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第48集:吕不韦罢相归国,临走把《吕氏春秋》献给嬴政

《大秦赋》第48集:吕不韦罢相归国,临走把《吕氏春秋》献给嬴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24 更新时间:2024/1/25 15:37:28

车同文、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

为中国实现领土统一、文化统一,中国才不会像如今的欧洲大地有着几十个国家。

但也有争议的地方,就是秦国的“暴政”。

统一后不施仁政,才有后来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一人起,万人响应,这说明当时的秦国是多么不得人心。

[var1]

秦王是否“暴政”,这个仍具争议。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春秋战国学说最繁华。

儒墨道法兵,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而秦国遵循法家,可秦法又极其严苛。

如果能集百家之长,而不独尊法家,秦国或许不会灭亡得这么快。

这一点,在近期央视的热播剧《大秦赋》就有提及。

[var1]

吕不韦(段奕宏饰)当上丞相后,广招六国文人学士,其下三千门客,只为著一本治国奇书《吕氏春秋》。

吕不韦在嬴政未行冠礼前,把持朝政十几年。

直到最后,都不肯把大权交还给嬴政。

吕不韦不肯交还权力,一方面是久居高位,对权力迷恋。

另一个原因,就是嬴政不肯研读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不肯把《吕氏春秋》作为治国纲领。

[var1]

因为嫪毐(叶项明饰)一事受到牵连,嬴政只好罢免吕不韦的丞相之位,让吕不韦回到分封地洛阳。

[var1]

《吕氏春秋》一共二十余万字,竹简装满六大箱。

吕不韦为抄此书连熬十几宿,临走时仍不忘询问其儿子是否是嬴政的亲信蒙毅亲自来取书。

听到是蒙毅后,吕不韦才安心。

[var1]

剧中吕不韦说过一段话一直很有印象。

吕不韦说,

“天下统一前,对外交战,于内驭民,具有强国之效,若统一后依旧如此,我担心,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在吕不韦这番话里,“驭民”是个要点,简单概括就是“高压、剥削”。

这里的“民”既指贵族,也指百姓。

而《吕氏春秋》吸收百家之长,可秦国只用法家治国,加上严苛的秦律所带来的高压间接加速秦国的灭亡。

可以看到,编剧对《吕氏春秋》是持以一种正面肯定的态度,或许是对秦国这个朝代的一种惋惜。

如果嬴政采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治国政纲,或许不会灭亡这么快。

更多文章

  • 王彦辉 | 瓶颈与突围: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社科期刊网”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年第6期[var1]《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木牍(图源:“ 青岛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就高度重视人口的调查和统计。至迟到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就相继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其中,存留户籍资料较多者尤以秦国为最

  • 长平之战赵国正确的做法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长平开局视频,赵国长平郡,赵国长平后为啥恢复元气快

    首先长平之战起始于秦国对于韩国上党地区的争夺,当时的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私自献于赵国从而挑起了这两大强国之间的军事战争。在此之前赵国并没有将国内的主力放在与秦国对峙之上。但是双方的非主力却在有限的战场空间中获得了三胜两负的战果。这对于胡服骑射以后的赵国而言极大地树立了自己的信心,而秦国也逐渐重视了这个

  • 除了治病, 古代韩国医女还有1项隐讳副业, 逼的中国出手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最有名的女中医,古代朝鲜十大名医,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女医

    建国之后,李朝遣使入明,从服饰、官制、法律等等方面全盘仿效明朝,可以说,除了君主称国王而不敢称皇帝外,当时的李朝处处都有明朝的影子。当然,李朝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比如女医的设立。[var1]女医在明朝也有,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女医师谈允贤,但由于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女性是不被允许做这种抛头露面

  • 3月底!来战国秦长城博物馆领略“西陲雄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2月23日,记者来到该博物馆,进入展厅,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布展陈列文物。据负责人介绍,该馆以“西陲雄风”为主题,由长城雄风今犹在、西陲边塞迤千里、故塞雄关绾三边、不到长城非好汉和长城两边是故乡等5个展厅组成,介绍了长城溯源、历代长城以及固原一带的战国秦长城的战略防御位置等文化内容。[

  • 坚持清廉名声差,欺上媚下反被夸——春秋晏子如何突破管理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晏婴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很多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晏子的故事,相对来说却比较高端,至少达到了幼儿园大班以上的水准,趣味性也比较强,所以欢迎大家认真阅读,热烈讨论。[var1]这个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大意是这样的:齐景公听说晏子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就派他去

  • 楚国在战国后期一度复兴:救赵国,退秦军,灭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楚国灭鲁国的战争有多惨烈,鲁国郡,鲁国历史简介

    [var1]一具体来说,楚考烈王(?-公元前238年),芈姓,熊氏,名完(《史记》作元),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楚顷襄王在位时,将熊完立为太子。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与秦国讲和,派太子熊完到秦国作人质,同时派左徒黄歇前往秦国侍奉熊完。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派遣

  • 长平之战中,白起禁止将士吃羊肉?白起的一句话,让众将心服口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伊阙之战中,由白起率领秦军攻打魏韩24万联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战果,扫平了秦军东进中原的道路,而这一战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在鄢郢之战,白起重创了楚军主力,秦国因此得到了楚国的大片土地,使得楚国被迫迁都,自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华阳之战,白起则率领了秦军采取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击败了

  • 长平之战的赵括就是无能,刘伯温说他不如畜生,三个错误不可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一蹶不振,直到覆灭的前夕也没有恢复元气。事实上当秦国离间赵王与老将廉颇成功,使得赵括代替廉颇之时,赵国的大错就已经铸成了。"长平之役,以四十万之众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明朝初年著名的刘伯温更是在《郁离子》中贬斥赵括为"畜生",认为他的能力连"断后的豺"都不如,是实

  • 长平之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为何后世只骂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前260年,秦将王龁第一次向长平发动进攻时,奉命迎战的廉颇便没有占得上风。赵军禆将被杀,却只取得伤秦军侦察兵的战绩。两个月后,秦赵展开大规模交战,廉颇战败,不仅丢了阵地,连都尉城和故谷城均两个重要据点都被秦军攻下。此后廉颇为避免继续溃败,便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出

  • 长平之战:赵括被困2个月,为何各国都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仅如此,长平之战也是秦国和赵国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生死之战。当时赵国的名将廉颇在掌握的敌情和把握全局之后,决定固守不战。但是赵王却没有体会到廉颇的用意,反而觉得他贻误了战机。与此同时,秦国也决定使用离间计来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他们声称秦军其实并不害怕廉颇大将,他们到时对赵奢之子赵括十分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