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秦伯,又名吴泰伯,西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他是部落首领贡丹夫的长子。在《论语》中,孔子说:“秦伯奇可谓至德。三是舍天下,民无言。”吴泰伯三臣降世之德刻于书,臣降于二弟仲永、三弟季历及其子季昌。
[var1]
自退居江东,开国即为吴国第一位君主。吴泰伯一生无嗣,故传位于其弟仲永。后来到了禾禄、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使得吴国文化源流传开,江浙一带至今尚存。
吴泰伯为人正直有德。他死后,百姓悲痛不已。只听说秦伯最喜欢种麻,百姓就把麻编成绳子系在腰间,以吊唁开国君主。
[var1]
从此,腰戴麻布的丧葬习俗就流传了千年。穿麻戴孝的传统起源于吴太伯,以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敬意。
15Dad0hum5pjRPFotVZzc5xUR/ar/PIFoxOLOXCFEmwV7VkBYM2SgEf9saMCiC9ztQd4pcWuIfPesIIUK518LliZFK2QbFSWvGk25YKWY2blfXnGiaZjkAonrVEMxQwE
今苏州市桃花坞区钦伯祠为纪念吴太伯而建。
[var1]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人认为吴县,也就是现在的苏州,是秦伯迁都江东后的都城,所以在东汉时建了第一座秦伯庙供奉吴太伯。
[var1]
勤伯寺又名智德寺,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毁于南宋。明清两代重修,清代所建寺院犹存。殿内有碑刻可考。康熙、乾隆都是钦博寺御题,奠定了钦博寺在无棣的历史地位。
钦波寺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
[var1]
一座名为志德桥的石桥横跨长门内的下塘河,南至西中市场街,北侧是勤伯寺。大门口有石牌坊一座,上写着合力到德芳三个大字。总体布局为三进,二进正殿称为致德殿,供奉秦伯像,两侧有配殿。布局分上下两间,由南向北在正殿西侧设有厢房。
[var1]
勤伯寺虽不是苏州市著名景点,但却是苏州吴文化的发祥地。记载了吴国开国功勋和吴国发展史。欣赏苏式美学,非得去拙政园,品尝苏州的老字号美食,非非得到山塘街和平江路。如果你想了解苏州的吴文化,勤伯寺就是一本活的历史书。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