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翻译《宋人轶事汇编》:宋太祖赵匡胤篇四,陈桥兵变时趣事

翻译《宋人轶事汇编》:宋太祖赵匡胤篇四,陈桥兵变时趣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13 1:56:47

故事一 赵匡胤仁慈,让潘美抚养周世宗儿子。故事出自《随手杂录》--宋代文言笔记小说,宋代王巩编撰。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成功后,他接受周恭帝柴宗训的禅让登基为帝。一次他带领文官武将巡视皇宫时,看到宫里的嫔妃抱着一个小孩子,就问她这小孩是谁,嫔妃回答说:“这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和一众武将都站在赵匡胤旁边,赵匡胤环视一圈,问赵普他们该怎么处理。赵普和几位武将回答说:“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唯独潘美和一个大将站在赵匡胤身后,没有附和众人之言。赵匡胤问他的想法,潘美不敢说出口。赵匡胤说:“我接替别人的皇位,还要杀那人的儿子,我不忍心。”潘美接过话说:“臣下与皇上曾经一起效忠周世宗,如果我劝皇上杀了这孩子,我就辜负了世宗,如果我劝皇上放了这孩子,那皇上肯定会怀疑我的用心。”赵匡胤听后,就把这小孩交给潘美,说:“让这个孩子做你的侄儿吧!毕竟,这是柴荣的的儿子,不能再给你做儿子了。”潘美平静地接过孩子抱回了家。后面赵匡胤再也没有问过这件事,潘美也一直没有提起过这孩子。这孩子后来长大成人,官拜刺史,潘美为他取名潘惟吉,他是潘夙的祖辈。

故事二 赵匡胤欲斩草除根,潘美大义劝解。故事出自《默记》--宋代笔记小说集,宋代王铚编撰。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自陈桥进入皇城。7岁的周恭帝柴宗训见大势已去,便身穿白色连衣,乘着轿子退出皇宫大殿,避居周世宗柴荣的功德院—天清寺。天清节,是周世宗的诞辰,天清寺落成之日恰逢天清节,便以此为名。赵匡胤与文臣武将一同踏进皇宫大殿,后宫妃子都来跪拜迎接。赵匡胤看见两个小孩子被嫔妃抱着跪拜自己,感觉奇怪,问询后得知两孩子是周世宗柴荣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纪王,一个是蕲王。他环顾四周对部下说道:“还留他们在这里做什么?”左右将士一听,心领神会,上前抓住两个小孩就向门外走去。潘美此时站在赵匡胤身后,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他低头沉默着,用手不停地掐殿柱引起了赵匡胤的好奇。赵匡胤问道:“你不赞同我的做法?”潘美急忙说道:“我哪敢反对皇上,我只是觉得这样不合情理。”赵匡胤想起了与周世宗柴荣的情谊,即刻让人去把孩子追了回来,并把其中一个孩子交给潘美抚养,潘美当即收这个孩子为义子,赵匡胤也再没有过问这件事。后来这个孩子被潘美改名为潘惟正,他每次供奉祖先,祖辈都止于父亲潘美,从不涉及其他祖、父辈。潘美的后辈中,只有潘惟正这一房不与潘美的其他子孙按同一“行字”起名。潘惟正的后人中,出了一位名人潘夙。潘夙颇具才干,是闻名当世的名帅,他的英明也算是有大来由头。

故事三 镇定的杜太后。故事出自《涑水纪闻 》--宋代文言文笔记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创作。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他的母亲杜夫人和他的妻子王夫人正在定力院准备斋饭。听闻赵匡胤兵变,妻子王夫人内心恐惧,母亲杜夫人安慰王夫人说:“我儿出生时就异于常人,人们都说他的前途富贵至极,他的成功是必然的,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故事四 奇异景象助杜太后脱险。故事出自《曲洧旧闻 》--宋代文言小说集,南宋朱弁撰写。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被部下将士黄袍加身的时候,他的母亲杜夫人和家眷正在定力院。后周有衙门得知陈桥兵变的消息,就全城搜捕杜夫人等人。寺院主持闻听纷乱,让杜夫人她们全都藏在阁楼上,然后把阁楼的门锁好。不一会了很多士兵来搜查寺院,主持说:“你们要找的人早就跑散了,我也不知道她们跑到哪里去了。”士兵们踏入寺庙爬上阁楼,却看到阁楼门上全是蜘蛛网,并且灰尘很重,就像几年不曾打开过一样。于是相互转告说:“这里不像是有人的样子。”然后士兵离去。过了不久,赵匡胤就登基为帝了。

故事五 传奇大盗护太后。故事出自《挥麈后录 》--宋代史料性质的笔记著作,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编写。

宋太祖赵匡胤接受后周皇帝的命令北伐,出发前他将母亲杜夫人和其他家眷安排在封禅寺。陈桥兵变后,韩通听得消息,当即赶到封禅寺,想行不义之事。寺院主持守能挺身而出,掩护众人,最终无人被害。赵匡胤感激主持守能的恩德,登基为帝后,对其极为眷顾宠爱。守能长寿,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临终时他对弟子们说:“我其实就是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一带)的大盗明马儿!”明马儿,五代时的大盗。

故事六 主持护太后,太祖赐封号。故事出自《清异录》--宋代文言琐事小说,宋初陶谷编著。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时,他的母亲杜夫人正在寺院给和尚们布施斋饭,时刻担心遭受不测之事。寺院主持发誓他们会以身相护,保证杜夫人等家眷的安全。赵匡胤登基后,赐予主持“的乳三神仙”的称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雍正极端信任的年羹尧,为什么最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清朝史书的记载,年羹尧被杀,就是因为他过于嚣张,引起了各个官员的不满,其实这只是官方说法,年羹尧的死另有原因。大家都知道,康熙末年官场风气混乱,腐败成风,国家财力接近崩溃,继位之后的雍正痛心疾首,迫切的需要“刷新吏治,革除弊政”。对国家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主要改革有三点,分别为:摊丁入亩,

  • 宋江死前才明白,梁山最危险的人,并不是林冲和武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好汉中,有些人是支持招安的,比如杨志、卢俊义等人,他们本身对自己梁山落草的结局很抵触,大多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如果被朝廷招安在某个一官半职,无异于让生活重回了正规。然而这些支持的毕竟是少数,反对的声音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在梁山呆的时间最久的林冲。他本身就在衙门为官做事,却因为自己的顶到上司陷害,致使

  • 曾国藩为了戒欲,想了一个笨方法,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修炼方法,并且在“修身”上有极高的个人见解。在《曾国藩日记》中记载,曾国藩为了改变自己而痛下决心,他“节欲、节劳、节饮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戒欲”。对于曾国藩而言,戒欲实在是太困难了,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笨方法”,却非常有效,现在的人很少能够做到。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往往都对自

  • 康熙曾经给了台湾高度自治的机会,可是郑经却和清朝打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台湾岛 然而对于清朝来说,台湾郑氏政权不仅威胁着东南沿海的安全,也阻碍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大陆统一已经基本实现,统一台湾的问题开始被康熙所重视。不过康熙皇帝最开始并不想大动干戈,而是采取和平的手段。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去世,其弟掌握了台湾政权,但是郑成功的儿子也在厦门宣布继位。叔侄二人你

  • 本不想要孩子的民国夫妻,却接连怀上龙凤胎,生下一女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龙凤胎民国夫妻,民国时期的模范夫妻,民国三胞胎成长史

    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对夫妻,两人结婚没多久就有了孩子,然而夫妻俩都觉得自己孩子来得不是时候,于是商量着去打胎。没想到医生检查后,发现是对龙凤胎,在医生和双方长辈的建议下,这对孩子被留了下来。多年后,这对夫妻的长女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她的作品每年都在暑假荧幕上热播,猜猜她是谁?惊世骇俗的师生恋民国这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手握重兵却不参与夺嫡之争,78岁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向往着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并成为坐拥天下所有权力的天子,而正因如此,在争夺皇权的过程中,许多人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一般来说,身为皇帝的儿子,他们对于皇权都有着一种天生的向往,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愿意参与到夺权之战当中。在康熙的众多儿子里,有这样一位最聪明的皇子,他虽手握重兵,却

  • 雍正陵墓被打开后,专家为何如此吃惊并喊道:赶快离开,把墓封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如何发现乔引娣是他女儿,易中天评价雍正,雍正简介

    普通的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的是亲情和相依相伴的扶持。但对于皇家的兄弟姐妹而言,亲情永远是摆在最末位的,他们之间除了明争暗斗就剩下了你死我活,扶持帮助完全就是无稽之谈。而雍正从小就是在这样勾心斗角的环境里长大的。那时候皇家最看重血统和出身,太子是康熙心爱皇后所生的嫡子独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康熙的“掌中宝”,

  • 慈禧陵中价值8亿夜明珠,曾被宋美龄镶在鞋上,今在美国大亨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古往今来关于夜明珠的描写或者是传说我们从未少听,传言在慈禧太后的棺椁中,她的口中就含着这样一枚夜明珠以保容颜不会随着生命的流逝而腐败,这不仅又给夜明珠增添了一抹神秘的光彩?但是自从大清朝破灭之后,我国很多宝物都被敌人掳掠,这颗夜明珠也不

  • 曾国藩:我30岁后一路开挂从未失败,靠的就是这六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为人处世之道至今仍被后世所推崇,特别是他的“六戒”之道,更是被后人反复推敲研究,他也是如今首富马云极力推崇的一个人,若能读懂,定会受益一生!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最大的仇敌,莫过于自己的情欲!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长久获利的背后必然隐藏隐患。所以面对

  • 大清亡了109年,皇室后裔至今仍留辫子,为保血脉纯正拒娶普通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清皇室还有后代吗,大清皇室子孙多少人,大清国皇室后裔

    电影《末代皇帝》相比大家都曾经看过。电影中无数被开启又关闭的大门和电影末尾,暮年的溥仪释放了太和殿作为下面藏着的蛐蛐都预示着他悲惨禁锢的一生终于得到了解脱,代表大清王朝真正的灭亡。然而,大清已亡109年,却仍有一位皇室后裔,谨守祖宗的规矩,至今还留着辫子生活。为了能让皇室血统被纯正地保留下来,他还拒