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括被困2个月,为何各国都见死不救?

长平之战:赵括被困2个月,为何各国都见死不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66 更新时间:2024/2/5 13:20:50

[var1]

不仅如此,长平之战也是秦国和赵国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生死之战。当时赵国的名将廉颇在掌握的敌情和把握全局之后,决定固守不战。但是赵王却没有体会到廉颇的用意,反而觉得他贻误了战机。与此同时,秦国也决定使用离间计来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他们声称秦军其实并不害怕廉颇大将,他们到时对赵奢之子赵括十分忌惮。

赵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决定将前方的统领换成赵括。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的是,赵括竟然只会纸上谈兵。不得不承认,赵括的兵书读的非常好,而且他分析战局也是头头是道,可惜却由于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所以根本无法带领赵军突破重围。

[var1]

相反,秦军知道赵王作出的决定之后喜不自胜,立马派出了名将白起坐镇。白起可是领导了发生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是实至名归的实力战将。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赵军损失惨重。而且经过长平之战之后实力大减,再也没能拥有和秦国抗衡的能力。

最后的战局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不仅如此,在战争过程中照过的表现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在长平之战的中后期,赵国都没能派出援兵拯救危局。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无动于衷无法让人理解,如果赵王重新部署兵力,是不是就能够扭转战局呢?

[var1]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廉颇领导期间,赵军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5万人。后来赵王决定用赵括替换廉颇的时候,又增派了20万兵力,45万兵力对于赵国来说,几乎就是全部的国防力量。更糟糕的是,经过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的元气大伤,他们再也没能东山再起。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97年的邯郸之战中,赵国甚至需要增派全国上下所有的男子,哪怕是已经羸弱的老人也必须披甲上阵。

既然如此,为什么年战国时期的其他小国也不肯出手相救呢?其实这其中的道理非常好理解,因为那个时候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国家。所以除了赵国自己之外,没有国家有理由和义务去帮助已经危在旦夕的赵军。更何况,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那些国家更是希望能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var1]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怎么可能自寻烦恼,前去躺长平之战的浑水呢?除了实力不济,赵国自己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暗示。45万赵军被围困,被白起打的落花流水,赵王都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出手搭救的行为。那么别的国家又有什么责任去多管闲事呢?

[var1]

秦国重创赵国之后更是一路高歌,最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其实回顾秦国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是具有必然性的。早在公元前770年的时候秦国就已经存在了,后来经过了商鞅变法以及连横诸侯等一系列的政治操作和正确的决策才终于完成了统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白起下令禁止全军吃羊肉,直到获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既是大争之世,最引人注目的就一定是七国中辈出的名将。赵国李牧、廉颇、燕国乐毅和齐国田单等都可称得上是一时之雄,但如果说战国时期有哪一位可称得上是魁首,那么秦国武安君白起当仁不让。白起,生年不详。在他青年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十分强大。但此时的秦国空有国力,却只能龟缩于函谷关一带,东面

  • 逼走廉颇、害死李牧,秦灭赵国,奸臣郭开“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牧为什么杀郭开倡,李牧vs郭开完整视频,郭开为何要帮秦国

    [var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10年大业中,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赵国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赵国曾出现很多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李牧、廉颇、司马尚、赵奢等等。然世事难料,因战国第一奸臣郭开的贪慕虚荣,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导致名将凋零,赵国军队竟无一有用之人,后期被秦军一举攻陷,就此灭亡!阿谀奉

  • 这位春秋霸主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莫欺少年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我们得势的时候,他们有总会站在我们的身侧,摇头晃脑,深表衷心,好像我们是多年深交之情这种人,我们对他有一种统一的称呼“墙头草”虽然这个称呼有一些轻蔑的意思但是对于高级的墙头草,我们却始终抱着敬畏之心就像那些了在历史上上留下过痕迹的英雄们,他们身边的骨干之臣们通常就是这种人[var1]三十年河东

  • 范雎为何非要打肿脸充圣人,走上被秦王遗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昭王不仅封范雎为应侯,聘请他出任宰相,还把从韩国夺取的汝南赐给他,作为封邑。不幸的是,没过几年的光景,韩国又把汝南夺了回去。除了关心战争的胜负,秦昭王还很关心范雎此刻的心情。他来到相府,问候范雎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var1]没想到,范雎很淡然,回答说:

  • 游客砸打秦桧雕像,不只是“文明不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河南公园有秦桧跪着雕像吗,周口游客脱鞋抽打秦桧雕像,秦桧旁边的雕像名字读音

    1月30日,网传一段男子持铁板砸打秦桧跪像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手持一米多长铁板击打秦桧跪像。1月31日,记者从太昊陵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此事发生在1月29日,男子已被警方控制。另据报道,杭州岳庙秦桧像被砸烂9次。由于秦桧这个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加之其陷害岳飞的故事广为人知,后人对秦桧恨之入骨,古

  • 这种兵器帮助秦国横扫六国, 真实威力至今仍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七雄中“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然而秦国最先鲸吞的就是韩国,但是当时韩国的劲弩“皆可射六百步外”,而秦军用来称雄天下的“秦弩”,自然超过这个数值,否则步、骑皆装备的秦弩,百万甲士不若是给别人当靶子。不过,秦弩自身的工艺十分简洁,没有太多累赘,讲究实用性与操作性,在操作的难易程度上,比弓箭

  •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为何十分信任沐英?仅仅因为沐英是他的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共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然而这三十几位开国功臣中得到善终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余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清洗了。善终的开国功臣中沐英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位了,不仅死后被追封为王,沐氏子孙还能够世代镇守云南,沐氏家族在云南俨然成为了土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对沐英那么信任呢?当然不只是因为沐英是

  • 通过占卜,鬼谷子清楚了孙膑和庞涓下山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庞涓死后为什么鬼谷子带走了孙膑,孙膑下山鬼谷子预言,孙膑与庞涓电影完整版

    人物,也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一、警示庞涓。齐人孙膑,魏人庞涓是鬼谷子的学生,二人结为兄弟,同学兵法。单说这庞涓学兵法三年有余,有一天下山取水时,

  • 唐宋的“古文运动”为什么会让《新唐书》略逊《旧唐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章的主流是骈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文章格式有严格要求(特别是非常讲究排偶),文章格式上几乎没有自由空间;第二,文章内容追求浮华和辞藻。到了唐朝,骈文越来越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阻碍了。到了唐朝和两宋,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文学家主张文章要“宗

  • 赵国实败于内斗,赵括的这口黑锅,到底还要背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无论如何,这些人曾经都创造了伟大的功勋,尽管有些人物的命运有悲情色彩,但总归青史留名。但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历史人物,他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就在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之中沦为千古笑柄,他就是赵括,我们熟知的“纸上谈兵”这一故事的主人公。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两大军事强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