不肯招认。陈矩想要尽快为“妖书”一案找到始作俑者,因为这件案子如果越拖越久,恐怕会让神宗更为恼怒,到时会牵连更多的人。而且就皦生光之前的行为也是死罪,就算这次冤枉了他,也不过是把之前的死罪补上,不算错杀好人。

于是,陈矩便做主将此案定于皦生光身上,判了他凌迟。一场很有可能令无数人人头落地的大案,便如此消弭于无形。此事过后,朝廷中很多官员对他越发佩服,陈矩也并未借此机会结党营私。

《明史》中评价此事:“矩治妖书狱,无株滥,时颇称之。”

▲陈矩剧照

神宗越来越信任陈矩,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他已经将监察、纠政、东厂等大权尽数收在手中,就算明朝宦官专权较为常见,但是一人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依旧少见。在他手中的权力达到顶峰时,陈矩依然恪守自己为官的原则,努力劝诫皇帝,对朝廷官员加以庇护,东厂由陈矩执掌的这段时间内很少抓捕犯人,京城的治安也非常稳定良好。再加上陈矩为人着实“佛系”,因此权倾天下而朝臣不忌,这在宦官专权蔚然成风的明朝可谓罕见奇景。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陈矩在自己七十岁的时候去世。

他去世后,神宗赐他“清忠”二字题于祭祠,文武百官都纷纷上场为他吊唁送葬。在他下葬时,穿着素色衣服来送葬的人多到将街道堵塞。

即使直至如今,仍有人自发为他扫墓,时时祭拜。

▲古代送葬剧照

结语

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明朝太监”几乎等同于祸乱朝政,这种想法倒也不算冤枉了明朝时期的宦官,人一旦权势滔天,便容易滋生罪祸。因此像陈矩这样的人才格外受人敬重。

参考资料:

《明史》

《续忧危议》

更多文章

  • 阿斗真扶不起?诸葛亮死后刘禅连杀3人,看懂这波操作明白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阿斗不听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对阿斗的看法,刘备让诸葛亮放过阿斗

    前言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可以说为刘备兴复汉室做了不小的贡献,之后在蜀地也是发挥其治国才能,将蜀地治理的很不错。刘备崩逝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刘禅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真的是这样的吗?能力并不是是想象的那么低那句“扶不起的阿斗”太深入人心的,如果不了解刘禅在位期间的历史,很容易就被这句话带跑偏,认

  • 宋高宗张贵妃祖地风水探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高宗张贵妃祖地,金蛇脱蜕形,出神童登科,清贵之地。张贵妃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张贵妃开封祥符人,宋高宗赵构的嫔妃。初入宫,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封婉容。淳熙七年(1180年),封太上皇淑妃。淳熙十六年,进封贵妃,绍熙元年去世。形峦评析金蛇脱蜕,乃自平冈而出蛇,无裀褥,故清亦为神童。贵则不及。大凡经中

  • 长坂坡诋毁赵云,害死刘关张,诸葛亮拿他没辙,这等小人得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云长坂坡一战杀了多少人,老三国赵云长坂坡是哪一集,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高清

    前言刘备对赵云的人品还是非常信任的,当时大家都在逃,糜芳觉得赵云往回走,只能是投降所以他就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跟刘备汇报。刘备不信但是张飞听到了,莽撞人张飞信了糜芳的鬼话,扬言要杀了“叛徒”赵云。赵云经过血战将阿斗救回,若不是真的将刘备的宝贝儿子带回来,相信凭糜芳颠倒是非的能力,赵云的小命恐怕是难保,实

  • 金朝灭亡后,后宫嫔妃的下场如何?南宋总算是报了靖康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朝灭亡后宗室结局,南宋靖康之乱简介,写南宋与金朝的书

    北宋被金朝灭亡给世人留下的最大印象倒不是什么王朝的更替,而是一部女人被凌辱的黑暗历史。公元1127年,金朝军队攻陷北宋都城,徽钦二帝及北宋皇族、嫔妃、公主、宫女等3000多人被金军押往金国。这些可怜的女人们一路上被金军肆意强奸凌辱,再加上寒冷的气候,当时就有很多惨死在路上。当他们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

  • 陈平:刘邦手下最毒的谋士,算计了一辈子,笑到了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手下陈平简介,陈平对付刘邦完整版,易中天讲刘邦泡脚见陈平

    而在刘邦的麾下,陈平是个相当特殊的谋士,他对于内政、打仗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展露过什么才华,但他在阴谋诡计、操弄人心上,却不作第二人想。陈平之计,皆是阴损毒辣,往往于不可能之际让人落入局中,至死而不觉。同样为汉代的鼎立立下了大功。陈平之毒,体现在对人心的把握上陈平本是平民家的子弟,从小喜欢读书交

  • 金日磾:被甘肃人当成了“马王爷”,曾让汉武帝想娶匈奴女子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王爷保佑什么,金日磾人物简介,马王爷简介

    ——题记我想,也许没有人会为他再画像了,就像我的手上蘸了一滴水,被时光拉着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却为匈奴人画了一张像,被时光抬着,闪亮在历史的某个深处,如同天上的星星也会弥漫出人间的气息。他叫金日磾,前134年—前86年,匈奴休屠王的长子,匈奴人的王子。应该是现在的甘肃武威人,但有人也说他是张掖人

  • 唐朝长安城处决犯人的刑场叫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史实扎心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场景,并不是适用于每个朝代,毕竟午门是在紫禁城出现才会有的,也就是说只有明清两两代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过历朝历代,处决犯人选择在人多的地方执行,比如说闹市啊,菜市场之类的。毕竟选择在人多的地方处决犯人,对于围观的群众是一种很好的警示作用。唐朝处决犯人的地方也是在一个人比较多的地方,名为“独柳树

  • 长城屹立千年不倒?原来秦始皇混入了此物,现代工程拒绝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城全部是秦始皇建的吗,长城今犹在不见秦始皇什么意思,秦始皇为何要修缮长城

    万里长城更是与现在的建筑相比的话,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没有精密仪器,没有像现在这般专业的地质专家,也没有钢筋水泥的投入使用,他们所拥有的只是百姓们的血汗和双手。今天的那些短命建筑,秦始皇当初是如何保证长城质量的呢?他们让这个庞然大物矗立了两千多年。在秦代,作为皇帝的嬴政之所以要建造这个工程巨大的长城,

  • 唐中宗知道韦后和武三思私通,却装不知道,韦武玩牌时还帮数筹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李显本来就很喜欢韦氏,这个老婆是他自己挑的,而且在那一段最悲惨的时间里,韦氏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没有韦氏。就这样苦熬岁月,五十岁的李显总算等到武则天回心转意的那天,招他回京。李显想总算熬出头,激动万分,对韦氏说不管以后你干啥,我都“不相禁制”,就是你想干嘛就干嘛。神龙之变时,一批拥护李唐的大臣,重

  • 长城无用?美国教授反驳:欧洲被长城害惨了,秦始皇真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继续修缮战国长城,后万里长城又经历各朝各代的不断修筑,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朝大修长城后的建筑。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成果,又如:“烽火戏诸侯”、“万年灰与燕京城”等著名典故及“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