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真的只是为了玩乐?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真的只是为了玩乐?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17 更新时间:2024/1/22 20:56:01

但是,对于隋朝统治者而言,在这繁华背后,却是暗流涌动,稍有不慎,这繁华景象就会烟消云散。此时,这天下虽然大一统,社会经济也在稳步提升,看似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在发展着,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魏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所带来的阴影,它一直都在影响着隋这一新的统一朝的稳定。

首先,因帝是通过前朝上层统治阶级的支持,才得以建立隋的,而非战争的形式,所以当时前朝的世家势力皆未得到任何的损害,且因开国之功,其势力更是不减反增。此时,以崔、李、卢、郑等世家为代表的关东士族集团,其势力在朝堂上是盘根错节,“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遍野,奴婢成群,徒附万计”,“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他们实力是日渐膨胀,大有与关陇皇族分庭抗礼之势。

其次,隋代虽代周灭陈得以一统天下,但这统一仅仅只是疆域上的统一,实质上南北双方还是貌合神离。毕竟南北双方早已分裂了三百余年,两地的百姓虽说不至于有着血海深仇,但相互敌视却是存在的,数百年的烙下的伤口虽说在隋代的一统下得以在缓慢的愈合着,但是横亘在两地百姓脑海之间的那道无形又巨大的裂痕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愈合的。而这种暂时难以愈合的裂痕,其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严重削弱了隋代对于全国的统治,加重了隋代统治的不确定性。

同时,这种南北双方貌合神离的状态,其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南方地区不断有人起兵反抗隋朝的统治。而在当时,因隋代统治中心在北方,而南方与北方的陆陆交通又十分不发达,唯一方便的水路又因南北方分裂已久,多处连接南北的水路要道因疏于管理,堵塞不能通行,所以对于南方的叛乱,因两地交通不畅,隋廷往往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将其平定,致使是严重威胁到隋朝的统治。比如开皇十年(590年),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桧等举兵反,且“陈之故境,大抵皆反”,隋廷就因“关河悬远”而“兵不赴急”,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将其基本平定。

总的说,自隋代建立那刻起,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摆在隋代统治者面前的最需解决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去控制住关东和江南地区,让他们不脱离隋代的统治,继而加强对于天下的统治。

隋文帝在位时,因需以稳定天下为先,所以并未采取大规模的控制行动。但隋炀帝继位后,随着隋代统治的稳固,民心归隋,其也就开始了掌控关东与江南的进程。隋炀帝认为要想改变“南服遐远,东夏殷大”的局面,就只有重建前代的政治中心洛阳,然后再以洛阳为枢纽,开凿出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才能改变“关河重阻,无自由达”的现状,继而朝廷才能牢牢控制住关东与河南。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世闻名遐迩的隋唐大运河就此诞生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因隋代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隋炀帝希望借助大运河,来将南北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消除南北方因分裂而造成的长达百年的历史隔阂,从而完成从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统一,继而加强朝廷对于关东、江南地区的统治。同时借助大运河,一旦关东或江南地区发生叛乱,朝廷不但能在最短的时间获悉前线情况,还能快速运兵,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前线,并迅速将其平定,从而避免其对于隋朝统治的破坏。

当然,隋炀帝之所以会动用百万民力去进行大运河的开凿,除了有加强隋朝对关东、江南地区的统治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

其一、转运物资的需要。自汉末魏晋以来,中国南北方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曾经身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北方,因遭受到自汉末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战乱的迫害,致使其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每况愈下,整个社会经济是被破坏的一塌糊涂。到了隋朝立国时,残破不堪的北方社会,其经济已是无力再支撑起隋朝那庞大的官僚机构的巨额支出。此时北方物资匮乏,赋税不足的问题已是成为了困扰着隋代统治者最为严重的问题,以至于匮乏到当关中发生大饥时,朝廷无物资可赈灾,逼得隋文帝只能是率领灾民出关就食。

而另一面,与北方窘迫的经济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东的复兴和江南的崛起。先是关东地区,自北魏统一关东后,得益于北魏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均田制的推行,关东的经济是稳步提升,至东西两魏时,关东已是“仓廪充实,虽有水旱凶饥之处,皆仰开仓以振之,元象、兴和之中,频岁大穰。谷斛至九钱”的富庶之地。

其次江南地区,因自吴、东晋、宋、齐、梁,到陈这二百八十余年间,几乎都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北方对于南方的威胁,仅仅只能是影响到淮河流域,而其内部的军事冲突也仅仅只是固定在长江中游至建康一线。因此在数百年的和平发展下,至隋朝,它就早已不是曾经的“无以蓄积之资”的流放之地,而是变成了“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繁荣之地。

因此,对于隋代统治者而言,要想解决关中这一隋朝核心地带物资匮乏的问题,其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将关东、江南地区的物资给运输到关中。那用什么方法,才能最快的时间将关东、江南地区的物资给运输到关中呢?显然水路是最快的。由此,开凿出大运河这么一条贯穿南北的黄金水道,自然就被隋炀帝提上了日程。

其二、戍边的需要。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戍边的需要,当时永济渠的开凿就是为了供应驻扎在北方,用于防备突厥、吐谷浑的军队的粮草。隋代,因突厥、吐谷浑相继崛起,并经常袭扰中原,如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入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因此为了防备他们的入侵,隋军在边境地区是驻扎了重兵。当然,这些边军,他们的粮草的供给仅靠屯田是完全不够的,毕竟此时北方的农业经济已经是被搞得一塌糊涂,因此还必须必须依靠得中原和江淮地区的粮草供给。由此,满足戍边供给的需要也是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

其三、巡游玩乐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原因还有享乐的意图在。如上文所说,隋立国后,江南已是一个繁花似锦之地,这里是美女如云,景色如画,四季如春,绝非是北方能比的,而这些诱惑,对于生性喜好玩乐的隋炀帝来说,这是绝对抵挡不住的。如此,为了玩乐,为了能够经常下江南,在基于其他的一些因素,开凿大运河就成了隋炀帝所必须,也是最先要做的一件大事。此后,我们也看到,在大运河还没有完成修建完成,隋炀帝就开始让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以此来方便他的巡游江南之路。

总来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加强对于关东、江南地区的控制,继而稳固隋朝的统治。其次,是为了方便转运物资,依靠江南的富庶来贴补北方的贫瘠,同时满足边关将士的粮草需求。当然,最后就是为了满足隋炀帝的玩乐,毕竟大运河修建完成,北方与南方的交通就能变得极为的便利,此后炀帝要想下江南,只需坐船由大运河直达江南即可。

此外,需注意的是,大运河虽有隋炀帝下令开凿而成,但并不是说大运河就是由隋炀帝一手造成的,简单的说大运河是在前人开凿的诸多的河道的基础上,由隋炀帝下令将其或疏浚,或重修,或开凿,然后贯通在一起而成的。

比如大运河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开凿了联系江淮的邗沟。据相关学者考证,夫差所开凿的邗沟从邗城西南角起,屈曲至今湾头折向北流,经武广、陆阳二湖之间,北入樊梁湖,再折向东北,穿过博支、射阳二湖,西北至末口入淮。而后,在东汉时期,因邗沟所经过的射阳湖,其湖面宽广、风高浪大,过往船只常有覆没的危险,由此永和年间,在陈登的主持下,汉廷曾对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故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此时邗沟不再经过射阳湖,改由樊梁湖往北,经津湖、白马湖,与原来经过射阳湖北上的故道相合,仍由末口入淮。

而后,到了隋炀帝时期,炀帝开凿邗沟,其就是在东汉陈登所修建的邗沟古道上开凿而成的,《读史方舆纪要》载:“北神堰,在府城北五里,古末口也,吴王夫差沟通江淮处,后人于此立堰,以淮水低,沟水高,防其浅,舟行渡堰始入淮,亦号平水堰”,大业元年三月,文帝下令开凿山阳渎,重开邗沟,“以通运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朝五虎将,战死1个冤死3个,最后1个只听名字就注定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5人:张须陀。此人是隋末时期的著名将领,被世人成为当时的“常胜将军”。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他是光芒最闪耀的人。有勇有谋,忠诚可靠。但是,有关于他的记载,倒是偏少。就拿出生地来说,迄今为止就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弘农人,也有人说河南人。但是,不管是哪里人,隋朝名人是跑不了的。张须陀在当时,有着三大功绩

  • 《雍正王朝》中,康熙放过了郑春华,为什么雍正却要她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康熙为什么要放过她。康熙放走郑春华有两个原因。第一,郑春华与太子的绯闻是家族丑闻,康熙不想让这件事公诸于众。《雍正王朝》中,康熙意外发现太子与郑春华有染,但从两人来看,这绝不是第一次。康熙偶遇真的这么巧,旁人不知道吗?从康熙身边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太子和郑淳

  • 皇宫里的婆媳矛盾:慈禧太后狂扇儿媳巴掌,丝毫不留情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聊聊慈禧太后和她的儿媳之间的对立冲突。慈禧太后。同治帝载淳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1872年10月16日,17岁的同治帝大婚,皇后是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侍讲学士崇绮的女儿)。在此婚配过程中,婆媳矛盾的根子已经潜滋暗长。慈安太后主张以阿鲁特氏为皇后,而慈禧太后则要求以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

  • 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是什么关系?可不仅仅是姨表兄弟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家族能做一个王朝的外戚,在中国历史上这不稀奇,好比西汉窦氏、王氏、霍氏,东汉邓氏、梁氏、何氏等等。但是,一个家族能连续做三个王朝的外戚,且还让二个王朝的皇帝留有其家族的血脉,这在历史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只有一个家族做到了,他就是西魏独孤氏。西魏独孤氏发迹于独孤信时期。独孤信这人本事不算大,政治、

  • 同治帝去世的真实原因:并非天花致死,真正死因难以启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同治帝死于天花和梅毒,老梁说同治皇帝死因,同治是天花还是梅毒

    清朝的皇帝也非常的多,尽管有康乾盛世,给清朝奠定了基础,可是在乾隆这一点就一刻开始没落了,后来也就渐渐的没落了。后来还闭关锁国,在这个过程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比较稳定的发展。也就是同治帝时期,历史上叫做“同治中兴”,不过这个同治帝在位还没几年就去世了,走的时候才19岁,无法让清朝延续的更久。在这段时

  • 她是民国首屈一指的“女神”,却在25岁服药自尽!死后30万人送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阮玲玉1910年出生于上海,家境贫寒,六岁时父亲病逝。但贫穷并没有掩盖她的才华。在母亲的努力下,阮玲玉得以在崇德女校读书。1925年,15岁的阮玲玉爱上了张家少爷张大民。张大民的妈妈知道后,极力反对,将阮玲玉母女赶出了家门。张大民瞒着家人安顿了走投无路的阮玲玉母女,但很快张大民又抛弃了阮玲玉。为了糊

  • 隋末时期,瓦岗军打败王世充、宇文化及,为何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世充简介,王世充女儿王楚楚,单雄信娶王世充的女儿

    在繁重的徭役和赋税的重压下,中原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来反抗隋朝的残暴统治。各路起义人马中,名气最大,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当属瓦岗军。他们汇集了徐茂公、程咬金、单雄信等隋唐名将,同时还占据了黎阳仓和洛口仓,手下拥有兵马达30余万,可谓是物资雄厚、兵强马壮,但短短数年,这支打败过王世充和宇文化及的队伍竟然消

  • 隐藏千年的杨贵妃真正死因被揭晓,专家:并非自缢,死因却太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杨贵妃是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对于杨贵妃一些确切的信息却是不太了解的,但是大家知道吗?杨玉环被封为贵妃的时候也只有26岁,正值花样年华,但是当时唐玄宗已经有60多岁了,年龄相距非常的大,但是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差距有所影响。根据唐朝历史上的一些记载,杨玉环非常的

  • 她是清朝最尊贵公主,却沦为政治工具远嫁,最后全家被杀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最惨女将是谁,清朝女性漂亮照片,清朝灭亡的最后一天

    ▲清朝第一位嫡公主远嫁和亲,死后丈夫、儿子都被康熙斩杀。(图/翻摄自百科词条)马喀塔是皇太极的次女,生母是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因为是清朝第一位嫡公主,加上温婉端庄,在皇室中的评价极高,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即便如此,马喀塔还是在11岁时被皇太极远嫁到察哈尔部,与林丹汗的长子額哲结婚。崇德五年,皇

  • 隋文帝为何要远征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外敌,在隋唐这段历史里,存在感非常高。从隋到唐,几代帝王都曾出兵攻打过这个国家,虽然他们领土不如隋唐那么大,人口也远比不上强盛的隋唐,但是却很少被打败。这个国家就是——高句丽。为什么从隋文帝开始,就孜孜不倦地进攻高句丽呢?这个高句丽到底对中原王朝有着怎样的威胁呢?一、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