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抄家,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抄家,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32 更新时间:2024/2/29 23:17:24

万历元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首辅。在这十年之间,他大力的进行改革。实施“一条鞭法”,实行“考成法”,任用重戚继光,申时行等人。

在他的改革下,明朝百事苏醒,重新焕发活力。在经济上,国库日渐充实,农民负担降低;在政治上,改善了官员们贪赃枉法的问题;在军事上,外族不敢再进犯。张居正任首辅改革的这十年,史称“张居正改革”,而且被后世称赞为“为明续命一百年”。

这样一个受到后人尊敬,推崇的人,却在死后的第二年,被万历剥夺了所有称号,抄家鞭尸,他的家人,也被牵连,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一代名相,最后不得善终,不免令人感到唏嘘。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张居正的解决,从他任首辅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他的存在,触及了皇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

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明太祖朱元璋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自此之后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皇权得到了极大的集中,而坏处是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像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勤奋的皇帝还可以应付得多来。但是如果换了一个懒惰一些的皇帝,像是嘉靖、万历这样的,就无法应付这么庞大的工作量。

于是,一个替代丞相制的机构应运而生——内阁。内阁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处,内阁成员就是皇帝的秘书。期初,内阁成员只是听从皇帝的命令做事,皇帝怎么说,内阁成员就怎么做。

但是内阁后来的发展,超出了原本的预期。皇帝越来越懒惰,相应的内阁的权利就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取代皇权,完全管理朝政的程度。而内阁首辅,可以说是除皇帝之外的权利第一人。

内阁制度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因为内阁成员待皇帝处理事务,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权利,但是皇帝又不喜欢有人分自己的权利。这就会造成相权和皇权的冲突。所以历来的内阁首辅都没有好下场,像是于谦、徐阶高拱

随着万历的逐渐长大,他肯定非常迫切的想要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张居正一直把握着权利,不愿意放手,这使得皇帝对他的怨恨更深。

改革触及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

张居正除了受到皇帝的怨恨外,他其实还不受到同僚的欢迎。开头的时候我们说过张居正推行过两项政策:“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这两项政策,触动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利益。

“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赋税、徭役和其他需要征收的内容合并成一条,然后按亩折算缴纳银两。这条措施的推行,极大的简化了当时的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让地方官员难以作弊,从而增加了税收。

“考成法”其实就是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制度规定了官员需要做的事情,然后每个月进行一次核查,看官员的完成度,每半年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成绩差的,会有相应的惩罚。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官员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

这两条制度的推行,经济上增加了国库收入,政治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利国利民。但是对于很多官员来说,这两条制度却是对用来限制他们的。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时官员的俸禄是各个朝代中最低的,很多官员的俸禄甚至养活不了一家人。

首辅李东阳,冬天烧不起煤;大清官海瑞,吃一回肉都成了新闻。俸禄低,就会造成一个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地方官员就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在收税的时候想尽办法的作弊,为自己谋福利。

同时,到了万历时期,明朝官员制度的臃肿和低效率,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子”。

张首辅推行新政,断了大批官员的财路,使得他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张居正不受欢迎,甚至经常遭到弹劾,也不出奇了。

为了理想,义无反顾

皇帝的怨恨,官员的不满,注定了张居正最后不得善终。或许,在成为首辅的那一天,张居正自己就想到了自己的下场。

作为一个在官场混迹多年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变革必将触及到大部分的利益,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手握权利会受到皇帝的猜忌,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这样做了。因为张居正是一个想要为国效力,想要为百姓谋福利的人。

张居正二十三岁时就入朝为官,经过几年的观察,他对朝廷的政治腐败有了直观的认识。在入朝后的第三年,他就上书嘉靖,系统的阐述他的改革主张。可是当时的嘉靖和严嵩没有重视。从那之后,他明白了权利的重要性,想要实现胸中的抱负,就必须手握权利。

从那次上书之后,张居正开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人,终于能够将心中的所思所想付之行动。等待了二十年的他,又怎么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呢。

所以,张居正不会考虑自己的未来如何,自己死后如何,他要抓住机会,用好手里的权利,去做实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国家的运行轨迹。

结尾

我们必须承认,张居正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有很多的缺点。他贪污受贿,他贪图享乐。但是他的初心未变,他一直都希望能够为朝廷出力,让百姓享福。单凭这一点,他也足以称得上“明朝第一首辅”的这个称谓了。

end

我是菜菜,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菜菜说文史】。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哟~

更多文章

  • 陈友谅具有很大优势,为何会输给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陈友谅过于自傲正因为从一开始,陈友谅势力发展过于顺利,这也让好大喜功的陈友谅有些自傲,甚至不把朱元璋列为主要对手,始终把矛头盯紧了张士诚,忽略了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却更能冷静的分析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股势力的优势和劣势,甚至两个领头人的性格特点。经过分析,朱元璋锁定了陈友谅为主攻目标。当陈友谅还在分

  • 鳌拜:忠勇纯臣还是乱臣贼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鳌拜,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个擅权专政的奸臣,甚至有篡夺皇位的举动。在许多影视作品和小说中,鳌拜的形象和大部分人的印象是一致的。然而如果读过鳌拜的历史,便会发现鳌拜的形象并不是这样的,又或者说并不仅仅是这样。鳌拜固然有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他也并非真的一无是处。如果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那他大概也不

  • 1928年清东陵特大盗宝案!大清宝藏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清东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系顺治皇帝亲选的陵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

  • 朱棣是个有实力的皇帝,虽然跟侄子抢皇位,但国家治理的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杀了几个兄弟,朱棣老婆徐皇后简介,少年朱棣

    那就是跟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争夺皇位,他们两个人在政治这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并且他们都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把这个国家治理的更优秀。但是朱允炆还是比较年轻,再加上手段并不是太强硬,所以跟朱棣相比起来还是有一些弱。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最终朱棣获得了这个皇位。并且他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确

  • 元朝时期,宗王与王傅是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傅,王傅是什么意思,王傅和赵冲道歉

    至元四年(1267),忽哥赤初封为云南王,忽必烈对忽哥赤寄予重望,此举不仅意味着宗王王府机构最基本形态的出现,也说明此时的云南王府和行省六部几乎合二为一,忽哥赤在形式上成为地方军政首脑,总揽大权。此类合二为一的行省宗王机构便消失了。对此,结合《张立道传》的记载,宝合丁“赂王相府官无泄其事”,最后“王

  • 和珅真的肥头大耳?别闹了,人家可是美男子,纪晓岚不敢与其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实话实说,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一部电视剧给我的印象还是蛮深的。为什么说这一部电视剧给我的印象还是蛮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里面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也好还是乾隆皇帝也好,亦或者和珅也好,他们三个人的形象塑造的都非常不错。而且更重要的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当中并不是单一角色,或者说并不是单一一个人挑起大梁的,他是由三

  • 满江红岳飞和卖国贼秦桧历史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给我们留下来极其深刻的印象,岳飞和秦桧之间的是非曲直,现代人依然争论不休,更有秦桧后人企图翻案,认为秦桧已经跪了一千年了,可以站起来了......岳飞入史以来,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代表,而秦桧却是被认为是汉奸、卖国贼,永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臭名昭著。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位于南宋“

  • 和_死后十五年,嘉庆帝下了三道谕旨,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珅死后嘉庆帝后悔吗,嘉庆帝打和珅完整版,和珅死后乾隆提出的建议

    嘉庆没当皇帝前就恨死了和珅,发誓有朝一日坐皇帝,第一个就要诛杀和珅。所以嘉庆上任第十五天,和珅就被处死了。其实和珅在世人眼里不仅是个大贪官,但他在为官期间为乾隆做了很多事,而且以他的聪明为清朝弄了很多钱,比如议罪银制度,并不是花钱买命。清朝官员在雍正时有所收敛,但贪腐不断,如果单靠杀是杀不完的。议罪

  • 明代皇帝的祝寿活动是怎样的?中后期庶民祝寿活动发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出身贫苦农家,提倡节俭、敦厚的教化之风。对于自己的诞辰即少了前朝的铺张浪费。明太祖朱元璋在自己生日时,想到皇考皇妣早逝,每每不胜悲悼,不愿接受天下朝贺,自此,遇有生日,朱元璋只是“斋居素食,不受朝贺”、“静居终日”而已,届时高丽国王进献金银龙盏、龟贝、玳瑁之物,朱元璋则下令日后

  • 高高的花盆底鞋走路十分困难,为何清朝嫔妃要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嫔妃为什么要穿花盆底鞋,清朝后宫嫔妃月例待遇,清朝被记载名字的嫔妃

    原因一、满族妃嫔爱美。众所周知,女子爱美是天性,这点满族女子也不例外。另外,后宫妃嫔之间的内斗明显,于是为了突出自己,更重要的是穿花盆鞋走路能让自己表现的婀娜多姿,于是就流行穿花盆底鞋。由于花盆底鞋的特殊造型,女子在走路双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身体更加修长,走起路来分外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