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建「国子监」,目的是批量生产太监,而不是读书人|文史宴

朱元璋建「国子监」,目的是批量生产太监,而不是读书人|文史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4/2/24 2:00:23

洪武十八年四月,吏部尚书余熂被朱重八砍掉了脑袋。

据相当不实的《太祖实录》,余熂被杀的缘故是:

国子监祭酒宋讷,也就是明帝国最高学府的校长, “以严厉为众所嫉”,因为在管理学校上非常严苛,被众人忌恨。其中有一个叫金征的“助教”,与吏部尚书余熂是同乡。他找到余熂,二人合谋,以宋讷年事已高为由,发文件让他退休。宋讷接到退休通知后,去向朱重八告辞。朱重八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要退休。宋讷说并不是自己的意思。朱重八将余熂、金文征抓起来拷问,得知真相后将两人一并诛杀,下旨让宋讷继续做他的校长。

官修史书玩弄文辞,以轻描淡写的“严厉”二字,略掉了宋讷秉持朱重八之意,以落实学规为名,行思想监控之实,在国子监所犯下的包括草菅人命在内的滔天罪过。

大审查者宋讷

宋讷是明帝国第一版“国子监学规”的制定者。他在洪武十五年草拟了十二条禁令,得到朱重八的赞许后,以谕旨的形式镌刻在石碑上,置于国子监明伦堂右侧。这学规之中,最厉害的一条是:

“在学生员,……必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以为他日之用。敢有 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

这是一条典型的 口袋罪。“毁辱师长”与“生事告讦”八个字,可以被执法者无限宽泛地解读。语言上让师长不高兴了,行为上让师长有意见,思想上与师长有差距,文字上让师长不能满意……都可以被纳入“毁辱师长”的范畴。向师长提意见,对教学有看法,与同学有冲突……也都可以被纳入“生事告讦”的范畴。而所有的口袋罪,它的出现无不源于当局想要制造一种无远弗届的恐怖与控制。

赵翼《二十四史札记》,这条口袋罪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宋讷在国子监内“极意严刻”,非常起劲地落实自己制定的学规,完全以一种酷吏的作风来对待学子,监控他们的一言一行,以致每月都有学子在强制监禁中饿死或者自缢。金文征心有不忍,又心知宋讷的做法背后有朱重八的支持,只好去找到余熂,商量出一个以年老为由让宋讷退休的办法 (宋讷当时75岁,早过了退休年龄)。结果,大审查者宋讷没有被赶走,他们两人 (以及一批国子监的相关人员)却丢了性命。

洪武二十三年,宋讷死掉。但朱重八尚在,所以国子监仍是一个对学生实施严苛的思想和行为监控、旨在培养奴才的所在。

四年后,洪武二十七年,朱重八在国子监的大门口,挂上了一颗血淋淋的脑袋。

头颅的主人叫做赵麟,是国子监的一名学生。他受不了学校的虐待,在校内贴了一张抗议贴。官方发行过一本由朱重八授意编写的《赵麟诽谤册》,对赵麟展开过“全面的批判”,但似乎并没有收录赵麟那张抗议贴的原始内容;从朱元璋后来的训词中还可以推测,这则抗议贴应该是匿名的。但匿名敌不过地毯式的审讯排查,赵麟终于还是被找了出来。

按宋讷制定的学规,赵麟的罪名可以是最严重的“毁辱师长”,顶格惩罚是“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朱重八觉得这样不足以制造无远弗届的恐怖气氛。他法外加刑,下旨诛杀赵麟,并命人寻来一个大竹竿,诏令将头颅挂在竹竿上,立到国子监的大门口。

洪武三十年七月二十三日,朱重八在奉天门召集国子监师生近两千人训话。训话中,他怀念起了已死掉七年之久的宋讷,“学生们听着,先前那宋讷做祭酒呀,学生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所谓的“严肃”与“循规蹈矩”,换一种说法,就是老老实实做奴才,从不乱说乱动。

朱重八觉得,宋讷之后的国子监祭酒全都不行,“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怀着异心,不肯教诲,把宋讷的学规都改坏了”。他告诫在场的学子们,要严格遵守宋讷定下的规矩,“敢有抗拒不服,撒泼皮、违犯学规的,……都不饶,全家发向烟瘴地面去”。

末了,他再度搬出赵麟那颗血淋淋的头颅,赤裸裸地搞起了恐吓:

“敢有似前贴没头帖子,诽谤师长的, 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若先前贴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绑缚将来,也一般赏给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首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迁发烟瘴地面。钦此。”

大意是:以后再敢有人像赵麟那样,对学校、师长或者朝廷不满,贴那不署名的帖子,鼓励众人告发他,也可以直接将人绑了来,赏赐大银两个。之前如果有人贴过无名帖,也鼓励知道情况者告发他,或直接绑了来,也同样赏赐大银两个。贴无名帖之人,要凌迟处死,再把脑袋挂在国子监门口,还要抄他全家,将家人集体发配去蛮荒之地。

此次讲话之后,鼓励告密与凌迟枭首,就成了新的国子监校规。

这种思想、行为控制,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

明代国子监内设有一个叫做“监丞”的职位,主要职责是对教师实行“纠举惩治”,也就是监视教师在行为上是否有失仪之处,在言语和教学上是否有越轨之举;同时也监视学生是否存在异动(地方学堂则设有“提举官”)。朱重八授意制定的学规中,有这样的规定:

“敢有妄生异议,鼓惑后生、乖其良心者,诛其本身,全家迁发化外。”

与之相配套的,是对教学内容的严格审查。尤其针对教师的讲义:

“每值讲之前一日,具讲义稿呈内阁及勋爵知经筵者阅订,有痴句,则批驳令自改正。改已,复编呈之。虽至再三必改定,乃缮写一本呈。”(夫之语)

大意是:国子监教师讲课的前一天,要把讲义稿呈送给内阁等部门审查,若发现其中有不合适的“痴句”,则批示驳斥令其改正。改完后,再呈送给内阁等部门审查。直到最后没有任何问题,才可以拿去课堂上宣讲。

如此种种,全是因为朱重八对国子监的定位,只为生产奴才,而非自由民。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方腊起义真是被宋江平定的吗?有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宋江平定方腊起义不过是小说之言,历史上平定方腊起义的人当然不是宋江,那么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被谁所平定?又是谁活捉了方腊?方腊的结局又是如何?下面就来说说这些问题。 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激起了方腊起义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二十六年就使得宋朝由盛转衰,甚至最后酿成靖康之

  • 除夕夜朱元璋微服出宫,衙门口见一小吏在喝酒,次日将他连升十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过程需要学子们先经过县试和府试,才有了院试的资格;通过院试后晋升为“秀才”,才可以参加乡试了;乡试被录取的人称为“举人”,这个时候,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了。举人们可以参加会试,会试考中的,称为“进士”,就是那些考不上的也可以选择做官,不过职位不会很高。进士们继续参加考试,通过会试、复试和殿试的,就会

  • 他是蜀国大将的亲弟弟,为何被同为蜀将军的关羽用青龙偃月刀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最能打的名将关羽,关羽张飞都是被谁杀的,刘备和关羽的武力哪个厉害

    但是呢,关羽却曾经下令让人斩杀过蜀国一位将领的亲弟弟,并且还是用的他的青龙偃月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攻势威猛,劲头十足。而此时的魏国大将听说事迹关羽在带兵,竟然下的没有一个人敢去应战,解救樊城。就在此时,我们本文的主人公站了出来,他就是庞德。他对曹操说,关羽是人,我也是人,我为

  • 锦衣卫作为皇帝身边的护卫,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洪武皇帝朱元璋下定决心取消丞相一职,便意味着中国古代封建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厂卫制度也是在这一期间所诞生的。所谓的厂,便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而卫,便是锦衣卫,厂卫制度,自诞生至消亡,前后二百余年,成为明代皇帝维护皇权,制衡臣子的有力工具。而厂卫的实际领导人也狐假虎威,在这期间作威作福,

  • 这位切中西汉潜伏危机的“廊庙才”,英年早逝让人惋惜,毛主席为他写过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毛主席非常赞赏的汉文帝时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透过当时政治局势的表面稳定,看到了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对此深为关切和忧虑。他接连多次向文帝上疏,敲响警钟。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文帝七年(前173年)他从长沙回长安后所上的《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毛主席非常欣赏贾谊的见识和文才,在谈话、诗文中屡屡提

  • 陕西发现孙传庭亲兵史料,揭开明朝疑案真相,网友:欠他一声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个人简介,任琦孙传庭,孙传庭为什么被称为督师

    国事不可为,虽然从客观上肯定了明朝的灭亡非崇祯之过,但也将崇祯朝诸多义士能臣的力挽狂澜之举湮灭于历史长河中。与历史上诸多末世王朝主昏臣庸不同,明朝灭亡前并不乏勤政的皇帝、能征善战的将领和以死报国的文官。如与清军力战而亡的卢象升,血拼李自成直至最后一人的周遇吉,阖家殉国的孙承宗等等。然而,在明末众多死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究竟是否属实?郭嘉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如此,他也非常的信任郭嘉,可以说许多军国大事,曹操总是让郭嘉做最后的定论。而郭嘉的决策可以说是10拿10稳。当时各路诸侯割据,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料事如神,对敌方的心理判断非常的准确。这让他成为了曹操获胜的关键所在。建安二年的时候,郭嘉更是提出了,著名的10胜10败之说。可以说正是因为

  • 刘备若是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就是这三位功臣,只有诸葛知道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两人在茅屋内三分天下相谈甚欢,最后成功,让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在打天下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的有情有义,但如果他得了天下肯定不会再顾忌这些情谊了。第1个就是马超。马超他本身就出身于将军世家,当初反曹操的时候,联合汉中数10万大军与曹操对抗。但是最后败于曹操,走投无路

  • 陕西男子称祖上是北宋宰相,炸开祖墓盗取119件文物,被判了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数十年过去,人非物非,溥仪获得特赦后,与杜聿明等人去参观了故宫,就发生了这样一桩事情,即使溥仪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但依然需要购票进入,因为此事,很多人调侃道:“溥仪回自己家,都要买票。”其实紫禁城宫殿收归国有后,就不算任何人的家了,而在1961年,故宫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我国刑法

  • 陈矩:明朝最正直的太监,死后百官自发为他送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暨陈矩简介,尚书陈矩,陈万策陈矩的父亲

    在《明史》中曾经有两句关于东厂的记录:“刑罚用稀,厂卫狱中至生青草。”由于厂卫狱中所关押的犯人稀少,以至于长上了青草。想必这样的场景跟很多读者心目中的东厂差别很大。说起明朝,可能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东厂、锦衣卫、太监、白银、郑和下西洋等关键词。其中,而这些总少不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参与——宦官。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