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中,白起下令禁止全军吃羊肉,直到获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长平之战中,白起下令禁止全军吃羊肉,直到获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2/5 13:21:01

[var1]

既是大争之世,最引人注目的就一定是七国中辈出的名将。赵国李牧、廉颇、燕国乐毅和齐国田单等都可称得上是一时之雄,但如果说战国时期有哪一位可称得上是魁首,那么秦国武安君白起当仁不让。

白起,生年不详。在他青年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十分强大。但此时的秦国空有国力,却只能龟缩于函谷关一带,东面的韩赵魏三国本出自晋国一家,还有纵横家往来游说,大有天下诸国合纵抗秦之势。秦国欲强盛必出函谷,欲争雄天下必需强将,白起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出。

崭露锋芒

[var1]

此时秦国的君主,是素怀壮志的秦昭王,在他的领导下,本来看重出身和战功的秦国提拔了一大批青年将领,白起就是最夺目的将星。秦昭王十三年,白起担任秦军左庶长,领军攻打韩国新城,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破韩赵魏,占郡夺城,五战五捷,无一败绩,短短八年间,白起不仅数次击败诸国联军,大挫三晋锐气,而且让秦国疆土得以极大扩展。

白起也在为秦国争雄天下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威名远播六国,隐隐中成为当世第一名将。

[var1]

得封武安

随后在秦楚两大强国的争霸中,白起采用孤军深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攻陷楚国国都郢。向来以军功表彰军士的秦国当然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秦昭王便以楚国旧都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即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此时的白起也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顶点。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之士,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名将辈出,在秦国不断向东挺进的过程中,赵国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

[var1]

赵孝成王年少继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文武双全,相国蔺相如胆略过人,战将廉颇老而弥坚。秦、赵既为接壤的两大军事强国,那么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争端的起因不在秦赵,而在韩国。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于华阳大破三晋联军,溺毙斩首联军士卒近十万人,三国大骇。

武安君此役步步为营,以韩国作为突破口,蚕食其土地,坑杀其将士,苦心经营十年秦国东部战线已取得极大战略优势,并将韩国防守要地上党郡团团围困,后者已成为一座孤城。

[var1]

祸水东引

黑云压城城欲摧,在危难之时,一向孱弱的韩桓惠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投降秦军,以换取片刻安宁,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老谋深算的冯亭直接来了一招祸水东引,主动投降于赵孝成王,意图将强大的赵国拉入战争泥潭。

赵国君主此时则高估了赵军实力,同时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可以获得上党郡十三城非常值得,于是将城池笑纳囊中,祸根也就此埋下!

[var1]

赵孝成王虽然贪图城池,但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一方面封冯亭为华阳君,以安降者之心,另一方面派老将军廉颇入驻长平,防备秦军来袭。廉颇同白起一样,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平原君赵胜对他曾有“野战虽不及白起,然守备有余”的评价,可以说十分中肯。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不出意外地派遣大将王龁进攻韩赵边境,秦军先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克上党郡,然后裹挟余威攻赵。

史载,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

[var1]

战略僵持

虽然王龁在战争初期斩杀赵军前锋大将,突破空仓岭,抢占赵国军事重镇光狼城,但面对老谋深算的廉颇和其苦心经营数年的三道防线,终究被阻挡了下来,两军就此陷入战略僵持。

战争中的两国力拼的不只是军力,还有国力。在秦赵两军僵持不下的三年中,赵国本就不如秦国的经济进一步崩溃,同时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从齐国进口军粮也以失败告终。

[var1]

外忧内患之下,赵孝成王最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用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替代廉颇,希望在野战中寻求胜利。

相比老城持重的廉颇,赵括只不过是个年少轻狂的进攻派。他一上任便一改赵军的防御态势,转而与秦军寻求决战。而秦昭襄王硬撑三年等待的就是这一时刻,他立即让白起走马上任,取代王龁。

兵击长平

[var1]

就在秦国上下认为白起拿下赵括易如反掌的时候,一向谨慎的白起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全军禁止食用羊肉。将士们虽然不明所以,但秦军军纪一向严明。

最终白起于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并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主帅赵括纸上谈兵也成为了后世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战争时期的赵国已是入不敷出,但秦国也到了强弩之末,任何战略物资都会优先供给前线军队。其中羊肉无疑是军粮中的奢侈品,白起身为一代名将,应该知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为什么会在此危难之时让士卒“挑食”?

[var1]

第一,在野外烧烤羊肉无异于明火执仗,燃起的火光和羊肉的十里飘香,会立即引来饿狼一样的赵军,十分不利于小股兵力的军事行动。第二,随军携带的活羊,它们身上的膻味也足以暴露秦军行踪。听过主帅的解释之后,秦军将士这才如同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一部巨大的战争机器,往往是由许多细微零件组成。任何细枝末节的问题都足以使一方走向胜利,另一方走向灭亡。着眼大局,关注细节,白起不愧为一代名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逼走廉颇、害死李牧,秦灭赵国,奸臣郭开“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牧为什么杀郭开倡,李牧vs郭开完整视频,郭开为何要帮秦国

    [var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10年大业中,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赵国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赵国曾出现很多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李牧、廉颇、司马尚、赵奢等等。然世事难料,因战国第一奸臣郭开的贪慕虚荣,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导致名将凋零,赵国军队竟无一有用之人,后期被秦军一举攻陷,就此灭亡!阿谀奉

  • 这位春秋霸主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莫欺少年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我们得势的时候,他们有总会站在我们的身侧,摇头晃脑,深表衷心,好像我们是多年深交之情这种人,我们对他有一种统一的称呼“墙头草”虽然这个称呼有一些轻蔑的意思但是对于高级的墙头草,我们却始终抱着敬畏之心就像那些了在历史上上留下过痕迹的英雄们,他们身边的骨干之臣们通常就是这种人[var1]三十年河东

  • 范雎为何非要打肿脸充圣人,走上被秦王遗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昭王不仅封范雎为应侯,聘请他出任宰相,还把从韩国夺取的汝南赐给他,作为封邑。不幸的是,没过几年的光景,韩国又把汝南夺了回去。除了关心战争的胜负,秦昭王还很关心范雎此刻的心情。他来到相府,问候范雎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var1]没想到,范雎很淡然,回答说:

  • 游客砸打秦桧雕像,不只是“文明不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河南公园有秦桧跪着雕像吗,周口游客脱鞋抽打秦桧雕像,秦桧旁边的雕像名字读音

    1月30日,网传一段男子持铁板砸打秦桧跪像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手持一米多长铁板击打秦桧跪像。1月31日,记者从太昊陵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此事发生在1月29日,男子已被警方控制。另据报道,杭州岳庙秦桧像被砸烂9次。由于秦桧这个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加之其陷害岳飞的故事广为人知,后人对秦桧恨之入骨,古

  • 这种兵器帮助秦国横扫六国, 真实威力至今仍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七雄中“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然而秦国最先鲸吞的就是韩国,但是当时韩国的劲弩“皆可射六百步外”,而秦军用来称雄天下的“秦弩”,自然超过这个数值,否则步、骑皆装备的秦弩,百万甲士不若是给别人当靶子。不过,秦弩自身的工艺十分简洁,没有太多累赘,讲究实用性与操作性,在操作的难易程度上,比弓箭

  •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为何十分信任沐英?仅仅因为沐英是他的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共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然而这三十几位开国功臣中得到善终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余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清洗了。善终的开国功臣中沐英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位了,不仅死后被追封为王,沐氏子孙还能够世代镇守云南,沐氏家族在云南俨然成为了土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对沐英那么信任呢?当然不只是因为沐英是

  • 通过占卜,鬼谷子清楚了孙膑和庞涓下山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庞涓死后为什么鬼谷子带走了孙膑,孙膑下山鬼谷子预言,孙膑与庞涓电影完整版

    人物,也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一、警示庞涓。齐人孙膑,魏人庞涓是鬼谷子的学生,二人结为兄弟,同学兵法。单说这庞涓学兵法三年有余,有一天下山取水时,

  • 唐宋的“古文运动”为什么会让《新唐书》略逊《旧唐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章的主流是骈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文章格式有严格要求(特别是非常讲究排偶),文章格式上几乎没有自由空间;第二,文章内容追求浮华和辞藻。到了唐朝,骈文越来越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阻碍了。到了唐朝和两宋,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文学家主张文章要“宗

  • 赵国实败于内斗,赵括的这口黑锅,到底还要背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无论如何,这些人曾经都创造了伟大的功勋,尽管有些人物的命运有悲情色彩,但总归青史留名。但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历史人物,他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就在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之中沦为千古笑柄,他就是赵括,我们熟知的“纸上谈兵”这一故事的主人公。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两大军事强国的一

  • 袁桥古村必游之地-明代地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桥古村简介,登封袁桥古村新春庙会,袁桥古村晚上有打铁花吗

    袁桥村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时期)明万历年间,袁桥已相当富足,到清朝中期,发展到辉煌鼎盛时期,袁家的土地达上千顷,约15万亩。有句谚语“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袁家地头”。鼎盛时袁桥的土地往南到禹县,往西到偃师,往北到巩义。方圆35公里都有袁家土地,可谓是“巨富雄霸一方”,富豪之地自然引来了土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