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以小国为跳板,一朝合纵,手握六国相印,左右天下时局

苏秦:以小国为跳板,一朝合纵,手握六国相印,左右天下时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76 更新时间:2024/2/5 13:19:39

春秋战国时期,各列诸侯秣兵历马、争霸中原,一时间战马嘶鸣、喊杀冲天,不知究竟鹿死谁手?花落谁家?

历史之严峻形势,倒逼出雄才、鬼才、奇才和辩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合纵之术”,正出自赫赫有名的苏秦

苏秦的崛起,开局并不风顺。家境贫寒的他,甚至称得上落拓,后为学习谋略之术,潜心拜鬼谷子为师,期望以口才之锋利,从此加官进爵、食得厚禄。

我们当今之人,切莫笑话古人浅薄。苏秦的前途打算,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坎坷游说,周秦冷眼

苏秦在成功之前,经历过实践挫败,一度在卑微与嘲笑中,蛰伏多年、埋首苦读。苏秦提出“合纵思想”,得益于《周书阴符》。

周朝虽大势已去、四分五裂,但毕竟周显王尚在位上,说不定能从他的身上找到突破口。一旦“合纵思想”被重视用,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重振周王室的口碑与德能。

[var1]

为之叹惋的是,上至周显王,下至百官、大臣,无人刮目相看、起身支持,苏秦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不过是嗤之以鼻的无赖。“合纵思想”的推出,一开始就吃了闭门羹。

苏秦并未灰心丧气,而是转身来到秦国。未料到,秦朝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变革派商鞅被车裂诛杀。苏秦的游说,引起秦惠王和当权保守派的警觉。事实表明,秦国并非理想的试验田。

抗秦之谋,始于苏秦

苏秦又向六国一一兜售,但过程也是百般曲折。其合纵抗秦的理念,在赵国一无用处,连地偏弱小的燕国,也没有给予积极回应。

苏秦隐忍了足足一年之久,才得以在燕文侯面前游说。他的合纵计划,以燕国为中心起始,相继与赵、韩、魏、齐、楚五国联合,共同抵抗强势的秦国。

[var1]

苏秦为燕文公分析利弊,称燕国本土之强大,乃赵国在身后支撑、防御。赵国维护燕国有功、有恩,燕国不可忘本。

若与赵国交恶,则有唇亡齿寒之感,为秦朝趁机渔利,当舍本而逐末,其颓势必露。

若与赵国交好,两国勠力同心、取长补短,再约盟于其他诸侯国,方保燕国国运无。见苏秦如此深谋远虑,燕文公果然为之震动、心服口服。

这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燕国虽是小国,但以此为跳板,有了来自燕国的经济与物质资助,苏秦再也不愁施展他的抱负。苏秦受燕国嘱托,前往赵国游说。

苏秦对赵肃侯晓以厉害,断言秦国暂缓攻打赵国,忧惧其腹背受敌,韩国与魏国联手,必趁机扰乱秦国。

若秦国以虎狼之师灭韩、魏两国,赵国则如待宰羔羊、危在旦夕。仅凭一国之力,不足以灭秦,但以六国的领土和兵力,秦国岂能奈何?

[var1]

苏秦的话语,打动了赵肃侯,又再奉赵国使命,前去游说韩、魏、齐、楚四国,列举向秦国卑膝的种种坏处,进而促使合纵思想深入诸侯之心。

六国苦于秦国压制久矣,郁气肝结、抒而不发,于是对苏秦言听计从。历史上的称之为“南北合纵”。

弱国之间相互携手,不再仰望秦国之鼻息,苏秦一举拿下六国相印,以“纵约长”之身份,专门协调盟约事宜。

苏秦手握六国相印,拒绝过他的周王室,也不禁为之侧目。秦王从未预想到,苏秦会用合纵盟约威胁他。如果让苏秦的计谋得逞,恐怕秦国的霸业要付诸东流。

合纵思想能运作十五年之久,秦国15年不敢东出,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秦国打交道,苏秦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

[var1]

联手张仪,威慑秦王

苏秦招揽同门师弟张仪,张仪满怀希望、一腔热血,不知苏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苏秦居然不理不睬、淡而处之,张仪认为被苏秦戏耍,盛怒之下,投入了秦国怀抱。

其实,苏秦有意将张仪推向秦国,并在不为人知的情形下,动用财力、物力,助其事业稳步上升。

张仪在秦国当上了客卿,资助者才向张仪吐露实情,是同门师哥苏秦的主意,希望师弟从此高朋满座、飞黄腾达。

苏秦对张仪鼎力相助,张仪因此感激不尽。为报答师哥的提携之恩,允诺阻止秦王出兵攻打苏秦所在地赵国。

[var1]

巧妙设计,诱蛇出洞

苏秦的的谋略,从六国到张仪,一步步稳扎稳打。然而,苏秦作为纵横家的思维,在其他关乎性命之事上,还更有其过人之处。

苏秦得宠于齐宣王,为人臣大夫所嫉妒,而太子继位之后,那些与苏秦势不两立的旧臣,再也无法遏制胸中怒火,派遣刺客前去谋杀苏秦。结果,苏秦身负重伤。

苏秦预料此事有幕后主使、公报私仇。这案子若不结一日,苏秦难平心头之恨。揭开刺客真面目,仿佛大海捞针,何处去寻?大张旗鼓之下,必定打草惊蛇、事与愿违。

[var1]

于是,苏秦反其道而行之,请齐王假装宣扬,苏秦乃一介乱臣贼子、祸殃朝廷,罪该当车裂而死,即刻于闹市执行、不得延缓。

这样一来,行刺之人才敢找上门来、邀功请赏。齐王为给苏秦讨回公道,便按苏秦之意予以查办,刺客终于上当、自投罗网,又被律令就地正法。

苏秦对当时各国的风貌地理,可以说是了然于胸,不是什么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骗子。他三寸不烂之舌背后,拥有数年的游历经验和知识积淀。

假如他对六国国情一问摇头三不知,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在人前捉襟见肘、贻笑大方?不仅如此,苏秦话里话外,对六国之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人不痛快,无人不称服。

[var1]

苏秦要是游手好闲之辈,成天只知道空着脑袋,即使有再高等的天赋,也无法成就他谋士之业。

苏秦爱好藏书、读书,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身处逆境之时,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动,可谓老鹰之志不与燕雀语之。

苏秦的胆识与谋略,正基于对天下之格局,偏僻入里地分析与筹划。

对他来讲,简单地游山玩水,于他的人生志向无益,了解列国之内忧外患、物产军备,才能让他的人生在逆风中飞扬。鬼谷子收他为徒,他也将师傅的精髓发扬光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风华》王学圻演朱棣被赞,女二和女一喜爱度不相上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朱棣的皇位是抢了侄子的,所以他多疑,听姚广孝说他的子孙还会流血、互相残杀,他暴戾砸东西,和三个儿子以及太孙割掌流血起誓永不互相残杀,否则夭寿短命,想必他的内心也是极度恐慌的。所以他在位时,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太孙都时常被他摆一道,不得不说他够阴手段够狠。总体上朱棣还是理智的,太子达不到他心目中完美的

  • 秦王一统六国,为何最后才挥刀向齐?春秋霸主的实力不容小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王灭六国简介,大秦帝国之天下一统大结局,一统六国

    秦国经过对韩国的伊阙之战、对楚国的之战,以及对赵国的长平之战等先后征服了战国七雄的其它五国,而对齐国却并不采取直接攻取的办法,而是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尽可能与其结成利益同盟并保证其自由发展。那么,在战乱无情的时代里,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且早已兵强马壮的秦国为何对齐国如此客气,费尽心思避开对战呢?弱小秦国,

  •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为什么才九岁就登基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而当时作为太子的朱祁镇,必须要登机才可以稳住朝廷的局势合格的君王成为阶下囚而且朱祁镇在位期间,还因为宠幸宦官出现了宦官专权这种局面。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而宦官建议朱祁镇御驾亲征,万万没有想到朱祁镇这一去并没有顺利凯旋,同时他还被瓦剌军给俘虏了。作为一国之君,成为了敌人的阶下囚,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 身份尊贵的吴王李恪,一身抱负难以实现,最后被长孙无忌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史那云与李恪结局,李恪个人简历,李恪海棠

    可就是这么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子,他的一生始终胸怀大志、却一直没机会实现,最后被长孙无忌冤杀。《资治通鉴》曾记载:“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旧唐书》对李恪的评价也极高:“司空、安州大部督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

  • 《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作品,谁还在乎缺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王朝1566个人感悟,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口碑这么高,大明王朝1566 深度解析合集

    很多人看得一头雾水——这到底是说了个啥?故事一上来就出来一大堆的人,还没分清楚谁是谁,吵了没几句就改稻为桑了。你以为它讲的是改稻为桑的事,改稻为桑的故事结束了;你以为它讲的是倒严,严家父子连个面都没露就被解决了;你以为它讲的是海瑞,海瑞又不咋出场了。这对缺乏背景知识的普通观众来说,太不友好啦!所以当

  • 汉末群雄:曹操乘夜乌巢劫粮,袁绍兵败愧杀田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田丰死谏袁绍,三国开局曹操大破袁绍,三国志田丰可以和袁绍搭配吗

    曹操即选马步兵五千人,密制袁军旗帜,乘夜至乌巢劫粮;留曹洪、荀攸守营,使许攸同住营中;自己披甲上马,带同许褚、徐晃等一班猛将及五千人马,至黄昏后起行,人负薪,马衔枚,打着袁军旗号,从间道急走,直指乌巢。乌巢距袁绍营约四十里,淳于琼虽奉令把守,但是恃有大营为蔽,自谓无虞。且酷嗜杯中之物,喝得酩酊大醉,

  • 三国时期的典韦到底有多猛?如果他和张飞单挑,有多少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三国典韦战张飞视频,评书典韦和张飞决战,张飞典韦谁的力气最大

    典韦的实力演义中第十回中,曹操招贤纳士,夏侯惇将猛将典韦推荐给曹操。典韦是陈留人,力大无穷,他的武器是双铁戟,重达八十斤,但是他却能够拿着上马,“运使如飞”。典韦能够单手稳住旗杆,在大风之中岿然不动。曹操看到之后,大喜,称赞典韦是“古之恶来”。典韦的战绩也不错,他单挑和混战都很出色。论单挑,典韦和“

  • 秦皇汉武为啥老是喜欢折腾豪强?看看东汉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开讲# 富大龙饰演的秦始皇若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秦皇汉武总是我们绕不过的两座高峰,他们的名字是与大一统的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把这两位雄才伟略的帝王摆在一起比较时,会发现这两位特别爱折腾,尤其是特别爱折腾一类人——豪强。据史书记载,秦皇汉武曾多次迁徙地方上的豪强,少辄几万,多辄数十万,豪

  • 《大宋少年志》悲剧实锤?整个计划阴差阳错都是从衙内开始混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宋少年志三大古族,大宋少年志衙内感动片段,大宋少年志布防图谁给的

    在最开始陈工该被夏人抓走,赵简和元仲辛怎么想救也没法救回来,但没想到被衙内救走了。在陈工失踪阶段高层还在想办法按原计划,包括陈工也是。但七斋把陈工送到枢密院,所以迫不得已改变计划,韦太尉牵扯进来,这个时候韦太尉差不多成为弃子。感觉都是命运,衙内也没有错,太尉也是,这种造化弄人的感觉。剧情到这里其实已

  • 读《汉瓦》,看刘邦面对功臣为何心不慈、手不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两年前的秦汉,随着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草民出身的汉王刘邦与贵族出身的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刘邦胜,建立了前后四百零五年的大汉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王侯将相必须出身显赫,这是自夏商周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社会等级观念。陈婴之母曾说:“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反映的就是贵族传统在当时人们心里有莫大的势力。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