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大明律》与《明大诰》

明朝《大明律》与《明大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1/30 13:23:50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开始编定《大明律》,历经三十年完成并颁行天下。

它的制定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367年,即明建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训,提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充分体现其要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因此,朱元璋命左丞相善长等创草律令,编律285条,令145条,其律按唐律编订,体例以《元典章》为准,这些也就构成了《大明律》的雏形。第二个阶段是在1368年,朱元璋“亲加裁酌”,确定了《大明律》仿唐律12篇的体例设置,确定了“篇目一准之于唐……分为三十卷”的结构,使其更加完善。第三个阶段是在1380年,朱元璋废中书省和宰相,并以此为机“更定大明律”。这次修改将《大明律》按六部改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律,共30卷460条,隋唐以来延至元代以前800余年的法典结构至此一变。第四个阶段是在1388年,在丰富完善了相关内容的情况下,朱元璋决定将《大明律》“刊布中外,令天下所知遵守”。《大明律》从初创到定型,历时三十多年,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立法的慎重态度。

从总体来看,《大明律》律文简于唐律,但其立法技术上较之更为精细,体例更趋完善和科学,其立法精神也远比唐律、宋律更加严格,成为影响后世深远的封建大法。在此基础上,朱元璋广开言路,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百姓若有冤情可以直接皇帝本人申诉。此外,他还亲手编写了《醒贪简要录》,教育官员要廉洁自律,而对于腐败的官员则采用重刑加以严惩。因此在明朝初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一片盛世之局。

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又编定了《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大诰之名源于儒家经典《尚书•大诰》。朱元璋为防止“法外遗奸”,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可以说《明大诰》与当今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一定的先进意义。但《明大诰》加重律中罪名,滥用法外之刑的特点却使其成为了一部令人生畏的法典。自汉朝初期废除肉刑以来,虽然各朝各代的刑罚种类变化繁多,但大多数都已摈弃了残酷的肉刑。而《明大诰》又将这些酷刑带回刑典之中,四编大诰开列了如诛足、枭首、断手、斩趾等刑罚。而朱元璋本人更是挖空心思,想出如:挑筋、断舌、抽肠、凌迟等一些灭绝人性、令人发指的手段来惩治犯罪。对于惩治贪官污吏朱元璋更是态度坚决、手段残酷,凡是查证属实的贪官,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近乎不近人情的处罚,流放、杖责是轻,重则枭首、绞刑甚至剥皮、凌迟。他对生命、对人的生存权利、人的自尊极度蔑视,活生生的人在他的眼中无异于猪狗,想如处置便如何处置。使得当时的官吏噤若寒蝉、百姓终日惶恐不安,这种做法尽管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集权统治,但也给日后明朝中后期的混乱局面埋下伏笔。在这点上,研究律法之士,不得不引以为戒。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除姜维外,诸葛亮还培养一大将,但刘禅没重用,否则蜀国或不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人人都有困境,能否走出困境,全靠自己的造化,有人有幸被能人救出,而且授之以生活的技能,可是有些却没有那幸运,深入困境不能自拔。世间人等,千千万万,无法比拟,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正如古人所说:“世上先有伯乐,后才有千里马”,也正是所说的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就不常有。一匹千里马如若落在杂役手中,只按

  • 朱元璋建「国子监」,目的是批量生产太监,而不是读书人|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十八年四月,吏部尚书余熂被朱重八砍掉了脑袋。据相当不实的《太祖实录》,余熂被杀的缘故是:国子监祭酒宋讷,也就是明帝国最高学府的校长, “以严厉为众所嫉”,因为在管理学校上非常严苛,被众人忌恨。其中有一个叫金文征的“助教”,与吏部尚书余熂是同乡。他找到余熂,二人合谋,以宋讷年事已高为由,发文件让他

  • 历史上方腊起义真是被宋江平定的吗?有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宋江平定方腊起义不过是小说之言,历史上平定方腊起义的人当然不是宋江,那么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被谁所平定?又是谁活捉了方腊?方腊的结局又是如何?下面就来说说这些问题。 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激起了方腊起义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二十六年就使得宋朝由盛转衰,甚至最后酿成靖康之

  • 除夕夜朱元璋微服出宫,衙门口见一小吏在喝酒,次日将他连升十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过程需要学子们先经过县试和府试,才有了院试的资格;通过院试后晋升为“秀才”,才可以参加乡试了;乡试被录取的人称为“举人”,这个时候,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了。举人们可以参加会试,会试考中的,称为“进士”,就是那些考不上的也可以选择做官,不过职位不会很高。进士们继续参加考试,通过会试、复试和殿试的,就会

  • 他是蜀国大将的亲弟弟,为何被同为蜀将军的关羽用青龙偃月刀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最能打的名将关羽,关羽张飞都是被谁杀的,刘备和关羽的武力哪个厉害

    但是呢,关羽却曾经下令让人斩杀过蜀国一位将领的亲弟弟,并且还是用的他的青龙偃月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攻势威猛,劲头十足。而此时的魏国大将听说事迹关羽在带兵,竟然下的没有一个人敢去应战,解救樊城。就在此时,我们本文的主人公站了出来,他就是庞德。他对曹操说,关羽是人,我也是人,我为

  • 锦衣卫作为皇帝身边的护卫,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洪武皇帝朱元璋下定决心取消丞相一职,便意味着中国古代封建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厂卫制度也是在这一期间所诞生的。所谓的厂,便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而卫,便是锦衣卫,厂卫制度,自诞生至消亡,前后二百余年,成为明代皇帝维护皇权,制衡臣子的有力工具。而厂卫的实际领导人也狐假虎威,在这期间作威作福,

  • 这位切中西汉潜伏危机的“廊庙才”,英年早逝让人惋惜,毛主席为他写过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毛主席非常赞赏的汉文帝时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透过当时政治局势的表面稳定,看到了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对此深为关切和忧虑。他接连多次向文帝上疏,敲响警钟。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文帝七年(前173年)他从长沙回长安后所上的《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毛主席非常欣赏贾谊的见识和文才,在谈话、诗文中屡屡提

  • 陕西发现孙传庭亲兵史料,揭开明朝疑案真相,网友:欠他一声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个人简介,任琦孙传庭,孙传庭为什么被称为督师

    国事不可为,虽然从客观上肯定了明朝的灭亡非崇祯之过,但也将崇祯朝诸多义士能臣的力挽狂澜之举湮灭于历史长河中。与历史上诸多末世王朝主昏臣庸不同,明朝灭亡前并不乏勤政的皇帝、能征善战的将领和以死报国的文官。如与清军力战而亡的卢象升,血拼李自成直至最后一人的周遇吉,阖家殉国的孙承宗等等。然而,在明末众多死

  •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究竟是否属实?郭嘉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如此,他也非常的信任郭嘉,可以说许多军国大事,曹操总是让郭嘉做最后的定论。而郭嘉的决策可以说是10拿10稳。当时各路诸侯割据,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料事如神,对敌方的心理判断非常的准确。这让他成为了曹操获胜的关键所在。建安二年的时候,郭嘉更是提出了,著名的10胜10败之说。可以说正是因为

  • 刘备若是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就是这三位功臣,只有诸葛知道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两人在茅屋内三分天下相谈甚欢,最后成功,让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在打天下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的有情有义,但如果他得了天下肯定不会再顾忌这些情谊了。第1个就是马超。马超他本身就出身于将军世家,当初反曹操的时候,联合汉中数10万大军与曹操对抗。但是最后败于曹操,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