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襄樊之战:关羽为刘备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襄樊之战:关羽为刘备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4/1/19 6:43:33

后世每每谈及此战,基本上都会把战败的主要责任归罪于关羽,比如他的骄傲和无容人之量,和傅士仁、麋芳、潘浚等人的关系都不好,直接导致了傅士仁和麋芳的投降等等,以至于刘备追谥了法正,居然都没有追谥关羽,即使刘禅后面追谥也只是给了个引来后世无数争议的壮缪侯,那么关羽真的应该为襄樊之战的失败承担主要责任吗?其实他是为刘备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先得说一说关羽为何要在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发动襄樊之战,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关羽太过心急,仓促之间发动时机不对,事实上无论对关羽还是刘备而言,这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战机稍纵即逝,以后都未必有这样的机会了,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关羽的荆州兵团四五万人还是有的,那么曹操呢?曹操刚刚遭遇汉中之战的大败,主力滞留关中一直到10月份才回师洛阳,从襄樊前线到许都甚至洛阳一线兵力空虚,曹仁一个征南将军守樊城才几千兵马,徐晃屯宛城也才一万多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于禁拼凑的七军三万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估计是许都的屯田军,战斗力并不强,文聘在江夏走不开,东线的夏侯惇和张辽鞭长莫及,曹操真正能动用的机动部队很有限。

第二,除了军事实力占据优势之外,局势也对关羽相当有利,218年曹魏一方接连发生了两场叛乱:一是1月份许都发生耿纪、韦晃之乱,10月份宛城又发生侯音之乱,虽然都被平定,但是后遗症仍在,曹操甚至不得不从紧张的汉中前线把徐晃抽调出来派驻宛城。

这还不算,洛阳附近的梁县、陆浑和许都附近的郏县等地也发生了民变,可以说218-219年曹操面临的局势异常严峻。

曹操主力远在长安、襄樊前线又兵力不足,叛乱再加上民变,关羽兵强马壮实力占据优势,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等曹操大军回师、局势平稳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关羽在此时发动襄樊之战战机把握得相当好,而且从战役前半段来看,关羽的战果相当辉煌,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正在关羽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孙权在背后捅了刀子,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关羽匆忙回师战败被杀,可以说孙权背盟是导致关羽襄樊之战战败的根本原因,那么孙权为何出尔反尔背弃双方盟约从背后捅了关羽一刀呢?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就是三步棋:先夺荆州,再取益州,最后兵分两路北伐中原,其实在此之前鲁肃的《榻上策》也一眼就盯上了荆州,可以说双方都不可能放弃荆州,这个矛盾根本是无法调和的,即使是215年双方谈判瓜分荆州之后,孙权也没有放弃夺取荆州的决心。

很不幸的是《隆中对》压根就没提及孙权,只是想到刘备如何得到荆州,却忽视了荆州同样是孙权的根本利益所在,只要有机会孙权一定不会放过,而关羽北上襄樊正是给了孙权这个机会,刘备以为双方谈判之后荆州的纷争已经不存在了,却压根没想到孙权在一旁虎视眈眈。

这种从上到下战略上的忽视才是最致命的,关羽率主力北上,益州的刘备、诸葛亮、法正等决策层没有一人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如果庞统在的话可能就不一样了),居然没有一人提出要派兵加强荆州的防守以防止孙权的偷袭,哪怕派一个人去临时主持一下大局也好,关羽再厉害也挡不住曹操和孙权的联手。

可能有人会说关羽的骄傲自矜导致了糜芳和傅士仁的偷袭,没错这算是原因之一,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两人的贪生怕死,即使关羽和他们两人关系不错,吕蒙大军一到两人最终仍会投降。

何况糜芳是南郡太守,这是荆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傅士仁是防守东吴最前线公安城的守将,两人一个是刘备的小舅子,一个是跟随他几十年的幽州老乡,既然关羽和他们两人关系不睦,如果关羽真有这个权力的话,肯定不会把这两个如此重要的地方交到他们手上,所以说这样的人事安排不是关羽的本意,肯定是出自刘备之手。

此外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的时候,就几次要求刘封出兵配合自己的军事行动,却一次次被刘封拒绝,试想一下,关羽有假节钺在手,如果刘封和孟达真归他管辖的话,两人真会违抗军令?很大的可能是东三郡属于益州,节制荆州军事的关羽根本管不到他们,有假节钺也没用。

襄樊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关羽威震华夏战功赫赫,如果没有孙权在背后偷袭,凭徐晃区区一万多新兵又岂能击退关羽,攻破樊城和襄阳是迟早的事,关羽至少也能拿下襄阳和南乡两郡;第二阶段撤军回师荆州战败被杀,在荆州已落入吕蒙之手、后退无路以及军心涣散之下,关羽其实已经回天无力,换成谁来都无法力挽狂澜,战败是必然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孙权的偷袭,导致孙权偷袭的根源在刘备而不在关羽。

如果真要为襄樊之战的败局划分责任的话,关羽最多只承担三分责任,其余七分责任都在刘备自己,过多责怪关羽丢失了荆州是不公平的,关羽其实是为刘备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删除的张衡和地动仪,是外国的质疑?还是对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2100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张衡。曾经,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是我们历史课本上的必将知识,但是只因为一些所谓的外国学者的质疑,我们的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从此就消失在了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张衡是东汉人,是南阳五圣之一,他学识广博,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兼蓄包容,自成一家。他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

  • 明朝的府军前卫建了撤、撤了建,士卒还多逃亡,为什么这么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开讲# 在明朝,皇帝直辖的亲军共有二十六卫,皇家安全大部分由他们负责,可以说是最应该被皇帝所重视了,然而其中有一卫的地位却十分奇怪,虽然长官为朝廷的勋臣,皇家侍卫也多从这里走出去,但总体上却不受皇帝重视,这一卫便是府军前卫。一、府军前卫的废除与重建洪武时期,府军诸卫是皇帝的亲军卫所,担任保卫皇

  • 她是朱元璋唯一的皇后,朱元璋对其敬爱有加,堪称“千古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一共几位皇后,叨叨解说朱元璋,我的祖父朱元璋

    孝慈高皇后姓马,安徽宿州人。马皇后生于1332年,她祖上是归德府宿州的富豪,她的父亲马公乐善好施,马皇后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十分的聪明,会写诗文会画画,而且还十分的喜欢历史。马公杀了人,只能远走他乡避仇,临走前就把马皇后托付给他的好友郭子兴,马公后来也客死他乡了,郭子兴就将马皇后收为自己的养女,

  • 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一生未婚,咋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去病至今还有后代吗,惠敏莉和霍去病,高长恭和霍去病小说

    当天子赏赐他府邸美人时,他又断然拒绝,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千古壮语。两年后的“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他留下了足以彪悍史书的功绩,千百年之后仍被传唱。他就是大汉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常胜将军。但是纵观霍去病的一生,虽不学兵法,

  • 相扑并非日本专利,宋朝女子相扑曾让皇帝睡不着,却被司马光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长安凡有会宴游乐,多演角抵之戏,在清入关前,一向是华夏民族的一项健身兼娱乐的活动,但到了宋朝时,却因司马光的劝谏,让皇帝禁止了这项流传已久的运动,日后反倒在日本继续发光发热。▲女子相扑让娇羞碧玉的女性得以展现姿态,深得宋朝皇帝喜欢,最后司马光认为毁三观严令禁止。(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角抵”一词

  • 荀彧一心为曹操出谋划策,为何会被曹操逼迫,最后落得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荀彧字,曹操送荀彧空盒子的四大寓意,荀彧说徐庶比他强十倍真的吗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古以来,君主身旁必定站着一位谋士,谋士就像君主的指南针,当君主决策进入迷途时,可以为君主指明方向;谋士也像君主的智慧囊,在危急时刻可以打开得到解决方法;谋士有时也像君主最锋利的宝剑,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前有三国谋士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有助力朱元璋

  • 他找皇上借锦衣卫一用,皇上二话不说把名单给了他,但他却慌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情形下朱元璋不得不自己出谋献策,刘伯温虽然进献不小,但仅仅只靠刘伯温一人是远远处理不了朱元璋打全国过程中的各种疑问杂症的。刘伯温更像一个江湖术士,擅奇谋、行险招,但论治国平全国,他远不及诸葛亮、张子房。朱元璋挂号称帝后,国家大事基本上不跟刘伯温筹商,刘伯温那时的官职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属于国家司

  • 蜀汉丞相诸葛亮:一个不该被质疑不该被抹黑的千古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历史的深挖,有更多的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本来这没有什么,可是有争议并不代表抹黑和无条件的洗白。这其中有许多人在历史上确实是恶贯满盈,比如南宋的秦桧和贾似道等二人。如果他们一开始是如何的想要忠君报国,挽救大宋于危亡之中。可是事实他们最后的的确确残害忠良卖国求荣,否则该如何解释秦桧跪在岳王庙前那一幕

  • 他是明朝最出色的官僚,曾是张居正的助手,最后还超过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家人结局,张居正顾璘

    明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皇帝不像皇帝,比如几十年不肯上朝的万历皇帝,臣子不像臣子,比如明朝晚期的太监把持朝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属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共四十八年。万历皇帝在位的前二十年,大明王朝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毕竟他爷爷朱厚熜沉迷修

  • 荀彧是病死的,还是被曹操逼死的?如果是后者,曹操为何要他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荀彧字,曹操送荀彧空盒子的四大寓意,荀彧说徐庶比他强十倍真的吗

    首先在知道这个答案之前,我们要知道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荀彧的死因历史上多有争论,主要分为两种说法,一说是病死的,另一说是被曹操逼死的。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两种说法1、忧虑而病死《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为什么会说荀彧会是病死的呢?这件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