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三国故事中武功相当高强的一位。(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赵云历史评价多半正面,不仅武功高超,对刘备十分忠心,立下了军功,被誉为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的精神。虽然,赵云的官职不高,让后世谈到他都觉觉得有些被低估,但他的葬品据说是当时堪称“顶级”,埋葬之处则在当今中国的四川。
相传,在赵子龙的墓旁边,曾修建一个新的墓地,过程中不小心破坏了赵子龙原本的墓。初步来看,结构没有太大毁损,但这当然是一项非常不吉利的事。
就在古墓破坏事件后,天气骤变,连日大雨,仿佛是替赵云的古墓哭泣,之后居然出现了许多“蛇”盘旋附近,甚至会攻击前来盗墓的贼人,可怕传闻传开后,意外保护了这位历史名将的长年之地,免于遭到侵扰。
当然了, 以上的推论也不过是来自一段流传的历史故事,至于赵云之墓是否真的在四川,是否真的有蛇的保护,我想还得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之后,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赵云墓葬之谜,至今难以考证,成为了一项跨越1800年的奇幻故事。
不过,关于赵云神勇杀敌以及忠心保护刘备的事迹,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历史记载去探究的。
赵云最初是公孙瓒手下,初平二年(191年),诸侯互相征战,公孙越助袁术与孙坚一同攻打周昂,中流矢而死。公孙瓒以其弟被杀归罪袁绍,屯兵槃河并上书朝廷细数袁绍十项罪状,号召诸州郡共同讨伐,袁绍辖下的常山郡部将经商议后,决定反叛袁绍,并推举赵云率领该郡义军,去投奔公孙瓒。
后来,韩馥被迫将冀州让给袁绍,袁氏四世三公,声名远播。公孙瓒问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准备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时任高唐令的刘备被袭,依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军出征,执掌著军中骑兵。两人合作互留好印象。
后来,赵云因兄长逝世,向公孙瓒请求回乡服丧。刘备知道他此去便不会再回到公孙瓒身边,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终不背德也。”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而依附袁绍。赵云在邺城和刘备相认,感情好至同床眠卧,期间密遣赵云招募数百名士兵,对外宣称左将军刘备部曲,赵云从此追随刘备,东征西讨,一直到去世。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