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博弈角度看:皇太极为何要处死阿巴亥

从博弈角度看:皇太极为何要处死阿巴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4/1/21 8:22:39

一、努尔哈赤“遗命”之由来及真实性

要说阿巴亥之死,不是努尔哈赤之“遗命”,不妨先看看这“遗命”之由来及其真实性如何?

根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乍一看,阿巴亥之死,确实是努尔哈赤本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清太祖实录》完成于1635年,此时皇太极已经基本搞定各大贝勒,掌握了行政大权,准备登基称帝了。皇太极即皇帝位以后,于崇德元年(1636)追谥其生母孟古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并配享太庙,与其地位相等的阿巴亥却没有此等待遇,显然是被刻意打压。

从这两点可知,《清太祖实录》并不可靠,至少在阿巴亥之死这件事上是如此,皇太极隐瞒了真相,有意篡改。当然了,代善等四大贝勒敢公开让其殉葬,并拿“遗命”来说事也不是没依据,否则众目睽睽,他们岂有这胆量呢?

努尔哈赤生前的确说过让阿巴亥殉葬,可这只是气话,岂能当真呢?当时情况是,阿巴亥被传出与大贝勒代善有染,努尔哈赤很恼火,于是将其“休”了一年。可是,努尔哈赤舍不得阿巴亥,第二年就将其拉回身边。为了堵住众人嘴巴(影响不好),努尔哈赤在公开场合曾说:百年后,阿巴亥殉葬。

显然,这不是努尔哈赤本意,只是堵住众口之说辞而已,将其作为“遗言”,恐怕不太妥,毕竟“话是可以收回的”,若是努尔哈赤不想让她死,也是理由充分。根据女真传统,殉葬符合两条件:宠妻、无幼子,显然阿巴亥并不符合第二条。

二、阿巴亥其人

根据女真传统,阿巴亥的确不用死,其理由也是很充分,无人可反驳。但是,阿巴亥偏偏就得死,而且死得非常“赶”,努尔哈赤刚断气,四大贝勒就逼迫她自杀殉葬,还不给她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三儿子见面,交代后事。要解释这现象,不妨先看下阿巴亥之情况,看看她究竟何许人也。

阿巴亥,海西女真乌拉部首领满泰女儿,年轻貌美,风姿绰约,典型的美人坯子。13岁那年,出于政治联姻需要,阿巴亥嫁给了年长自己31岁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见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女子,努尔哈赤很高兴,将全部的爱从衮代(莽古尔泰母妃)转到她身上。阿巴亥也不差,十年内连续给努尔哈赤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三兄弟,衮代去世后,她立刻成为大妃,集千万恩宠于一身。

阿巴亥不仅长相漂亮,而且为人颇有心机,否则她怎能独霸大妃位置十余年,无人可撼动呢?阿巴亥之心机,可以表现为三方面。

其一、努尔哈赤率兵扑灭乌拉部(阿巴亥娘家)时,阿巴亥学会吹枕头风,不为其娘家说好话,让努尔哈赤觉得她是“自己人”了。因此,尽管乌拉部被灭族,可阿巴亥大妃之位丝毫不受影响,可见其心机。

其二、同时拉拢代善、皇太极两大贝勒,并不惜时常深入大贝勒代善家,与其彻夜长谈。阿巴亥为何去代善家?很简单,努尔哈赤当时明确表示代善继位,自己百年后还可以“收”阿巴亥等后宫妃子。代善是储君,自己将来也会是他的“妻子”,为何不提前搞好关系呢?为何搞关系,当然不是为了多尔衮继位,而是为了保住三兄弟性命,找靠山。

其三、眼看努尔哈赤即将驾鹤西去,时时陪伴左右,一副“国民媳妇”模样。阿巴亥如此做,自然是希望努尔哈赤在立遗属时,多多考虑自己一家。可以说,阿巴亥是有能量的,也是有心机的。

三、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

与中原王朝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同,努尔哈赤脑洞大开,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搞原始民主制,理论上大伙平等。

政治上:汗王与八和硕贝勒处于平等地位,国家大事决策,军事义务承担,掠获品分配,司法权行使等都要经过八家共议才能决定。经济上:一切利益要坚持“八分”分配的原则。

此外,大汗的拥立或废黜,也要通过八旗共议才能决定,并规定以后推举的共主称为国主,不称汗,八旗贝勒称王。努尔哈赤在给各贝勒的训斥中写道:“八家但得一物,八家均分公用,毋得分外私取;凡军中所获之物,毋隐匿而不明分于众,当重义轻财”。

为啥这么玩呢?当然不是努尔哈赤有多开明,而是基于女真社会现实之理性分析。当时,女真尚处于奴隶制阶段,各部首领握有实权,原始民主遗风尚存,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不通。若是指定某某为继承人,褚英、代善前车之鉴将会重演,家族内部必定火拼。

努尔哈赤在世时,八和硕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此为“四大贝勒”;一小贝勒阿济格、二小贝勒多尔衮、三小贝勒多铎、四小贝勒济尔哈朗,此为“四小贝勒”。

理论上讲,女真所有重大事务均要经过“八和硕贝勒”共议才行,就算努尔哈赤本人也不能独断,貌似很民主。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而已,真正具有实力的就前面“四大贝勒”,阿济格等“四小贝勒”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还没啥军功,威望很低,部族中没人认可,只是摆设罢了。

然而,这正是阿巴亥必死之重要原因,因为她有可能改变权力格局,让“四大贝勒”之政治权益受损。换句话说,只有她死,才能维持权力格局不变,使各方都满意,同时也保住三个儿子性命。为何如此呢?继续往下看便可知。

四、多尔衮三兄弟之政治资本

努尔哈赤早年对八旗做了如此安排:

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由努尔哈赤亲自掌管,是大汗亲兵,可以直接指挥得动。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由大贝勒代善与其长子岳托掌管。正蓝旗(21牛录),由三贝勒莽古尔泰掌管。镶蓝旗(33牛录),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之子二贝勒阿敏掌管。正白旗(25牛录),由四贝勒皇太极掌管。镶白旗(15牛录),由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子杜度掌管。

此时,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还没啥军功,毫无威望,况且年纪还小,所以还不是旗主。如果八旗旗主就此定下,估计阿巴亥也不用死,因为她构不成任何威胁,四大贝勒没理由杀她。然而,努尔哈赤晚年对八旗做了调整,改变了权力格局,为阿巴亥之死埋下伏笔。

努尔哈赤晚年,对八旗适当做了调整:

其一、将两黄旗部分牛录授予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每人掌管15牛录,其余20牛录自己统帅做亲军。明摆着抬高三兄弟地位,让他们在兄长面前有点底气,可作为保命资本。

其二、努尔哈赤明确指出,阿济格统帅镶黄旗、多铎统帅正黄旗,自己死后全部亲军交给多铎。

其三、空出镶白旗旗主之位,可没明确说给谁,但倾向于多尔衮三兄弟,多铎可能性最大。如此调整,四大贝勒顿感压力十足,不得不反击。为啥呢?多尔衮三兄弟中,阿济格赳赳武夫不足为惧,多尔衮、多铎年纪尚小,也不足为惧。可问题在于,三兄弟掌握65牛录,麾下兵马碾压四大贝勒中任何一位,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四大贝勒该咋办呢?

为了不让他们联合,只有杀了阿巴亥,而后对其分化瓦解,拉一方打一方。事实证明,皇太极后来就这么干,打击阿济格,废了旗主之位,多尔衮任正白旗旗主(白黄两旗互换之后),多铎任镶白旗旗主。试想下,若是阿巴亥不死,他们怎能分化三兄弟呢?所以,阿巴亥必死。

五、四大贝勒之利益诉求,阿巴亥之死给他们带来什么

努尔哈赤去世时,真正有威望、有实力的便是代善等四大贝勒;多尔衮三兄弟手握牛录最多,可威望不行,算是潜力股,有朝一日会威胁四大贝勒地位,从而改变权力格局。对此,四大贝勒深知,故而必须除掉阿巴亥,只有她死,三兄弟才不会联合,从而确保自身权势与地位。

对大贝勒代善:此人本可以继承汗位,因被传出与阿巴亥有染,且处理家事时偏袒后妻儿子,努尔哈赤甚为不满,于是废了他储君之资格。代善虽不能继位,可出道比较早、军功卓著、威望高,手中又掌握两红旗兵马,地位依然显赫。如果阿巴亥不死,代善麻烦可就大了。

努尔哈赤临终时只有阿巴亥在身边,其传出遗言是:“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明摆着将自己推向风头浪尖。多尔衮寸功未立,大汗过年也未有资格参拜,他何以服众?此“遗言”谁信呢?阿巴亥此举,岂不是将代善拉下水,也坐实了两者之间“暧昧关系”并非虚言,代善地位将一落千丈,这是他所不愿意的。此外,代善儿子岳托、萨哈廉对多尔衮一家甚为不满,埋怨阿巴亥让自己家族失去了继位资格;儿子情绪,代善不得不考虑。

对二贝勒阿敏:此人基本不具备继位资格,因为他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之子,血缘上不占优势,可以排挤出局。阿敏为人骜不驯,本就怨恨努尔哈赤将自己父亲囚禁致死,对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同辈兄弟尚且不服,至于未曾立功的多尔衮,他更是瞧不上眼。

要知道,阿敏与其父亲舒尔哈齐一样,早就想自己占地为王,称霸一方,不想寄人篱下。可惜,实力不济,他还是得服从努尔哈赤安排,乖乖做镶蓝旗旗主,没能单干。如此桀骜不驯之人,若是阿巴亥不死,三兄弟联合,他如何受得了?受制于努尔哈赤、皇太极还可以容忍,看三兄弟脸色则难以做到。

对三贝勒莽古尔泰:理论上讲,代善被废掉储君之位后,三贝勒莽古尔泰应该能继承汗位,毕竟自己年龄摆在哪里,母亲衮代还曾是大妃,深受父亲努尔哈赤宠爱。不过,莽古尔泰缺点太明显,即是性格过于火爆,赳赳武夫一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那种;“弑母一事”让其人品受到怀疑,名声扫地。

至于他为何要“弑母”,风传是与阿巴亥有关。本来母妃衮代深受宠爱,可阿巴亥一来,衮代地位一落千丈,还被传出与其他贝勒关系不清(幕后推手可能是阿巴亥)。为此,莽古尔泰很恼火,酒后一时冲动,便想杀了母亲,终酿大错。换句话说,莽古尔泰与阿巴亥有仇,若阿巴亥不死,他能有好日子过吗?多尔衮三兄弟会容忍仇敌存在吗?

对四贝勒皇太极:这是一个雄才大略之帝王,没有他玩封建化改革,满清进入中原只能是一种奢望。皇太极,四大贝勒排行末尾,可文韬武略,智慧超群,绝非等闲之辈,即使其他三大贝勒不想杀阿巴亥,但皇太极一定会杀了她,阿巴亥若活着,对皇太极汗位以及随后之封建化改革(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都非常不利,乃至阻碍之。

其一、阿巴亥传了遗言:“多尔衮继位,代善摄政”,这话真假不知,可努尔哈赤去世时就她一人在身边,算是“见证人”。多尔衮虽然不能继位,可其他贝勒会以此大做文章,挑战自己汗位。

其二、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关系非同一般,若她是还活着,日后两者可能结成某种同盟,阻碍皇太极进行封建化改革。要知道,阿代若是联合,手中握有116牛录,皇太极怎敢轻易剥夺贝勒们之权力,不削弱贝勒权力,哪来中央集权。皇太极上台后,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必定是阿巴亥,第二就是代善,而后是阿敏、莽古尔泰,后来之做法证实了这点。

其三、就算代善不与之结盟,阿巴亥也可以将多尔衮三兄弟团结起来,凭借手中握有65牛录,染指后金政权,对皇太极也不利。所以,皇太极必定要杀了她。

综合以上论述可知,所谓努尔哈赤“遗嘱”只是阿巴亥被逼殉葬之借口,真正原因在于只有阿巴亥死才能维持后金既定之权力格局,才能符合四大贝勒各自之利益诉求。换句话说,阿巴亥是后金内部权力斗争之牺牲品,在四大贝勒看来,她必须得死,原因不是“遗嘱”,而是出于现实之需要。

试想一下,若是阿巴亥还活着,多尔衮三兄弟必定会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势力,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岂能有好日子过,岂不是要受制于后起之秀了。

参考书目《清史稿》、《清太祖实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第一奸臣严嵩,也有让后人借鉴的意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奸臣严嵩简介,大明奸臣严嵩txt,明朝严嵩是怎样死的

    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明朝“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

  • 乾隆的朝鲜妃子:连续诞下4皇子,从包衣奴才一举逆袭成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如懿传》相信大家都看过,里面那个朝鲜妃子金玉妍阴险,狡诈,在后面怂恿其他嫔妃内斗,自己渔翁得利。她一心想要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太子,能够帮助到母国,最后阴谋暴露,落得悲惨的下场。这个形象是影视作品里的描写,历史上的这位女子最后被封为淑嘉皇贵妃,与乾隆皇帝一起合葬在帝陵,获得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包衣奴才选

  • 明朝首富沈万三为什么会被一文钱击溃,他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三,朱元璋拿一文钱压垮沈万三,明朝全国首富沈万三

    沈万三像首富之路沈万三真名叫沈富,他还有个弟弟叫沈贵,从他们哥俩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他爹有多么渴望财富。而事实上,他爹也实现了自己的渴求,他们家里本来还挺富裕的,但是无奈突如其来的一场洪水加瘟疫,不仅冲走了了他家的财产,更带走了他的母亲(母亲因为灾难后的瘟疫而死,并非淹死)和两位兄长。水灾过后,一无所

  • 太平天国史: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为何不将他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李秀成被俘虏经过,及其受审天京之战最后两个月,李秀成麾下只有3千余人,硬刚湘军6万精锐,还主动突袭曾国荃营垒,让湘军叫苦不迭。攀登城池的湘军,被热油、热水喷洒,在炎热的七月也是“别有一番滋味。”1864年7月,湘军已经全部合围天京,连天保门、地保门都丢了,曾国荃在城外推土坡与城墙一样高,不断朝着

  • 明朝的不准王爷进京,跟清朝的不准王爷出京究竟哪个比较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的五大独特规定,12月进京最新规定,明朝可以进京吗

    其实无论是明朝或者是清朝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高明的,那么这二者其实可以说是各有着好处,明朝他不许王爷进京,那么这样的一个意图,可以说是十分的明确了。毕竟在京城里面能够见到的全部都是文武百官大臣,那么这些大臣之中,他们各自手上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可以说是分数不同的级别不同的部门,如果说王

  • 康熙王朝:为什么活埋苏麻喇姑之前,要往她头上倒石灰?原因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王朝为什么有苏麻喇姑,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是怎么来的,康熙王朝里的苏麻喇姑符合史实吗

    苏麻喇姑,是孝庄的贴身侍女,她没有倾城的美貌,也没有绝世的才华,却凭借着自己的忠诚,赢得了孝庄太后和康熙大帝的信任。她历经四朝,曾陪伴孝庄太后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也曾在康熙年幼时,教他读书写字,成了康熙的启蒙老师,对康熙日后成为千古一帝也有着不小的贡献,而苏麻喇姑也成为了清朝史上地位最高的宫女。但在

  • 明朝江山300年之朱元璋南征北伐—2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南方朱元璋派出胡廷瑞、何文辉、汤和、廖永忠、李文忠分三路取福建。平定两广也是三路分兵同时进行,杨璟、周德兴从湖南出发,陆仲亨有韶州出发,还有一路水师。南方这几股势力轻松被朱元璋消灭,也将南方连成片,为北伐军提供无限支持。虽然北方的元军内战,但是军事能力与势力都不容小觑,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

  • 明朝的十六帝中,英宗朱祁镇为何能两次登基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英宗朱祁镇能够两次都当上皇帝其实是因为他在任期间非常勤勉,让百姓过上了非常富足的生活,而且他在政治上非常有管理能力,是皇帝人选中的首要人选。再有,当时英宗朱祁镇在被人软禁七年之后才放出来,那时候代宗已经病得不能够处理朝政,而当朝的太子身体不不是很好,最重要的是太子还没有儿子,所以朝臣们想来想去觉得英

  • 努尔哈赤杀死自己的兄弟和儿子后,如愿以偿做上“后金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努尔哈赤为什么偏爱幼子,努尔哈赤为什么置弟弟死地,努尔哈赤为什么兵败辽东

    努尔哈赤兄弟排行居长,自幼丧母,继母对他和弟弟十分苛刻,孤苦伶仃,童年的不幸培养了他坚强的性格。二十多岁的时候,祖父和父亲在明朝的乱军中无辜被杀,对明朝激起了心中无比的痛恨。二十五岁那年,毅然靠祖、父的十三副遗甲,联合同族的数十人,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伐。自起兵至建立政权的二十多年间,有两个人对努

  • 别再想着穿越回古代了,这才是真实的清朝王爷,电视剧都是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是爱新觉罗奕劻,在光绪二十年被封为庆亲王,是乾隆皇帝的曾孙,曾与李鸿章一起签订了《辛丑条约》。看到了这位亲王,是不是与印象中玉树临风的王爷形象反差有点大?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这张图片是在紫禁城中拍摄的,被赐“紫禁城中骑马”。由于其自幼学习书法,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生前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