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散文《粉笔无言写春秋》作者:任和平

散文《粉笔无言写春秋》作者:任和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70 更新时间:2024/1/27 4:03:45

当年上语课时,吴老师除了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外,还会给学生布置许多的作业。同学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吴老师布置的抄生字背课文的作业。在上了一节语文新课之后,吴老师就会让我们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字词,不管这些字词是笔划简单还是复杂,一律都要抄写十遍。而被吴老师认定为名篇佳作的,则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语文课上能熟练背出来。对于吴老师的“抄十遍”,同学们深感压力山大,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不能不做,有些同学就想到了“创新”办法,将两三支铅笔绑在一起写字,这样写一个字就等于是写了两三个字。我也曾试着绑了两支铅笔写字,但总是写不好也写不快。吴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对我们提出了严厉批评,她说,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如果字写得歪歪斜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但要写好字也没有捷径,就是要老老实实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端正,想偷懒和投机取巧是不行的。可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玩心太重,常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许多同学抄写生字一味地赶时间,尽快把生字抄完后就可以到操场上自由活动了。我那时也是随大流,抄写生字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以至于后来字一直写不好,“一个人的脸面”实在有碍观瞻。

记得吴老师对我们再三强调,要将重点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这样才能熟记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在语文课上,吴老师既会叫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生字,也会点几位同学站起来背诵课文。凡是生字默写错误的,吴老师就要求学生将生字抄写二十遍。对于课文背不出来的同学,吴老师则要其抓紧时间读课文背课文,第二天再检查其背课情况。正是在班主任老师的严加管束下,我们这些乡村孩子贪玩撒欢的习性不得不有所收敛。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吴老师产生了一种敬畏心理。如果她对某位同学喊一声“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被叫的同学十有八九会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同学们都明白,一旦被吴老师喊到她的办公室去,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好事。

实际上,吴老师就是个热水瓶——外内热,也就是俗话说的刀子嘴、豆腐心。别的不说,那根摆放在讲台上的小竹竿做的教鞭,被吴老师用来敲黑板的多,敲学生的课桌少,用教鞭来体罚学生根本没有发生过。在课堂上,一旦有学生趴在课桌上看书,或是写字时握笔太低、作业簿斜放,吴老师就会用教鞭敲一下学生面前的课桌,意在提醒学生看书时要身体坐直,要掌握好写字握笔的要领,写字要注意写得横平竖直。

吴老师不仅教我们语文,还教我班的音乐。那时班里每周有一节音乐课,都是由吴老师教唱新歌。在上课前,吴老师会将新歌的歌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就将小黑板挂在大黑板上,然后她端坐在风琴前,脚踩踏板、手弹琴健,一句一句教我们学唱新歌。那些年里,我们学会了好多歌曲,其中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唱二小放牛郎》《火车着韶山跑》《我是公社小社员》《社员都是向阳花》《快乐的节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除了给我们上音乐课,吴老师还会辅导学生排练歌舞节目。在学校每年举行的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的文艺演出中,我班表演的歌舞节目都很出彩,有些节目还参加了公社小学生文艺汇演。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可以说是对吴老师的最好注解,这位敬业的乡村女教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她诲人不倦、关爱学生,为乡村教育事业倾情奉献30年。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一名从“文革”特殊时期走来的乡村教师,吴老师在教学方面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老套呆板,不像她编排的歌舞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对班里的女生特别是女班干部较为偏爱,有时喜听个别学生打小报告。对于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吴老师也曾骂他们是绣花枕头,说这几个人真是笨死了……其实,在吴老师的埋怨责骂声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后来在五年级的一次班会课上,吴老师有点动情地对我们说,教不严、师之惰,我对同学们从严要求,那是为了大家好。现在大家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基础打不好,将来就不可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希望大家珍惜光阴,认真学习,增强本领,这样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当年我作文写得还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因此受到了吴老师的青睐,有几篇作文还在作文课上作为范文朗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还被吴老师推荐参加公社小学生作文比赛。赛后,我还获得了参加县小学生作文竞赛的资格。虽然后来我在县作文竞赛中没有获奖,但因为在公社作文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仍然受到了学校的表彰。那天学校的广播体操做完后,校长在操场主席台上给我颁发了奖品,是一支英雄牌钢笔和一本日记簿。校长对全校师生说,我们一个乡村小学的学生能参加全县作文比赛,这既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当时我手捧奖品站在主席台上,眼望着主席台下我们班的队伍,看到站在队伍前头的吴老师笑靥如花。

我们那时候小学毕业都能上初中,没有什么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但在小学毕业那一年,公社组织了小学毕业班统一考试。在这次统考中,我考语文时发挥正常,考数学则比平时要好,因此语数总分位居全班第二(第一名是那位一向成绩很好的女班长)。而我班统考的平均成绩,在全公社属中等偏上,这应该是同学们对班主任老师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小学毕业后,我升入了初中,三年后又读高中,与吴老师渐行渐远。有几次在节假日里,碰到几位邻居家读小学的孩子,他们告诉我说:“我们吴老师经常讲到你,夸你作文写得好……”我就对这几位学弟学妹说,只要多听多看多练多请教老师,你们也能把作文写好。后来,我高中毕业,再后来大学毕业,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期间听几位在老家当教师的同学讲,吴老师获评小学高级教师,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听到这些消息,我既为老师高兴,也为老师祝福。

但天不遂人愿,事常逆己心。后来就有噩耗传出,刚过50岁的吴老师因病离开了人世。我从同学处得知,吴老师身患癌症后形销骨立,虽然她的丈夫是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但面对身患重病的妻子却是无能为力。吴老师去世后,班里的同学送了花圈和挽联,挽联上写的是: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四十年时光弹指而过。春节前小学同学聚会,我们邀请了也是小学老师的吴老师的女儿参加。年过不惑的老师的女儿与母亲很像,几位同学与其开玩笑说,当年你奶奶抱着你到学校找妈妈,我们班里好多人抱过你呢。老师的女儿落落大方地说,母亲的学生是否抱过我,我不记得了,但母亲的学生教过我,我一直记得的。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遇到过好几位老师,他们都说是我母亲的学生。后来,我报考师范院校、当小学老师,也是母亲生前的愿望。我现在是女承母业,而我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下,老师的女儿满怀深情唱了起来:“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乘着歌声的翅膀,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了40多年前那所乡村小学,我们仿佛看到吴老师正站在教室的黑板前,用教鞭指着写在黑板上的《游子吟》,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我们说,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唐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简 介: 任和平,江苏省家港市人,先后从事新闻宣传、纪检监察等工作,平时喜欢读书写作,部分文章在有关媒体刊发。

[var1]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为何成为战国变法的巅峰之作?其对人性的把握已远超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商鞅驭人五术是真的吗,商鞅师傅,商鞅死后嬴虔的结局

    有大一统情结的人,往往高度赞扬其通过奖励耕战,直接促成秦国崛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具有民本思想的人,则对其变法彻底否定。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点毋庸置疑:战国时期各国都尝试过变法,比如燕国的乐毅、邹衍、剧辛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等,这些变法虽各有特色,但大多是在历史上昙花

  • 何以“南燕”只见于春秋前期,“北燕”只见于春秋后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或因燕国逼戎狄北上,远离中原,因此,在西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没有关于其活动的记载。直到春秋时期,燕国才逐渐载入史册。战国时期,燕国十分弱小,是“七侠”中最弱的国家之一。立国虽有八九百年左右,引人瞩目的事件无非是“乐毅破齐”,却是姬国中最后死去的。对此,太史公也感慨地说:外燕近夷貉族,内与齐晋交织

  • 孙膑与庞涓,赌徒跟老实人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矛盾简介,孙膑与庞涓电影完整版,孙膑遇庞涓签文

    面对人才的差距,鬼谷子难免会产生一种“重男轻女”的情绪,所以庞涓自然会时常感受到师父对自己的“冷落”,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var1]庞涓并非没有才能。他能得到魏惠王的重用,是因为他才华出众,忠心耿耿。在皇帝眼里,臣子之间互相掐架并不是坏事,所以庞涓陷害了孙膑。就算魏王知道庞涓嫉妒贤能,也不会为孙膑

  • 孙膑"声东击西"两败魏师 庞涓智穷自刭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原孙膑“东打西打”打败了魏主庞涓之琼。这场战争更是经典,毛泽东对孙膑在这场战争中的谋略给予了高度评价。重齐方绪匆匆逃往魏都《资治通鉴》记载,东周献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次年,齐国派田忌领兵救赵,孙膑任军师。田忌想直接出兵赵国,孙膑建议先攻魏国都城大梁(

  • 苏秦刺股读书的故事 苏秦刺股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秦刺股的故事20字,赞美苏秦刺股的诗句,刺股苏秦免费完整版

    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子季子,战国时代的人物,自创了一套纵横学术,并实现了,完成了六国联盟的伟业,成为六国宰相,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苏秦家境贫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读书了,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苏秦追求知识的脚步。苏秦只好卖掉自己的头发,才能让自己吃饭读书。或者他们通过兼职工作来补贴

  • 苏州第一座祭祀吴国开国君主的庙宇,披麻戴孝的典故也出自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伯,又名吴泰伯,西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他是部落首领贡丹夫的长子。在《论语》中,孔子说:“秦伯奇可谓至德。三是舍天下,民无言。”吴泰伯三臣降世之德刻于书,臣降于二弟仲永、三弟季历及其子季昌。[var1]自退居江东,开国即为吴国第一位君主。吴泰伯一生无嗣,故传位于其弟仲永。后来到了禾禄

  • 游学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游学的缘起、特征及教育意蕴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有范知识文字/有范知识[var1]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人,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var1]在这个时期,游学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游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当时的社会和

  • 《大秦赋》:郑国修成大渠,嬴政用“郑国渠”吸引六国庶民入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郑国渠是秦国一项大型基建工程,举全国之力,耗时十年方才建成。近期热播的大型历史剧《大秦赋》里,在故事素材上自然会引用秦国历史这些很有标志性的元素。比如,在破解六国合纵就用“书同文(秦篆)”。而之后,是用“郑国渠”来吸引六国居民。[var1]故事开始于王翦与李牧对峙赵国肥地,赵国铜铁物资紧缺,遂只能向

  • 《大秦赋》第71集:一代名将李牧,被奸臣郭开所害,结局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著名的长平之战的统帅就是白起和廉颇。廉颇被换掉后,白起诱敌深入,坑杀四十五万赵军,成就其战神的称号。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是不少历史迷的最爱,在近期央视首播的《大秦赋》,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的故事。[var1]《大秦赋》是大秦系列第四部,故事时间已经是战国末期。虽然没有白起和廉颇的长平之战,但另外两

  • 《大秦赋》: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嬴异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秦赋吕不韦最终结局,大秦赋中异人是什么意思,大秦赋异人

    看了近期在央视热播的《大秦赋:东出》(简称大秦赋)后,更加佩服吕不韦的才智。央视这部《大秦赋》是大秦系列第四部,主要讲述嬴政(张鲁一饰)东出函谷灭六国的故事。不过,剧情最开始有讲述一段吕不韦(段奕宏饰)奇货可居的故事。[var1]吕不韦能从一个贱商一跃成为大秦丞相,靠的就是自己的胆识和眼界。嬴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