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长平之战赵国全军覆没?赵括担任统帅,赵国君臣真是鼠目寸光

为何长平之战赵国全军覆没?赵括担任统帅,赵国君臣真是鼠目寸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73 更新时间:2023/12/26 8:34:35

长平之战从赵国开始从防守转进攻就已经注定是要输了,即使不是赵括白起而是最开始的廉颇王龁

战国时期其他几国集权不如秦,赵国在陷入长平僵持后,后方政治就开始出问题了,秦的几个雄主在位时基本上都是一言堂,政治上的派系几乎影响不了决策,赵国就不行,收上党的时候两个代地派和邯郸派两个派系就有了明显的冲突。

[var1]

01赵国低估秦国军队实力

在长平之战初期,赵就犯了错误,低估了秦国军队实力,低估了王龁。前几年阏与之战大胜给了赵错误的判断,以为秦军队战力和主将能力不过如此,所以当王龁领兵来的时候,赵一开始低估了。

廉颇一来就吃了亏,经过几次试探加上第一道防线被迅速突破,廉颇就意识到不据险而守,赵完全打不了,只能修工事对耗。但古时政治军事的概念又不明确,前方的将帅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方的朝堂不一定能清醒,后面才有了求胜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var1]

02赵国为何选赵括担任统帅

空仓岭防线失守,廉颇退入丹水防线后,两国正式进入相持阶段。决战显然是双方最后的选择,那么要决战双方必须倾举国之力,派最适合决战的将领。

而赵国当时能率领举国之兵的将领有老将廉颇、名将田单、名将乐毅,参加过阏与之战的赵括,其中田单、乐毅为别国降将,而廉颇身为代地派将领,本身就与邯郸派的统治集团矛盾重重,更何况从空仓岭防线退入丹水防线前就已经损失六名都尉,一名副将,可谓是大败而回。

因此,综合考量,身为邯郸派的赵括显然比其余三将更符合赵孝成王择将要求。就是说赵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是最合适的。

[var1]

03赵括的军事指挥能力差

陷入僵局以后,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长平,两个派系冲突矛盾就更严重,赵王是支持收回上党的,在后期发现长平对国家消耗实在太大,对自己及自己支持的派系实在不利,只能求一场胜利扭转情况,然后廉颇又不听王令拒不出战,只能最后换上赵括。

虽然在军事上,赵国当时胡服骑射后军队实力大增,但其实主要还是北方的轻骑机动部队厉害,步兵这些和秦国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当赵国顶不住内部矛盾开始求胜转攻的时候,长平就已经有结果了。

[var1]

其实有结果并不是后面输得这么惨的原因,赵括本来就没啥经验,以前最多就是帮父亲打副手,长平换帅以后,赵括本来就背负了求胜的政治使命,压力大,换军官也是本来不掌军,军中毫无威望,你这突然换帅换一个战略方针,底下都是老帅的人,不换军官完全调动不了军队。

压力大,没经验,对军队掌控力差,加上本身能力确实不行,后面才全部崩盘,从可能的小败变成了被全歼。长平其实僵持到后期,政治因素占了主导地位,秦那边能坚持一心,积极备战,秦王能压下反对的声音。

赵这边本来的朝堂派系矛盾就被直接激化了,赵王需要平衡派系,再被反间计这么一推,赵括就上去了,从原来的僵持变成了败再变成了被全歼。

[var1]

纵观整个长平之战,在军事政治上秦都高赵一个层次,在紧要关头,双方更是对局势的判断有巨大的差距,秦王那边明显就意识到了这是击溃赵最关键的一步,举国备战,换上白起,毕其一役。赵王那边没这个觉悟,还想的是求胜然后逼秦退军议和。

这才有了“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和中反间计换赵括的对比。而且长平之战后续影响很大,长平之战基本上把赵国最后的步兵精锐直接打没了,也让秦对天下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前对抗合纵,秦还需要以分化为主,各个击破,后面的合纵秦就是可以硬顶然后分化为辅了。秦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可以说一统在即,只需要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战国策》10句名言,洞见古人智慧,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言者异,则人心变矣。——《战国策.秦攻赵于长平》点评:对于同一件事情,因为说话的人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见识和智慧不同,看法和观点就会有很多变化了。二、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三》点评:一个心存厚道的人,不会为了自己获得利益,而做出诋毁、损害别人的事情。一个心存仁义

  • 当立黄天——东汉的“墓志铭”,世人的“救世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天是谁,东汉王真墓志铭,东汉黄巾军的苍天和黄天表示什么

    东汉末年,因为统治集团的腐朽加上最高统治者只知玩乐,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丧失了他们的土地,不得不成为“流民”。土地兼并激化的社会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腐败的政治,腐朽到极点的统治集团,以及对此无动于衷的统治者,使得本就激化的社会矛盾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刻。此时的东汉政权就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哪怕一

  •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个家族为何从东汉至南北朝,人才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王劲松饰演的荀彧真可谓是令人印象深刻,他足智多谋,在对曹操尽心尽力的同时,又忠于大汉,维护大汉利益。荀彧是东汉与曹魏集团的重要人物,我们在强调荀彧出色的个人能力外,也要关注他背后的家族势力——颍川荀氏。作为自东汉一直到南朝才消亡的豪门大族,荀氏家族的历史比许多王朝都要长久,今

  • 历史上死得最冤的3人,包括华佗在内,但最冤的还是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正史华佗被谁杀的,历史上华佗真实是怎么死的,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第一,王垕他是曹操军队中负责粮草的官兵。每个人都知道粮草对行军的重要性。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谚语: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持,很难维持一场长期的战争,因为士兵们将奔赴前方战场。当他碰巧遇到严重的干旱时,曹军粮草非常紧张,所以他去向曹操汇报情况。但是曹命令他将手中的粮草分发给他手下的士兵

  • 如果秦始皇拥有一张世界地图,他能够征服全球吗?专家: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东周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引发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纷争。在历史的洗涤中,春秋五霸逐渐把周边弱小的国家兼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终于引发了战国七雄的局面。“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作为征服了犬戎的秦国,获得了巨大的综合实力,各国俊杰也纷纷跑往秦国发展,如商鞅、李斯等,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同时

  • 《考古》:徐龙国 | 王莽时期铸钱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王莽铸钱遗址及钱范的研究,钱币学界有大量成果可资借鉴,如陈直及党顺民对西安好汉庙遗址的调查与钱范的收藏[2],蒋若是对秦汉钱币的研究[3],姜宝莲、秦建明对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兆伦汉代锺官铸钱遗址的调查与研究[4],笔者也曾对王莽钱范官方正版及民间盗版进行过辨正[5]。陕西省钱币学会与西安钱币

  • 五虎将中他的下场最惨,家中100多人被曹操杀光,娇妻竟成玩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从古至今就出现了很多名将,在三国时期五虎将也都非常有名气,他们不仅可以在马上杀敌,更是可以在下马后治理天下,这些人算得上是器材,在乱世的风云里,他们帮助刘备在蜀国有了自己的底盘,甚至有夺天下的勇气。在五虎将中,马超可以说是非常惨的,武艺的毋庸置疑的,行军打仗方面也是出奇的厉害,但是最后却落得家

  • 曹操败袁绍,灭吕布,一生征战不惧任何人,唯独一个人,曹操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打赢袁绍真实原因,吕布sp袁绍,袁绍吕布华佗群弓战法

    本来这只是件小事,但是曹操却拿它做起了“文章”,认为“耳”不是个好词,认为崔琰不恭。于是便处罚崔琰剃光了头发去当奴役。这个惩罚对于崔琰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只不过崔琰远比曹操想象中坚强的多,为奴役的崔琰丝毫没有在意自身的形象,仍然谈笑自若,和以前一样。这样的神情传到曹操那后,曹操更加忌惮崔琰,曹操

  • 六国为何会制衡秦国失败呢?盖因他们和拿破仑一样,想着同盟保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六国一起能灭秦国吗,六国联盟为什么打不过秦国,六国可以打过秦国吗

    从小混乱到大秩序,再从大秩序到小混乱、循环往复。秦朝建立之后的中国历史就是这种状态,而在数千年前的先秦史,往往是大混乱到小秩序、小秩序到大混乱的循环,而欧洲国家从古至今一直是这种情况的,从没有得到大的改变,因为他们从未建立起统一的政权。欧洲近代国际关系,正如中国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差不多,经历了数百年

  • 为何说战国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其他三个都是来凑数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这四个人中只有春申君黄歇不是王室成员,其他的人都是王室成员。他们在战国虽然齐名,但他们做的事完全不一样。我们看一下战国四公子都做了什么。先看一下齐国的孟尝君田文,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孟尝君最出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