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城无用?美国教授反驳:欧洲被长城害惨了,秦始皇真是千古一帝

长城无用?美国教授反驳:欧洲被长城害惨了,秦始皇真是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85 更新时间:2024/2/1 2:34:29

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继续修缮战国长城,后万里长城又经历各朝各代的不断修筑,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朝大修长城后的建筑。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成果,又如:“烽火戏诸侯”、“万年灰与燕京城”等著名典故及“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登上长城天下雄,燕山如海碧葱葱”等千古名句也多出于这座雄伟的建筑。

在冷兵器时代早已过去的今天,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引得各国游客前来观赏。

万里长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毛主席当年挥笔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也被许多人奉为圭臬,誓要一生一定要登一次长城领略长城雄壮和秀丽风丽。

长城虽雄伟壮丽、抵御了外敌入侵这背后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付出,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孟姜女哭长城便是人们因修筑长城而家破人亡的悲剧,虽故事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在封建时代,且面对一项浩大严峻的工程,被压迫的必定是劳动人民。

所以,当长城失去最重要的军事作用的时候,便有人提出质疑,这样劳民伤财的浩荡工程真的有用吗?

在清朝被废弃的长城

在了解长城的修筑历史后,我们可以知道,长城虽在秦始皇之后也经历了历朝历代的继续修建,但在清朝便停止了这项工作。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长城一直发挥着有效的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更是北部边防重要的军事要塞。

清朝停止修建长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康熙帝自身“民为邦本”的个人政治见解,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在于安稳江山,如此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只要善待人民、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会繁荣强盛。

而长城的修建兴师动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长城再坚固,最终也会灭亡,于是长城在清朝之后便被废弃修建。

可以说康熙帝认为长城的存在可有可,并无实质作用。康熙帝废止修建长城的原因虽看起来十分充分,但“长城无用”这种言论仍经不住推敲。

首先康熙帝决定停止修缮长城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在1691年在多伦的会盟,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使清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了明显加强。

而多伦会盟以后,蒙古问题基本解决,本就是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被建造出来长城没有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军事作用便渐渐消失。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康熙帝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如果没有多伦会盟这个客观条件,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康熙帝的选择也绝对会是继续修建长城抵御外敌。

长城的作用

对于万里长城的巨大作用,很多外国人都感同身受。美国著名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修筑长城的举动,着实害惨了一些欧洲国家。

《危险的边疆》一书中,美国教授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因为中国中原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使得北方游牧民族无法向南部地区拓展领地。

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和领地,北方少数民族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西方,被迫西迁,历史上匈奴和蒙古族人都因南下失败,而西迁到达欧洲,匈奴人将日耳曼人驱逐使得罗马帝国走向灭亡,汉朝时部分匈奴部落被打败,匈奴的几个分支为了生存,他们中一些向西迁移来到了欧洲,而西迁的匈奴却给欧洲带去了灾难。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研究匈牙利的历史,我们知道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各民族陆续迁移到这里。

首先到来的是匈奴人,当时的匈奴人在汉民族的打击下被迫西迁,在阿提拉的领导下,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匈帝国,这也是匈牙利的早期历史。

可以说,长城的作用不仅仅是彰显国威,更是抵御外敌、有效获得敌军消息,而长城的修建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格局与历史。

全面看待历史

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任何事物带来的影响都不是单一的,我们要正确评价一件事物,必须做到全面地了解该事物。

康熙帝因个人原因否定了长城存在的价值,而当今也有不少人局限于时代,以现代的眼光去苛责古代人、古代事件并质疑其存在价值,他们将岳飞说成暴力狂,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将成淫词滥调、不尊重女子的烂作。

脱离时代背景去评判人物、作品本身便是十分不理智的行为,更何况这种行为最终带来的下场便是误导越来越多的人,使更多优秀作品消逝。我们必须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拒绝历史虚无主义。

小结

“世上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从一个角度上去观察,就能够说它是唯一的真理。”不为时代所局限,不被狭隘的偏见阻碍思想,是我们当代青年进行历史评价时应有的精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一武将当过李世民的侍卫,武则天不知深浅杀了他,惹来大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惊艳片段完整第一集,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秘史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不过,他们被窦建德俘虏,堪称不幸之中大幸。窦建德一向以仁义闻名,不仅善待百姓还优待俘虏,既没有杀掉这帮俘虏,也没有把他们作为人质跟李渊讨价还价,而是把他们全都释放了。同安长公主得以大难不死回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对这位姑姑公主也尊敬有加。同安长公主的后人中,日后出了一个威震西域的大人物。《新唐

  • 文成公主:来自山东的优秀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文成公主,几乎无人不知,可若说起她的家乡,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其实,文成公主是妥妥的山东济宁人。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渊的堂侄、时任灵州(今甘肃灵武市)总管、年仅20岁的李道宗戍边破敌立功,李渊认为,“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彰(曹彰,曹操次子)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

  • 这才是真实的刘禅,“扶不起阿斗”只是抹黑,他其实对诸葛亮充满警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把三国这段历史中的所有人物做一个排名,那么后主刘禅绝对是一个被后世误解最大的人物,“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他身上难以洗刷的标签。历史上的刘禅,他是刘备的长子,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文则遵从诸葛亮,他在乱军中得以生还,格外受到刘备的重视。后来,随着长辈们一个个离世,他背负着“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 唐太宗问萧后,自己的后宫和隋炀帝比如何,萧后说完后太宗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后简历,宇文成都与萧后的小说,萧后人物关系图

    相比之下,隋炀帝杨广和他的差距就是天壤之别了,不仅昏庸无道,而且十分荒淫,后宫虽有佳丽三千,但是仍不满足,经常挑选全国15岁以下的少女入宫,供他享乐。由于天天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后来群雄起义,隋朝终被唐朝所灭。李世民虽然没有像杨广那样每天招一大批女子入宫享乐,但他对自己的后宫生活很是满意。有一次,李

  • 金屋到钩戈,最是无情帝王家。汉武帝一生风流,为何后妃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王朝气势博大,文曲星星光灿烂,长安文化光照日月河山。汉武帝在位54年期间,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空前的盛况,思想、文化、艺术同样得到发展。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不外如是。然而,汉武帝风流一生,佳话无数,后妃却无一人能够善终。宠幸和冷官,不过一念之差。谁逃得脱凄凉悲惨结局呢?最是无情帝王家。1.儿方六岁

  • 唐朝一秀才拿着诗去拜访大臣,大臣:这不是当年我写的诗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时敢于直言的大臣,秀才和村姑对诗,唐朝一秀才写诗

    唐朝诗人李播曾官拜郎中,他主管蕲州时,有一个姓李的秀才前来拜见他,并且李秀才还带着自己写的诗,想请李播指点一二。李播接过秀才的诗一看十分惊讶,原来这些诗都是李播昔日所作。李播心中虽有些猜想,但他仍不动声色的问李秀才:“这些诗是你自己写的吗?”秀才答道:“当然,这是我尽平身所学才写出来的。”李播又说:

  • 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的这一仗,可以说颠覆了西方文明,改变了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5次打败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人口vs唐朝,外网评唐朝与阿拉伯

    在中亚,唐朝的各属国,此后也相继臣服大食,并开始了伊斯兰化历程。看一看《全唐文》或《册府元龟》所载中亚各国求唐援兵共击大食之表文,就可以明白这些中亚小国早已按照两个大国力量此消彼长的形势,按照两个大国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而摇摆于唐和大食之间。向唐朝求援共击大食的邻国和属国有:波斯,南天竺、东曹国、安

  • 《大秦帝国》系列终章《大秦赋》开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大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秦帝国第三部简介,大秦赋魏嫣,大秦赋78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大秦帝国》系列终章《大秦赋》开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大剧《大秦帝国》系列终章《大秦赋》开播,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历史大剧剧中人物的衣服,铠甲,化妆还有道具等等看起来也是精致的,如此这般,才能更有代入感,让观众可以更快地融入剧情,融入那个时代背景。而这背后,都是剧组用心制作的结果。为了让剧中场景更为真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探亲,一年后如期归来受刑,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晚年后悔杀兄弟,唐太宗放死囚390人,如何看待唐太宗的纵囚事件

    李世民重视生产,与民生息,发展经济,而且在倡导节俭这方面以身作则。他还制定死刑复奏制度,以示对人生命的尊重,这样的做法与历来皇帝对生命的不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严明法制下,犯法的人很少,被判死刑的就更少了。而李世民非常有仁爱之心。有资料记载,有一天,李世民为了体现自己作为国家最高责任人的高度负责

  • 野史秦汉,秦始皇与蔡伦功过论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到如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秦始皇的坏名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渐渐被洗刷,时至今日,他老人家基本.上已经是个正面人物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国人“大局观”的提高是秦始皇被“平反”的主要原因,与他统一中国的大业相比,杀多少人都只是“小节”而已。相对于赢政先生,蔡伦是个小人物,然而鉴于他对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