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冒顿单于为什么放弃杀死刘邦和灭掉汉朝?前202年02月28日刘邦称帝

冒顿单于为什么放弃杀死刘邦和灭掉汉朝?前202年02月28日刘邦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80 更新时间:2024/1/19 21:56:59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初定都雒阳,后迁都长安。

因为冒顿单于根本没有灭掉汉朝的实力。

匈奴本来只是北方游牧民族,一盘散沙,互相攻打。到了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时期,这才形成了广泛的部落联盟。头曼是部落联盟的领袖,可以号召大部分匈奴人一起作战。

但头曼自己的实力并不强!在突厥语中,头曼的意思是统率万人的将军。换句话说,头曼手下战士可能只有万人而已。

即便如此,匈奴各方面还是难以同大汉相提并论的。

冒顿的厉害指出,是继承了头曼的事业继续发展。

在冒顿时期,匈奴仍然有一个联盟领袖,集中民族的全部力量来作战。

冒顿自吹有30万兵马,名义上归属他的各民族大约200万人。

实际上,游牧民族就是全民皆兵,能够打仗的男人勉强凑齐30万,实际上青壮年只有10多万人。

自然,一直高达10多万人的骑兵部队,也很了不起啦,当时全世界也是没有第二个这种骑兵军团。

不过,汉代的骑兵还没有脚蹬,只有马鞍。骑兵可以在马上射箭,却不能在马上用冷兵器激烈肉搏,无法冲锋。

这样一来,骑兵的战斗力减少了大半。匈奴骑兵只能在较远距离大量射箭,削弱汉军的实力,随后集中起来下马作战,将汉军彻底消灭。骑兵下马以后,战斗力就同步兵差别不大。至于骑射方面,只要汉族步兵装备强弓硬弩,很难说谁赢谁输。

虽然匈奴骑兵还有机动性的巨大优势,面对汉军重兵集团并没有取胜的把握。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匈奴骑兵当时的武器。

当时匈奴人是非常落后的,没有熟练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匈奴骑兵几乎都是轻骑兵,身上的皮甲可以在较远距离防止弓箭射击,仅此而已。这种皮甲对付不了穿透力很强的汉人弩弓,也不能对抗近距离的冷兵器搏斗。所以少数匈奴骑兵还会配备木制或者皮质的简易盾牌,主要用于防箭。但马上使用盾牌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无法同时射箭,是一种很笨的办法,主要用于撤退。

匈奴骑兵主要的武器,就是弓箭。匈奴人擅长使用反曲弓,由于技术落后,箭头只有部分是铁或者青铜,很多则是骨质。骨质箭头的问题是难以破甲,对于穿有铠甲的汉族士兵用处有限。

由于很少马上搏斗,只有少数匈奴骑兵携带长柄武器,其余骑兵佩戴短剑或者短刀。

说来说去,匈奴人主要就是靠射箭来杀伤汉军。

所以,汉军就武器装备来说有很大优势。

除了装备大量金属长柄武器、刀剑、铠甲以外,汉军在弓弩上也不亚于匈奴人。

匈奴人普遍使用的是反曲弓,而汉军使用的是复合反曲弓,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只要汉军经过严格训练,在对射中也不会落下风。

另外,汉军还有大量弩弓,这玩意穿透力强,杀伤力大,更重要的是训练比较简单,易于速成,在防御时最有威力。汉代弩分为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等多种,按照居延汉简的记载推算,其中的三石弩射程可达189米,四石弩射程可达252米,都是远远超过普通弓箭的射程。

《汉书·爰盎晁错传》中将此总结为:“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翻译一下就是:如果在平原上,地势平坦,轻车突骑,那么匈奴容易被扰乱;劲弩长戟射到远处,那么匈奴人的弓箭之弓不能抵御;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十个五个一拥而上,那么匈奴的士兵不能抵挡;能用强弩的骑射军人,同时射向敌军,那么匈奴的皮做的铠甲和木做的盾牌就不能支持了;在马下格斗,剑戟相交,短兵相接,那么匈奴人的脚就不能支持了。这是中国擅长的地方。

由此可见,此时匈奴骑兵主要的优势就是机动性,最低程度立于不败之地,打不赢也可以逃走。

汉军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同样建立了快速机动的骑兵军团,这才打垮了匈奴人,不过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在现阶段,匈奴和汉军可以说各有所长,就看具体怎么发挥。

另外,冒顿的10多万人只是形式上归属他指挥,真正嫡系也就几万而已,其他都是一同作战的盟友部落而已。这些部落不可靠,只能打顺风战,不能打逆风战。

本质上来说,匈奴各部落都是敌对的,甚至部落内部各实权派也是敌对的。

别的不说,冒顿单于是杀了自己老爸头曼单于,又杀了弟弟和继母,才上位的。

史书中记载,头曼宠爱幼子,仍然给长子冒顿多达1万兵马。

冒顿认为弟弟肯定会继承父亲的部落,决定杀父篡位。他私下训练军队,并要求当他以响箭射向何处,部队即射向何处,不从者斩。这其实就是训练完全服从他一个人的私兵,准备未来的篡位。

冒顿首先射自己的千里马,部下只能跟随射箭,将这匹千金难买的良马射死。

后来冒顿又突然射自己的爱妾,部下畏惧被斩首,只能跟着将这个美女活活射死,少数不敢射箭者被斩首。

所以,在冒顿突然向父亲头曼射箭时,手下士兵万箭齐发,将他射成刺猬。

这种骨肉相残,对于游牧民族是再正常不过了,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样。因为草原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父子兄弟随时可以为了利益而拼得你死我活。

既然内部尚且有这么多问题,匈奴部落联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遇严重打击就会土崩瓦解甚至内讧。

说来说去,冒顿单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冒顿单于之所以将刘邦困在白登,完全是因为刘邦过于轻敌,而不是依靠实力取胜。

白登战役,完全是刘邦太轻敌了。

当时汉朝刚刚统一,国家元气还没有恢复,韩王信就勾结匈奴叛乱。

得知韩王信和匈奴骑兵围攻太远,刘邦才仓促率军北上。

由于刘邦急于获胜,不顾当时是寒冬天气,雨雪交加,强行作战,导致二三成士兵在路上就伤病减员,军队战斗力降到最低。

到了山西以后,冒顿故意装作战败撤退,引诱刘邦进入埋伏圈。

身经百战刘邦因为轻敌,竟然中计。在连续几次打垮韩王信和匈奴的军队,刘邦感觉匈奴没什么实力。

刘邦并没有等到大部队赶到,就带着几万汉军长驱直入,攻打匈奴。

结果刚到了白登,这几万汉军就遭到20多万匈奴大军攻击。敌众我寡,好在刘邦反应迅速,立即率兵逃入白登城,被围困了7日。

此时,冒顿距离胜利还有十万八千里。

一来,冒顿骑兵善于野战,不善于攻城。连续攻打了7天,都进不了小城白登,匈奴人反而损兵折将。

二来,冒顿并没有完全包围刘邦的全部军队,只是包围了少量先锋。

此战刘邦先后出兵22万人,被合围在白登的主要是数万骑兵等先头部队。周勃等大将率领的主力没有被合围,正在快速北上解围。

三来,汉军在全国的总兵力至少有七八十万。虽然在前线只有20多万,援军还会源源不断赶来。冒顿实力不足打持久战,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利。

四来,矛盾就算杀死刘邦,歼灭汉军,也无法统治中原。

不要说统治中原,冒顿统治匈奴也有很多问题。

冒顿是弑父杀弟上位的,其他人当然也可以这么做。匈奴内部有很多人不服他,只是形式上归顺他而已。

冒顿的地位不稳固,时刻都有严重内部问题。

况且,就算匈奴铁板一块,内部稳定,作为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儿子可以当众杀死父亲上位,靠什么去统治农耕民族?

根本就没法搞定。

况且,匈奴人常年生活在北方地区,习惯了寒冷干燥的环境,对于炎热潮湿的南方非常不适应。

在古代,炎热潮湿就代表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这是匈奴地区没有的。

匈奴大军南下以后,不断出现瘟疫传染病,不少军人病死,死亡人数甚至超过战斗损失。在匈奴人看来,他们根本就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就应该掠夺一通回到老家去。

此时,刘邦派使者秘密地送给曼顿的皇后阏氏很多礼物,暗示如果继续战斗,就会将美貌的汉族美女送给冒顿求和。

阏氏相貌丑陋,举止粗俗,看到汉女美貌的画像后立即非常嫉妒,唯恐这些女人抢走丈夫的欢心。

阏氏就对冒顿说:“两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围困。如果得到汉朝的土地,单于终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而且汉王也有神的帮助,希望单于认真考虑这件事。”

在匈奴这种游牧民族,女人地位很高,平时可以参加政治。况且阏氏的说法,也是颇有道理的,冒顿开始犹豫不定。

此时,韩王信的将军王黄和赵利又没有按照约定出兵,冒顿认为他们一定反叛了。

匈奴对于汉地根本不了解,完全依靠韩王信做汉奸来带路。现在带路党没了,冒顿难顿时两眼一抹黑,只能退兵。

资料这么写:冒顿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刘邦命令战士都拉满弓,箭上弦,面朝外,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一直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会合。冒顿于是领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归来,派刘敬到匈奴缔结和亲的盟约。

其实汉匈战争持续这么多年,匈奴很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没有实力打垮汉朝。

冒顿父子三代,包括儿子老上单于、孙子军臣单于佣兵几十万也只能南下掠夺而已。

到了冒顿另一个孙子伊稚斜单于时代,汉朝大军就开始主动出击,卫青霍去病深入草原胖揍匈奴人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更多文章

  • 《大宋宫词》惹群嘲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宋宫词文替,大宋宫词曹汝儿结局,大宋宫词全61集手机版免费观看

    《大宋宫词》扑得很彻底,而高预期落空后的反噬效应无疑是那支最迅猛的助燃剂。可惜,显露庐山真面目后的《大宋宫词》经不起检验。剧情发展一路狂飙,观众即便策马奔腾也难与其齐步,这是《大宋宫词》的第一个硬伤。赵恒(周渝民 饰)的王妃生子遇地震、宋太宗赵光义与四弟赵廷美因地震被埋又被救、刘娥(刘涛饰)被赵恒带

  • 张飞武力排第六,为何敢4次主动单挑吕布?其实都是刘备精心策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乱世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之后,最终天下造就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那么为何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魏、蜀、吴,他们三国之中都有自己的名将。俗话说千兵易得,一将难求。特别是在乱世之中,名将的价值就非常高了,毫不夸张的说,得名将者足以得天下。看看当年曹操为了得到天下名将,甚

  • 《大宋宫词》婉儿得知换子真相后,发下重誓,此生与刘娥不复相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婉儿自己进入冷宫发下重誓,此生与刘娥不复相见,这虽然是对婉儿不公平,但婉儿为了孩子和姐姐,这是最好的选择。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一旦揭开,大宋的江山都会岌岌可危,两个太子生母一定会有人起异心,挑唆皇子和刘娥的关系。皇上还在婉儿怀孕的时候就想好了换子,只要婉儿生下皇子就换给刘娥,只是当时从民间来的那个婴儿是

  • 《大宋宫词》成笑话!强扮少女遭全网黑,刘涛无门槛捞金自毁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战乱中怀着孕的刘涛被一个老奶奶救了,刘涛没死,但孩子流产了,救完人的老奶奶没啥利用价值了,于是编剧就把她写死了,具体死法为烧杀抢掠之时刘涛和老奶奶互相催促对方快逃,但倔强的老奶奶偏不,我得等我孙子、儿子,我就不走,话说你不走倒是躲起来,这位老奶奶也不躲,还在一点都不隔音的栅栏门后面大声嚷嚷,我不

  • 《大宋宫词》刘涛宋朝扮相美出新高度,42岁状态一般人羡慕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这个人物大家其实多少听说过一点戏剧野史,“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里她就是重要的一份子。戏文里,在宋真宗的皇后离世,刘娥与另一位李姓的妃子又同时怀孕,后位之争一触即发。刘娥为了让自己登上宝座,于是与內监合谋在李妃产子的时候,用剥皮的猫换掉了皇子,并让人灭掉小孩子。结果阴差阳错之下这个苦命的孩子登上了皇

  • 《大秦赋》:华阳太后发动宫变,大秦历史被拍成宫斗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秦赋赵姬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哭泣,大秦历代皇后简介,华阳太后发动宫变后续

    不过,在近期央视播出,段奕宏、张鲁一、邬君梅等主演的历史剧《大秦赋:东出》里,华阳太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阳宫变。其实历史上是没有华阳宫变这一说法,就是华阳太后和吕不韦的权势争夺。只是《大秦赋》在讲述这段历史时,把华阳太后塑造成反派,以她发动宫变谋朝篡位来陈述这段历史。而

  • 《大宋宫词》刘涛没有少女感被吐槽,历史老师带你走进刘娥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涛大宋宫词大结局,大宋宫词刘娥肚子疼,大宋宫词刘娥怀孕二胎

    其实啊!这次大家是误会导演了,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刘娥,相信会让大家有所改观。真宗和仁宗统治期间,是大宋王朝逐步稳定走向辉煌的年代,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来聊一聊和刘娥有关的事情:我们就简单来介绍一下吧!她的祖父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后晋还能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

  • 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何不乘势灭蜀,而是攻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的结果是,刘备遭遇了人生的大败,他停留在白帝城,与孙吴对峙。此时,季汉帝国在外患重重的情况下,内忧接踵而至。《新三国》永安托孤,源自网络汉嘉太守黄元认为刘备病情可能恶化,不存在好转的可能。黄元过往与诸葛亮不睦,举起了反旗。面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季汉,魏国的曹丕却没有伺机而动,反而将兵锋指向了孙

  • 《大宋宫词》3.8分冤不冤?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西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片名对标《大明宫词》让人期待满满,加上前期豆瓣红人的强烈安利,而且还有演员与制作班底双重豪华的强大阵容,观众对《大宋宫词》的期待值飙升到了顶峰。可拉出来遛遛之后才发现,别说是驴不是马了,简直骡子都不如。评分暴跌也不是没有这层原因吧。假定它是一部历史正剧吧。服化道上,妆容、色彩、服饰、道具等十分精美,

  • “既生瑜何生亮”众所周知,其实还有后一句,诸葛亮听后为之悲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何生亮经典语录,瑜何生亮的意思,诸葛亮看人生的7句话

    周瑜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出身富贵,家里世代为官。他身体强壮,相貌出众并且精通音律。当时孙坚带兵攻打董卓,他主动提出要帮忙照看其家眷,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为此,孙坚也是很是感激,欣然答应。在这期间周瑜与孙坚的长子孙策相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天有不测风云,孙坚在于刘表作战时去世了。于是,长子孙策就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