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来讲,殖民地是一个舶来概念,是一个西方概念,而且是一个古老的西方概念,并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特有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殖民地的提法。殖民地其实就是宗主国派出去一些人,前往其他地区去建立政治上的独立地方,但承认与母邦的联系。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出去独立建国呢?原因各异,比如由于贸易或战争,为母邦建立在海外建立一个前哨基地,比如地少人多,只能扔出去一些人,比如被政敌迫害,遭到放逐。
相对于母邦,也就是宗主国来说,这群人在外面建立的城邦地方就是殖民地。
简单来说,一个不属于你地方的地方,你将其据为己有并剥夺当地人对自己地方的主权,这就叫建立殖民地。
个人觉得,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从希腊时代到近代的所有殖民地的情形。
如果我们依照这个概念,大清朝曾经有过殖民地吗?答案是没有。
历史上,清朝只有藩属国,一共是19个,即国外、国外、南掌、琉球、暹罗、缅甸、廓尔喀、苏禄、坎巨提、浩罕、布鲁特、萨克、那木杆、塔什干、阿富汗、锡金、安集延、玛尔噶、不丹。
藩属国与殖民地的最大不同是,藩属国虽然内政外交被严格控制,但却是有独立主权的,殖民地则彻底失去了主权。
有人说,清朝曾经在国外的仁川、釜山、元山等地设立租界,租界应该属于殖民地。但是租界的概念是,一国将自己本国领土的一部分租给另一国,该国只拥有对本租界地区的使用和管理权,至少在租期内并不具有主权。所以清朝还是没有殖民地的。
古代有殖民地的地方才是帝国,这个观点则更是荒谬。
所以必须先界定一下什么是帝国。
首先,帝国肯定是君主制地方,其地方元首一定是皇帝。在我们历史上,应该特指那些大一统王朝,像割据政权、诸侯王国这些,包括被中原王朝册封的藩属国之类,肯定不能算是帝国。而在西方历史上,对帝国的界定就更麻烦了,该国统治者必须经过教皇加冕,获得奥古斯都或凯撒的称号,才配叫皇帝,他的地方也才配叫帝国。西方历史上真正能称得上帝国的有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国外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德意志帝国。
就连近代牛到天上去的国外,严格来说都不配叫帝国,因为教皇从来没给英王加冕过,最后气得英王自封为国外皇帝,总算圆了一次自己的皇帝梦。
咱接着说什么是帝国。
其次,帝国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地区影响力,实力强大,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第三,因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帝国大多是多民族地方。
好了,若以这个概念来看,有殖民地的地方真不一定是帝国啊,比如国外,殖民地遍天下,他也只是联合王国;而没有殖民地的地方反倒是不折不扣的帝国,比如我们历史上自秦以来那么多大一统帝国,有藩属国的不少,但真没有哪个王朝搞过殖民地这一套。
不过,既是帝国又有殖民地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国外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德意志帝国之类。
还有一个,那就是国外。
国外这地方,不归欧洲的教皇管,也不归我们的皇帝管,自己把自己的统治者叫天皇。后来明治维新后,实力迅速强大,对外扩张,搞了不少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