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规矩是人立的,同样也是由人来打破的。到了清末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一纸命令就破坏了这个祖规,赐予了一个太监二品顶戴花翎。想必很多网友们已经想到了这个人是谁,没错,他就是大太监——李莲英,这也让其成为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中唯一一个二品太监。
值得人欣慰的是,慈禧太后还没有太糊涂,估计她也熟读史书,知道前朝有过宦官专权误国的例子,所以赐予李莲英的二品顶戴花翎与其说是一个官职,不如说是一种荣誉,用来褒奖他对自己的忠心的荣誉称号,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李莲英照片
做太监到了这个高度,会引起很多人的羡慕嫉妒,同样也会有人猜测:李莲英的出身是不是帮助了他,才能得到慈禧太后的如此宠爱?其实李莲英只是穷苦孩子出身,选择净身入宫当太监,无非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混一条活路罢了,只不过他有自己先天的优势。
要想在皇宫中混好,脑子聪明灵活是第一位的。李莲英正是凭借自身为人处世、左右逢迎的交际天赋,对上恭恭敬敬,对下宽厚仁爱站稳了脚跟,一步一步地赢得慈禧太后的宠信。
前排右一为李莲英
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请求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太后就指派醇亲王奕譞前去巡阅。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主动要求李莲英陪同前去,慈禧太后欣然答应。这样,李莲英就作为朝廷副使,跟随醇亲王前去巡阅北洋海军。
没想到的是,身为朝廷副使的李莲英非常低调。出发前,他就主动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一路上,李莲英依然像奴才一样伺候醇亲王,让醇亲王感动不已。到了检阅时,李莲英又专门退后半步,把自己打扮的不像是检阅官员,更像是醇亲王的跟班。回朝复命后,醇亲王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称他忠诚可嘉。这让慈禧太后很高兴,喜滋滋地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恭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
至于李莲英的晚年生活并没有太多的资料记载,只知道在慈禧太后病死后他就离开了生活多年的皇宫。想来也不会太过寒酸,毕竟这几年在皇宫的收入,不论是皇家赏赐还是他的基本工资,都足以让他衣食无忧了。
然而出宫后的李莲英并没有享受太久的“幸福生活”,公元1911年,李莲英悄无声息地去世,葬在了北京恩济庄太监茔地。隆裕太后还专门从国库特批银两为其修建陵墓。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进行考古发掘时用了足足一周的时间,才将李莲英陵墓打开一个缺口,经过进一步发掘后终于打开了墓室。
陵墓内的景象令在场的考古人员非常震惊,不只因为墓中琳琅满目、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还因为在棺椁里只发现了一颗白骨化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空空荡荡,没有发现其余的遗骸。震惊之后就是疑惑:难道墓葬遭到了盗掘?盗墓贼对墓主人的尸体进行了破坏,只有头骨保存了下来?可是通过观察墓中的迹象和陪葬品,陵墓并没有被盗的痕迹,于是这成了当时的一大考古谜题。
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对这一奇怪现象一直非常关注,查询了很多的史料,最后经过多番考证,他们推测: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尸体就不完整,应该只有头部,其他部位缺失;还有,墓主人李莲英的死因应该不是正常死亡,很可能是仇杀,因为古时有这样一种习惯,如果被杀后身首异处,往往用草编做人身,接上首级,装殓后埋葬,草编人身可能已经腐朽消失了。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详细原因只能用科学的历史探究才能揭晓。
(您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阅读有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小学生,让我们一起知历史,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